我一直把数据定位为产品和运营的双目之一(另一只是用研),通过数据可以准确地发现问题,找到规律,提供运营线索,为运营动作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引和依据。互联网运营领域十分广泛,每位运营人员(或每个运营小团队)应当根据自身运营的领域和核心KPI背后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数据报表。
数据在运营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方面:
1) 常规性数据报表及数据监控:为了最优使用BI资源并突出自身专注点的把握,应当特别注意合理区分数据变化周期和观察频度诉求,差异化制定日报、周报、月报、季报。以电商的销售转化为例:
· 在大促期间观察活动效果,流量变化迅速,高峰此起彼伏,爆品库存时有告罄,此时数据观察应当精确到最小颗粒度甚至实时监控数据曲线,对数据体现的问题(如售罄、宕机、技术故障、黄金资源位单品滞销、页面陈列错误、价格设置错误导致的波动等)迅速响应,优化促销品及资源位,并使用赛马机制,调整会场流量分发,以把大促效果推到极致;
· 对于日常促销活动,可以以天为单位,对促销品类和促销方式在整体转化漏斗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定位问题点并迅速进行针对性优化,如换品,换促销规则,更新活动页/活动栏目,配置促销标签等,以达到最佳活动效果;
· 对于首页或频道运营,可以以周或月为单位,通过CTR、停留时间、商详到达率、加车率、转化率、复访频度等维度观察栏目用户的兴趣指数,对于薄弱环节通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用户动线跟踪、区域点击热度分析、跳失分析等),并适当结合用研的定性定量深访对频道入口交互设计、页面信息架构设计、频道子栏目铺设、信息展示、营销文案等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
· 对于核心转化漏斗模块的功能迭代和新产品模块的效率效果,可以以月或季为单位(与技术发版周期和新栏目用户教育养成周期有关),结合季节性因素,纵向对比同比和环比相应数据的波动,找到可以发力优化提升的环节。
· 个人认为,运营动作一般带来较快速的数据响应,侧重于日报周报对运营的指导,而产品动作一般受技术发版影响,数据响应周期适中,更偏重月或季为周期的报表,但都谋求发现问题后迅速响应。年报总体来说可能更适用于公司战略和财务考量,除了成果和得失总结,产品和运营侧的使用相对较少。
· 最后,上述例子是针对电商销售阐述。如果是针对用户运营和增长,则观察方向会有所不同,同样可以根据频度对用户的渠道来源和激活情况、传播效果(短周期,如天或周)、活跃度、品类渗透率、交易情况、人均价值(中周期,如月)、留存率、流失返回率、生命周期情况(长周期,如季或半年/年)进相应的数据报表制定和监控,并触发响应的运营调整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