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披露2020年业绩快报
2020年实现收入96.44亿元,同比+3.63%;归母净利润18.32亿元,同比+36.03%;扣非净利润17.3亿元,同比+36.66%。分季度来看,4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0.89亿,同比+11.36%,实现归母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47.02%。
2020年净利润大增主要来源于供需关系改善、成本下行
2020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63%,核心业务平板玻璃全年单价个位数增长,销量同比-3.8%。报告期内全行业需求旺盛,然而公司产销率97%(销量1.14亿重箱,产量1.17亿重箱),我们认为与年末价格高位运行,公司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有关。受年初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营收大幅下滑(-26%),疫情受控后强劲的房地产竣工赶工需求以及有效的供给约束带动平板玻璃行业景气度提升,下半年玻璃价格持续上涨。根据中国玻璃信息网,玻璃价格在4月30日达到全年最低点1348元/吨后一路单边上涨至12月31日的2249元/吨。全年平板玻璃均价为1707元/吨,同比2019年上涨8.12%。成本端方面,主要原燃料价格低位运行(纯碱价格2020年均价比2019年下降15.37%)以及公司持续推进各种增收节支措施,成本同比下降,产品毛利率大幅提高。
开春市场产销两旺,预计全年浮法玻璃业务延续高景气
据玻璃信息网,截至2021年2月26日,全国建筑用白玻均价2070元/吨,环比上涨30元/吨,同比去年上涨429元/吨(涨幅26%)。春节过后,贸易商补库存的态度积极,生产企业去库存的速度超预期,现货市场态势良好,同时玻璃期货价格不断上涨也侧面反映业内对于全年玻璃价格的良好预期。除需求端仍保持旺盛外(地产竣工和汽车行业保持复苏),持续的平板玻璃供给侧改革有效遏制新增产能(测算全年实际供给净减少),预计2021年全年浮法玻璃业务的供需都将进一步改善,延续20年的高景气态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充分享受高景气红利。
潜在增长空间大,看点较多
继切入电子玻璃、药用玻璃领域后,公司进入光伏玻璃领域打造新增长点,新业务市场空间大、技术或资金壁垒较高,公司潜在增长空间较大。(1)光伏玻璃方面,公司先后公告投资新建湖南郴州1200吨光伏基板项目、绍兴1200吨光伏背板项目、湖南郴州生产线部分转板生产光伏背板、福建漳州生产线部分转产超白超薄光伏玻璃。公司在光伏玻璃紧缺之际适时进入光伏玻璃领域,可以抓住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新的增长极。(2)药用玻璃方面,公司2020年10月29日公告在浙江绍兴投资建设2窑四线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及制瓶项目,有利于中性硼硅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公司在湖南郴州建设的一条25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已于2021年1月28日点火,进入设备联合调试和试产阶段。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属于高端药用玻璃,进入门槛高,公司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未来空间较大。(3)电子玻璃方面,公司在醴陵建设的65吨高铝硅电子玻璃生产线已于2020年4月1日投入商业化运营,目前已进入A规生产,成品率也达到了同行业的较好水平。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长期来看,公司凭借浮法玻璃规模优势、优秀管队和机制、技术储备,发力产业链一体化、产品高端化,将持续加深公司护城河;中期来看,公司进入新一轮产能和产品扩张周期,未来3-5年内生增速有望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8、1.29、1.50元/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PE估值分别为21.6、11.4和9.8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维持公司合理价值20.34元/股的判断,对应2021年PE约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浮法玻璃行业景气度低预期,玻璃行业政策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