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创新型上市平台,旨在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
截至2024年2月,科创板已运行近5年,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科创板是我国首次注册制实践,有效打通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2019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科创板累计进行569起注册制IPO、募资规模累计达9077亿,每年科创板IPO募资规模占全部上市板比例在40%左右,实现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纵观科创板全体上市公司,小盘、科技是两个重要标签。
截至2024年2月2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69家,中位市值46.3亿元,100亿以下市值个股数量占比75%,小盘风格突出。行业方面,个股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医疗、机械、IT、电池等前沿科技领域。
●
作为科创板的代表指数,科创50指数优中选优,聚焦半导体核心科技,市值风格较科创板整体有所上浮。
截至2月23日,科创50指数成分股中位市值308亿,其中半导体权重占比49%,对指数的行业属性和市场表现几乎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科创50成分股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中位水平在9%左右、远高于全部A股4%左右的水平。研发人员方面,科创50成分股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整体保持在23%左右、也高于全部A股10%左右的水平。
●
随着科创板指数体系不断丰富,科创板主题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科创板概念基金产品规模3193亿,其中ETF产品规模2474亿元、较2022年增长1倍以上,成为科创板基金产品体系的核心支柱。
●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海外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等。
科创板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创新型上市平台,旨在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宣布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旨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2019年7月23日,科创板正式开市。截至2024年2月,科创板已运行近5年,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创板是我国首次注册制实践,有效打通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积累了成功经验。
与主板、创业板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在2019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科创板累计进行569起IPO、募资规模累计达9077亿,每年科创板IPO募资规模占全部上市板比例在40%左右,实现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科创板全体上市公司,小盘、科技是两个重要标签。
截至2024年2月2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69家,中位市值46.3亿元,100亿以下市值个股数量占比75%,小盘风格突出。行业方面,个股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医疗、机械、IT、电池等前沿科技领域,其中17%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为半导体企业、占比最高,其次是医疗器械、占比8%。
作为科创板的代表指数,科创50指数优中选优,聚焦半导体核心科技,市值风格较科创板整体有所上浮。
截至2月23日,科创50指数成分股中位市值308亿,其中半导体权重占比49%,对指数的行业属性和市场表现几乎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科创50指数基本面也体现出高研发投入属性。
近年来,科创50成分股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中位水平在9%左右、远高于全部A股4%左右的水平。研发人员方面,科创50成分股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均值在22%左右、也高于全部A股9%左右的水平。
二级市场层面,随着科创板指数体系不断丰富,科创板主题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4月,科创板推出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上证科创板长三角指数等4条主题指数,8月推出科创100指数,逐步构建多层次、多主题的科创指数体系,有利于主题产品的扩张。2023年,科创板概念基金产品规模3193亿,其中ETF产品规模2474亿元、较2022年增长1倍以上,成为科创板基金产品体系的核心支柱。
三
行业前景:半导体+医药+新能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方向
半导体板块:产业周期向上,库存周期可能已消化过半
。
一方面,全球半导体周期见底回升,半导体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与估值面的共振。半导体销售增速在23Q2已出现拐点,24年进入正增周期,新一轮科技产业周期的催化来自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另一方面,本轮库存周期22Q3见顶,目前已消化5个季度,此外亦有华为等终端大厂新品发布、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化进展等利好。
医药板块:创新药盈利下行时间已较长,海外宽松周期临近亦缓解分母端压力。
一方面,医药板块盈利下行时间已较长,另一方面,美联储于23年底结束本轮加息周期,而创新药产业链21年以来的调整部分系美联储加息所致,短期分母端压力有所减轻。目前来看,AH与美股的生物科技磨底时间也已超过一年半,底部整理相对充分。
新能源板块:锂电中游的盈利和库存的下行周期已接近两年,下游电车销量同比仍维持正增长。
一方面,中游材料产能过剩、上游资源品降价导致近两年锂电中游盈利增速持续下行,但目前库存增速已落入负增长区间,产业链去库存可能逐步接近尾声。另一方面,电车销量同比仍维持正增长,环比也有所回暖。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使得全球通胀上行压力超预期;美国经济韧性使得全球流动性缓和(美联储降息时点、美债利率下行幅度)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及市场风险偏好下挫等。
对外发布日期:2024年2月28日
分析师:
刘晨明:SAC 执证号:S0260524020001
郑 恺:SAC 执证号:S0260515090004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