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玉米和玉米淀粉(下) ·  3 天前  
BCG波士顿咨询  ·  借力AI,推动车企创造更多现实价值 ·  3 天前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玉米和玉米淀粉(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据说这些绘本“有毒”!宝宝读了会变坏?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8-03-01 08:23

正文



神奇麻麻在哪里

这里有前沿的育儿知识和时尚亲子生活方式



瓜妈说:


昨天开团了我自己特别崇拜的一套书——《 写给宝宝的世界名著 》(直接点击可见),它和我以往推荐的绘本都不一样:它的 图片信息量非常非常非常丰富, 而且 每个细节都大有深意 ,如果不仔细看,而 只是照着绘本上的文字读,实在是太浪费了!!!


比如其中《傲慢与偏见》的这一页 ,看过原著的妈妈都知道,这 三栋房子其实是分别属于故事的主要人物 :男一号达西先生,男二号 宾利先生和女主的父亲。



在给宝宝进行名著启蒙的同时,作者 为了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敏感性 阅读乐趣 ,还巧妙设置了很多个“ 数字游戏 ”,比如,房子是3栋、绵羊是3只、三角形是3个、旁边的树由3团树丛组成、顶上花和底脚花的两边也是3片叶子、图上所有的花加起来是3的倍数。


所以,这套绘本值得反复看。为了发挥它最大的阅读价值,我做了两件事,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除了分享好书,我更希望做的是和你们一起 用好买的每一本书


1、我在后台放了一份 绘本导读 。里面有这六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名著和绘本插图一一对应的部分、怎么给宝宝读这套绘本等等,你们在后台输入【 写给宝宝的世界名著 】就能收到了。


后面我会请我朋友,专业的主持人 做成音频版 ,大家可以随时下载来听。


2、我建了一个专门的 读书打卡群 ,让我们互相督促打气,做好亲子阅读。当然,我也会不定时和妈妈们随时 分享好书 共读心得 ,你们在给娃讲的过程中 有任何问题找我 也方便。想加的私信或者留言给我哦。


做这些,是因为我真心希望妈妈们能和我一起 坚持亲子共读,让我们的宝宝成为终身的爱书人


诚挚邀请同样爱书、想坚持亲子共读的你,加入我们!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很多妈妈在亲子阅读时遇到的疑惑。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模仿能力一级棒,就像诗人惠特曼说的“ 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 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


而有很多 绘本,里面似乎有很多 “不好的行为示范”, 很多妈妈就担心,到底 能不能看? 会不会教坏宝宝 ?甚至,如果不小心让宝宝读了一本“烂书”要怎么办?


比如:


经常会有大卫 光着屁股 跑在大街上的《大卫不可以》系列,到底能不能看?



大猩猩 偷钥匙 ,还带其他小动物“ 离家出走 ”, 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的《晚安,大猩猩》,到底能不能看?


还有,别人都在忙着准备食物过冬,阿佛 不事生产 ,还美曰其名是在 采集的是阳光、颜色和词语, 但最后却获赞无数的《田鼠阿佛》,到底能不能看?


被别人嗯在头上,想方设法都要 报复 回去的《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能不能看


一直 强调牙医很可怕、补牙很可怕 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能不能看?以后宝宝万一蛀牙,怎么哄他去补牙?


绝对“不能给宝宝”看吧,都是在教人“学坏”啊。


但是事实上,他们却 都出自绘本大师之手 ,而且 都获奖无数,堪称经典


但确实,如果从 “教育作用” 的角度去看这些绘本,这些都称不上是“好的绘本”。



1



很多妈妈眼里的“好的绘本”,可能有些“功利”


在很多人看来, 好的绘本应该是 对宝宝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想象力、艺术审美力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等等都意义非凡,特别是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更有奇效


最好是能像日本绘画之父松居直先生说的“ 透过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父亲想对孩子说的话都说完了 ”。


比如《喝汤喽,擦一擦》,看完绘本,宝宝不仅每天给自己擦嘴巴,还会给娃娃们擦,天天擦。


比如《青椒超人》,可以帮助宝宝改正挑食的不好习惯。


比如《我自己走路!》,看完这本书,宝宝也会说“我自己走路,不用妈妈抱”。


看到这里,你一定也发现了, 很多人眼里的“好的绘本”,其实更像是宝宝的日常行为守则 ,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是的, 通过绘本,引导宝宝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格, 是再明智不过的事了


但,成长并不等于是“守规矩”。


妈妈眼里的好绘本,可能并不是宝宝需要的。






宝宝需要的绘本,是能读懂他


但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想象和宝宝一样,还没有对错之分、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那么可能我们就会发现眼前这本书,我们好像从没认真看过。



《大卫,不可以》 里,我们看到的是光屁股的大卫,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捣蛋”的一面


而宝宝看到的是 那个和大卫一样 ,也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也会墙壁上乱写乱画、也会想偷偷尝尝狗粮 的自己 ,这让他们觉得 开心又释怀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宝宝也像自己这样 什么都想尝试 、看到 喜欢的就想要 、有时候还会 控制不住 自己“干点小坏事”。



更关键的是 ,听完绘本,他知道,不管怎么捣蛋、怎么调皮、妈妈现在有多生气,但只要他举起双手说”抱抱“, 妈妈都会爱他,不会因为他不乖就不要他



《晚安,大猩猩》 里,我们看到的是大猩猩不仅偷钥匙 ,还放出了、大象、狮子、鬣狗、长颈鹿、犰狳;


而宝宝看到的是大猩猩它们偷偷跟 饲养员叔叔回家的“ 调皮 ”;

是饲养员叔叔说了“晚安,亲爱的!”之后,房间里突然响起那么多声"晚安"所带来的——“ 小恶作剧得逞的窃喜


他还看到了 床头柜上摆着的合照 ——大猩猩和饲养员夫妇的合照, 原来大猩猩曾经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也在这个房间睡过,这是它的家,它想家想爸爸妈妈。

《田鼠阿佛》 里,我们看到的是阿佛的 懒惰和自私

但宝宝看到的是 阿佛的坚持——采集阳光、色彩和词汇 ,可能这份坚持在大人看来并 没有任何意义 ,但却是 阿佛 最最最重要的事




不同的是,我们可能都习惯于强迫宝宝”不许做“,而阿佛的家人却 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可。


《小睡鼠波波成长系列》 我们关注到的是 小睡鼠要喝汽水、坐摇摇车


小鼠波波和妈妈逛商场回来的路上,要玩摇摇车,宝宝也要跟着学;


而宝宝却觉得,那是他自己的 “日记” ,记录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心声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宝宝能在角色中找到自己,读了就 能更了解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就会更安心 ;将来他如果 碰到类似的情况,也知道要怎么处理

又因为是你读给他听的,他就会觉得“妈妈也是懂我的”,就会觉得很安心。

你发现了没,这些看起来是在“教人学坏”的绘本里, 有宝宝最为渴望的自由、力量、冒险、游戏和安全感,他在这里得到了“ 释放 。这就是宝宝喜欢它们的理由。


这时,你再做回自己 ,用父母的视野去看这些绘本,你会发现原来这些绘本也是写给我们看的:


  • 教我们要学习“ 理解 ——理解生命内在生机勃勃的、健康向上的、自由无拘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显示出的不安分、破坏性与丰富性。


  • 教我们要怎么与宝宝相处 ——有足够的爱和耐心;


当我们学会这两点之后,我们就都能从宝宝 看似调皮的行为背后 找到一个 暖心/情有可原的答案 ,100句“大卫不可以“,都不如一句”宝贝,来妈妈这里!”。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 无伤大雅 小bug ”,宝宝才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而我们对他、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至于会不会带坏宝宝?


我想说,“ 一味地回避 从另一个方面也 掐断了宝宝思考和选择的权利。真正的智慧, 应当是 包容得下所有的是非曲折,却丝毫不影响 我们做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宝宝是不会变坏的。毕竟,我们才是宝宝第一模仿对象。







怎么判断一本绘本到底好不好?


符合这四点就错不了!


一、童趣美好三观正


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深得我心,他这样说的:“我想,凡嗜好读书的,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 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


对宝宝们来说也是如此,绘本 不是教科书,有趣才是王道



当然, 三观一定要正,这是底线 。在宝宝还没有形成是非观、价值观之前,我们给 他看的绘本 会影响他的精神底色


之前看过一本法国的绘本,叫《死神来了》。大意是,死神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遇到的人都冷冰冰,他很难过,直到有一天, 有个小女孩对他微笑,死神很高兴,就把她带走了......带,走,了……走,了……了


这种毁三观的,最好是不要给宝宝读了。

2、插画要美要易懂还要有艺术感


我们的宝宝是天生的读图高手,“在他学会用语言、文字认知世界之前, 图片作为语言和世界的桥梁,可以让他在这二者之间爬行了 ”。


  • 一是因为图片和真实的物体长得很像 用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话说,复杂的语言概念被图片降阶了,也就是被“简单化”了,更易于宝宝掌握;


  • 二是因为插画师创作绘本时,他们会 用画笔突显一个形象最鲜明、最典型的特征,并使这个形象更简化 ,更易于宝宝所识别。比如,现实生活中,有些宝宝分不清猫和狗,但是在绘本中这两个形象差距会非常大。


所以,如果绘本的 插画水平高不高,是很影响宝宝的阅读体验的和兴趣的



而且,优秀的插画和一般的插画差的也不止是审美,还 有信息量


举个例子


同样是数字认知绘本


很多绘本就是画1个苹果,旁边写上数字“1”;画两只蝴蝶,旁边写数字“2”。


但好的绘本,你会被它的信息量吓到:


比如我们正在开团的《写给宝宝的世界名著》,数字1里面有一朵小花,乡村里三排房子,每排房子都有一颗树,烟囱也很像1;



它不仅仅做到了数字认知“功能”,还能让宝宝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和“寻找”的乐趣。


甚至还有一些插画自己就会“说故事”。 比如这本无字书《狮子和老鼠》,佩吉·拉特曼用画笔架起桥梁,让 宝宝一看就明白“狮子强大却无助,老鼠渺小但拥有自由” ,而这些,哪怕我们和我们宝宝重复千万遍,宝宝都未必可以理解的。


3、文字简短,与插画互补


就像彭懿老师说的,“ 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 ”。


好的插图和文字能使故事既独立又相互补充,双向推动宝宝进入故事之中,而不是永远站在门外倾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