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不仅楼塌了、房没了,现在连车也“翻”了。
几日前,恒大汽车发布公告,正式宣告许家印花费千亿搞的造车计划以悲剧收场。公告上说,恒大汽车和纽顿集团达成的5亿美元及6亿人民币过渡资金的计划告吹。也就是说,恒大汽车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曾几何时,恒大“掌门人”许家印曾仅用10年,带领恒大走上神坛。2017年就以2900亿元身家,甩开“双马”登顶中国首富。
直至房地产“三条红线”一出,恒大接连暴雷,老许一时间从首富变成了“首负”,欠下2.5万亿。
无力回天的恒大孤注一掷,将恒大转型行业风口新能源汽车,开启自救模式
。
谁知这把救命稻草,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01.狂砸500亿,打造新能源的“恒大时代”
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上演一场接力赛,传统燃油车渐弱,一批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初露峥嵘。
彼时,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单特斯拉一个品牌,市场占率就达21%。这于悬崖上的恒大而言,如果能完成进口替代,抢占国内消费市场,
势必会让老许完成自救,这让他喊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恒大时代”口号。
老许纵身跃进新能源,不仅是因为市场前景好,更重要的是,
在国家扶持下,“没有钱”的老许,或可靠行业补贴“赌”一把。
老许前后掏出500亿“老本”,一举将恒大复制进新能源汽车。可惜天不遂人愿,恒大汽车连环亏损,老许只能依靠各种“买买买”,公司、土地,为新车筹措。
在媒体和外界的紧催下,老许自掏10亿支援“难产”的恒大造车。终于恒驰5首款车顺利下线。这让老许长舒一口气,随即开启炒热模式,彼时,在外界看来恒大汽车颇有破竹之势。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02.预售数据造假,“救命稻草”反倒压死骆驼
“恒驰5创下了近4万台的预售成绩”,这似乎给这场翻身仗开了好头,但却有媒体指出:“数据掺水,付款人是恒大内部中高层领导以及是恒大楼盘业主”。
数据水分之外,或是难掩的技术难题。先前界面新闻表示,恒大汽车天津工厂,仅生产200辆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押注,曾被老许认为是救命稻草,然而却让他举步维艰。不禁让网友评论:果然房地产的成功,无法复制到新能源。
要知道在新能源上败北的不止老许,还有地产老大哥李嘉诚,数据显示,2013年老李押注长江汽车,然而该汽车也同样面临“难产”,宣告破产。同样在新能源风口上摔跤的二人,为何老许负债累累,老李却仍停留在中国首富榜单?
一向老谋深算、先知先觉的老李,同在2013年,商业版图也划向了大健康,布局了和黄医药,并于2017年,投资了脱胎于哈佛生科研究所的抗衰科技,也是近期流行于京东市场的“倍愈粒”抗衰产品同类物质。
由此看来,老李不仅起得比老许早,还押得更多。中心证券预测,“倍愈粒”类抗衰产品市场规模远期内将达上千亿,对比许家印在在新能源的亏损,简直是毛毛雨。
据“倍愈粒”产品京东详情显示,其是国内著名生科企TimeShop旗下王牌产品,添加了行业内珍贵的专利成分Healive-X,复配号称“口服干细胞”的六色灵芝、细胞级“御老黑马”PQQ等,通过焕活细胞能量,来减缓老化进程,为机体每况愈下的自愈力,赋能至年青水平。
凭借珍稀配方,
“倍愈粒”一经京东上线便被坊间打上“机体防护盾”标签,上线不足两月,便在京东等平台崭露头角,并引来大批海外代购、买手蹲点。
京东商智数据更是显示,“倍愈粒”已触达数万刚需人群,消费群体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30-58岁男性群体为主。体验一段时间后,纷纷反馈“睡眠更好了”“抵抗力改善了”等等。中信证券预测,在此推动下,国内远期有望达到千亿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