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与秩序
寂静的学术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哪吒2》票房百亿?授权费都过亿啦! ·  昨天  
庞门正道  ·  少于12K,我就不来了。 ·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壁纸生成器,打造你的专属智能壁纸!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日文可变字体「百千鳥」终于问世 ·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哪吒2导演饺子手绘80张破亿海报!网友:后面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与秩序

中国方言——一部文化史

历史与秩序  · 公众号  ·  · 2025-02-04 18:45

正文


有什么话,能上一秒让人快乐,下一秒让人倍感亲切,过后又令人感慨万千?

答案是方言。 无论在何时何地,方言总能凭借特殊的魅力俘获所有人。


说起东北话的“上头”劲儿,热播剧《漫长的季节》里的对白最是让人感同身受。“瞅啥呀”“气质这块必须拿捏”等“彪言彪语”, 不但引得众网友争相模仿,而且唤起了许多在外漂泊的人对于故乡的回忆。

《漫长的季节》剧照

提起四川话,你一定也感受过“果赖”的魔力。短短两个字,听着亲切又萌点十足,连顶流大熊猫花花都抵挡不住。



更不用说源自方言的“港真”“伐开心”“报看 等词汇,早已打破地域的隔阂,不仅火遍全网,还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除了让人会心一笑,对于中国人来说,方言更像是一种情感纽带。

“中国话可以让你走的更远,而方言则会帮你找到回家的路 ”, 听到家乡话,无论你是东北的“老铁”、北京的“老炮儿”,还是四川的“幺妹儿”,脑海中都会不断闪现出故乡的点点滴滴,生出“好想家”的感慨。

《山河故人》剧照

聊起方言,天南海北的人都能说出二三趣事。对于 方言,每个人也有特殊的情感。 但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我们正在与自己的家乡话渐行渐远。

对于这条牵动着我们喜怒哀乐和乡愁的根脉,我们时常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辣分分”“酸咪咪”“数签签”……四川话为什么那么喜欢用叠词?

东北话和粤语,为什么都把“街”读成“gai”?

“西红柿炒鸡蛋”到了北京怎么就变成了“胸柿炒蛋”?

古代也有方言,古人又是怎么听懂彼此讲话的?

……

更鲜有人知的是,与方言一同被埋藏和淡忘的,还有一整部整绚烂的中华文明史。

几千年来,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甚至是一场战乱, 都会造成人口的迁徙。当时人类远途迁徙的意志和克服艰辛的能量,可能远超我们当代人的想象。 而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也跟随“行走”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因此,要搞明白这些问题、加深对于家乡话的了解, 就要跨过历史的长河,重历一遍人口迁移、同化、融合的旅途 ,才能真正懂得“我从何而来”“我们的语言归于何处”。



《我和我的家乡》剧照

但即使是专业的学者,也很难把研究方向之外的方言演变 了解得十分透彻


即便你去翻阅语言学书籍,若没有直接听过这些方言,也很容易看得云里雾里。


有没有一门课,既能集结不同方言研究领域的专家, 又能从不同学科侧面切入,还能听到母语方言者的还原演绎,让我 们了解自己的家乡话、感受不同地域的语言魅力呢?


三联中读精品课 《行走的中国话——一句家乡话,也是一部文化史》 重磅上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获取课程

课程邀请了 11位来自语言学、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等领域的权威学者 、专家, 从汉语言的历史源头讲起 ,带你了解中国话的“行走”历史、探寻汉语言的古今流变。


弄清楚汉语言的源头之后,我们将带你正式踏上方言的旅途。从中原开始,过渭水、涉岭南、入闽地、闯关东,途经九种重要方言区—— 中原官话、吴语、湘语、粤语、闽语、西南官话、东北官话、上海话、北京话 ,从熟悉的家乡话入手,在千言万语间读懂中国。


课程还会 从多学科视角切入,配合权威的史料和生动的方言演绎 ,让你声临其境感受各地方言的魅力,重现多彩方言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你需要听听这门课?


寻回失落的语言,
将故乡的文明传承下去


当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说方言,

当远离家乡多年的人,忘了自己的家乡话怎么说,

当“说话有口音”变成了暗含贬义的话语,


我们无法回避的困境是, 方言,正在死去


方言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传承出现了危机, 则很可能导致文化的断裂和文明的倾覆。

《爱情神话》剧照

而我们总说“乡音在,故乡就在”,但当我们渐渐疏远了本该熟悉的家乡话,那么故乡又在哪呢?


面对正在消逝的方言,我们能去做什么?


我们需要抛弃地域歧视和语言偏见,让我们自己,乃至更多人对不同的方言多一些了解、多一份保护、多一点传承。


这也是中读决定将 《行走的中国话——一句家乡话,也是一部文化史》 呈现给大家的最大的初衷。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从方言里,找到更加真实的中国


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了语言,你可能没有意识到, 自己的家乡话,其实是行走的“活化石”。


一个个让你疑惑的语言现象,都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珍贵的细节。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粤语读唐诗更好听?


当你在课程窥见秦统一六国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大量移民进入岭南的足迹,就能理解粤语发音之美到底美在何处。


如果你好奇孔子是如何让诸子百家听得懂自己说话的?


不妨去课程里了解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开始,关中方言——“雅言“的形成历史。你甚至还能知道从远古“普通话”到形成现在的普通话,总共分了几步?


《山海情》剧照

课程中,你还能发现, 原来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口迁徙,都影响了我们语言的发展


永嘉之乱后晋皇室、士族、平民大规模从北到南迁移,在南方建立东晋;

北宋靖康之乱后,大批北方移民随宋室南迁;

宋末以来广东南雄珠玑巷的移民故事。

……


当你真正了解方言,一个更真实的中华文明画卷,也会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课程亮点


9种方言全覆盖

追溯方言前世今生


课程选取了9种有代表性的方言—— 中原官话、吴语、湘语、粤语、闽语、西南官话、东北官话、上海话、北京话 主讲人都是该方言的母语使用者,通过他们的生动的解读,剖析9种方言的迁徙历史和文化密码,带你尝遍方言的声色各异。


6大学科视角

多重维度勾勒中华方言版图


方言作为中华多元文化的载体,想要真正了解它,就需要深入到多学科领域中去。


因此,课程请到了 11位来自语言学、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等领域的权威学者、专家 ,他们会从 文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电影等 6大学科,为你梳理汉语言的行走历史。多视角探讨乡音背后暗含的文化基因,带你从中国话的视角认识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