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晨
: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先生2003年加入戈壁,主要关注于无线、宽带应用、电子教育及数字电视领域。
徐先生拥有超过十年的风险投资及初创企业工作经验,他拥有IT、金融服务、房地产和建筑等领域的跨行业经验。在加入戈壁之前,他曾在点石投资咨询任投资代表,负者个人财务管理和投资咨询服务,并曾在国内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城市通任职。
☜
01
所谓经验是最可怕的
不管是在做企业,还是在做投资,当你在总结经验复盘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你掌握了某个行业的所谓经验,这是最可怕的。
如果哪一天觉得,可以用一个标准的方法做投资的时候,可能就是要亏钱的时候。
在投资行业,当我们的信息流通以后,如果你不把它叠在场景里,所谓的投资或者投机是没有用的。大家都以同样的方法来做投资的话,其实这时候整个市场的效率就失去了。
在我看来,市场分为几种情况:通常情况、反常情况和无常情况。
我们总说“通常市场情况”,其实市场更多反常规,跟多数人的逻辑相反,是无规律变化莫测的。
而对于做投资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抓住反常和无常的机会,要有时刻迎接无常的心态来抓住一些反常的机会。
那反常的机会在哪里出现呢?可能恰恰出现在那些自己经历过失败的人身上,因为他经历的是突然发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是有巨大反常的。
02
创新的维度
从创新维度上来看,创新可以分为三种创新:连续型创新、颠覆型创新和突破型创新。多数时候,
对于VC来说,大家都在抓的是颠覆式创新
。现在创业能够满足一些需求,同时满足用户习惯,用便宜的价格、正规的用户门槛,慢慢把一般用户转化成粘性用户。
在一个周期内,我们会选择那种能够连续性做一个业务,并且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的公司。
在中国公司中,美团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公司,它是一个迭代能力非常强的公司,做了很多不同的产品线,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是和滴滴这样公司的一个市值,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当你不断地迭代产品,其实每一次它的价值体系都在做迁移。
其次,要看公司是什么类型的公司,是产品驱动型,是技术驱动型,还是市场驱动型。
而对于市场型公司来说,肯定是不断按照市场来调整他的策略,但问题是,你会发现他对产品的认知和打造是极度缺乏的。市场往往需要的是销售和流水,但是这些在某种程度并不能代表公司的好坏。
如果你投资的公司更多是贴近市场热点,想通过这样吸引或者拉近用户的话,其实这样会很危险。如果是产品型公司,是通过产品在引导用户行为和用户习惯的话,持续性会比较高。
03
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更重要
有时候会问大家最近在看什么?大家普遍表示“我们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其实是大家都进入了一个迷茫期,在行业缺少大的缺口或者方向的时候,公司的产品会成为考虑这个标的的一个方向。当资本对某一个热点、某个风口,并没有产生巨大的适应力的时候,公司产品本身对市场推动能力更大。
就像美国密歇根州朱旭银行总裁所说“马匹不会过时,而汽车只是一时的新奇事物”。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必须要了解“时间存在一定的不连续性”,即很多产品在发展到一个点就突然消失掉了。
这段时间出现了一波造车热,有一定跟风的成分,也证明了一个现象,当电车取代油车的时候,原来汽车一些重要核心系统,变得都不重要了,大家更多关注所谓的交互系统。
之前做内容的平台,大家都喜欢做能够沉淀,能够累计下来的内容,而现在做内容都喜欢做可以随机应变的内容。所以,
随着行业的发展,你可以发现,原来很多好的项目和产品都在发生变化。
就拿我们来说吧,我们投了很多公司,2008年投旅游的逻辑和现在投旅游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2008年的时候虽然有携程,但是OTA 还有巨大的市场,当时旅游行业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投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OTA基本没有了投资的价值。
很多情况下,拉动公司下滑循环的,并不是我们自己。
这里有一个思考,就是做投资,重注一个行业赢家没错,但同时要找一下上下游机会对冲风险,防范风险。
当下一个投资决定该不该做,很大程度决定了你能否理解,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以为你理解,一种是你真正理解。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更重要”,巴菲特先生如是说。
如果大家想做投资,愿意投一些所谓的从细节不能完全了解的,但是很坚信这件事情是未来方向的话,那就去尝试。
04
行业上升阶段的判断标准
第一,我们对行业上升阶段的理解
,一般是某个行业处于可以被改变、被提升的阶段。
如果投资某一个行业的话,不应该看这个行业本身,而是应该看这个行业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这个服务是有效的、是有需求的,需求是不是刚性的。
第二,是看产品和市场的结合度。
如果公司有很多产品在行业里的话,某种程度来讲,即使数据非常好,也很可能不是优势。另外,可以看一下行业的指数,可包括行业市场发展数据、其他竞品数据、投资数据等等。
第三,毛利率是不是在一个能够承受的状态。
如果毛利率很低的话,建议是可做可不做。没有毛利率的业务是需要拉量的,靠流量生存,会很累。
第四,消费频次能不能被进一步提高。
如果消费频次本身就很高的话,能够提升的空间是很小的。
当被投对象同时满足上面两三个条件后,就可以投了。
05
给创业者的建议
最近两年,一个比较明显的态势是许多机构开始押注一到两个火爆领域,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直播领域,戈壁投资的很少。我们判断,目前存活下来的这波公司的业务情况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成为真正的巨头,
尽管每一个单体赛道看上去很大,但从财务数据和业务本身的特点来看,这些公司很难有退出的可能性。
过去一段时间,戈壁没有跟风投资,反倒是把前几年投资过且存活下来的大公司做了梳理,得出的这些经验或许可以给到创业者一些建议。
首先,创业者要学会在经济周期中积累经验。
在加入戈壁之前,我曾经创过业,当年创业没多久就赶上了 2000 年那轮经济危机,公司因为募不到资差点破产。后来,2007-2008 年那次经济危机时我已经加入了戈壁,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对于一家基金而言,经济危机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如果运气不好,赶到经济危机时去募资,压力可想而知。
在经历了两次危机之后,我发现所谓的“经济危机”其实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对于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很难有对未知风险的判断能力,也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轮低谷什么时候来。就像很多股民一样,永远不会觉得自己退出时市场是下行的。很多时候即使你创过一两次业也不会对风险有清晰的认知,除非亲历几个周期。
第二,时间是最重要的资产。
这也是我常和被投企业、合作伙伴常讲到的一点。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人民币基金,都是以五年为一个投资周期,前两年播种,后三年收获。如果基金前两年业绩不佳,直接导致整个五年周期的回报不好。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基金希望从项目中更快速地退出,从而获得回报。
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对创业者的要求,令创业者有紧迫感:
即使你是某个行业里的第一家创业公司,觉得自己占有先发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你的投资人不会去投你的竞争对手。
行业和赛道每隔半年就会发生变化,基金不会只押注某一家公司,他们更多的选择是布局赛道。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我们最大的退出机会是在二次售卖,这更要求创业者要把握好时间这个重要资产,迅速形成绝对优势,因为留给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窗口期都非常短。
第三,创业越来越像一次“赌博”。
今天,创业者获取信息的速度比从前要快,市场上的噪音增多,引诱人盲目入场机会也增多了,但很多人融到钱并不一定是个好信号。很多非理性的资金在疯狂布局,这个时候,
我们建议创业者最好能先静下来几个月去好好研究行业,而不是急着捕捉市场风向,这样也许结果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