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实验的基础上,布鲁姆的团队又制作了几部新动画,片中的角色都是些几何体。比如,有个红色圆球试图滚上某座小山,研究人员就会向婴儿演示两个场景:
在一个场景中,让一个黄色三角跟在红圆球身后,把它缓缓推上山顶(帮助);在另一个场景中,把一个绿色方块放在红圆球前面,把它推下山去(阻碍)。
在下一部动画中,婴儿将会看到三个角色同时在场,红圆球要么接近黄三角,要么接近绿方块。研究人员想要借此了解,婴儿认为红圆球应该如何对待其他角色。
结果发现,
9个月和12个月大的婴儿在看到红圆球接近帮助它的角色(黄三角)时,注视时间会更长。
如果动画角色长了眼睛、
更接近于人类的相貌,实验结果会尤其显著
。
后续研究进一步发现,婴儿对于帮助和阻碍行为的理解似乎产生于6-9个月之间。除了在该实验中用注视时间来判断婴儿的态度,布鲁姆团队还设计了另一种研究方法,通过“伸手够物”来确定婴儿的喜好。
绝大部分婴儿选择了“帮助者 ”
实验的场景设置跟之前一样:圆球试图爬上山顶,它有时得到帮助,爬上山去,有时受到阻碍滚下山来。然后,研究人员将代表“帮助者”的几何体和代表“阻碍者”的几何体放到婴儿面前的托盘里,看婴儿会伸手去够哪一个。
在排除了其他干扰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与之前的实验一样,
几乎所有6-9个月的婴儿都伸手去拿代表“帮助者”的几何体,这表明他们更喜欢帮助者,而不是阻碍者。
也许有人会质疑,6-12个月的婴儿似乎已经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才会有这些道德反应。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布鲁姆团队又针对3个月的婴儿做了类似实验,结果仍是一样的。
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学界普遍认可婴儿的确会对社会性互动行为做出反应,会对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拥有普遍性的理解和偏好。
归结而言,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