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沐朵在写作课上的一篇奇怪的文章,引发了对人生意义、自我意识的思考。文章讨论了人生大方向的重要选择,如何面对和理解世界的运行模式以及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推动我们前进,爱的意义等话题。同时,也提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沐朵在写作课上发表了一篇寻找自我存在意义的文章,引出了关于人生意义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沐朵的文章引发了关于生命意义和自我意识的思考,特别是关于人们何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以及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关键观点2: 文章讨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包括面对和理解世界的运行模式以及自己的生活。
作者强调了人生方向的重要性,并指出人们需要理解世界的运行模式和自己的生活在其中的细节,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关键观点3: 爱的意义被强调为前进的动力和支撑起坍塌的世界的力量。
文章讨论了爱的各种形式,包括父母的爱、子女的爱、爱情等,并指出爱是让我们充满前行动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观点4: 个人的成长过程涉及到从感受不到爱到深刻理解爱的转变。
作者指出,理解和投射友善和爱可能会带来伤害,但这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真正的爱是纯粹的,能激发内心的动力。
正文
Pho:时光
这些话,她之前从未对我说过,我们也从未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学校的作文必须要一板一眼的写,要正能量,但在写作课就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想写的。
只是当这个《寻找》变成了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探寻时,会不会太早。
但讨论早与晚其实都没什么,出现了,这便是父母的必答题。
父母能回答多少,什么时候回答,以什么方式回答,她自己能理解多少,都将影响她未来的路。
那天我那个同学打电话给我,就说她孩子从小看过很多书,变得很内向,跟同学都没什么好交流的,也经常说父母与自己不同频,找不到精神上的共鸣。
她自己内生动力非常强,就是想要考到北京去,自己会去强化自己并不那么擅长的数理化,父母总是在劝她不要那么累,以后保她在武汉扎根就好。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人很早就开始抽离眼前的表象,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自己存在的意义。
自我意识的出现、觉醒深度及与实践的结合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
但道理只是道理,哪些细节被你真正接受和理解才更重要。
我的不成熟理解是,什么能直接触及你的心灵和本能,那个就是意义。
以前年轻的时候也是抱怨很多,总觉得国外好,真到国外生活,到各国走一走,和生活在那里的中国人聊一聊,才知自己的幼稚。
那时候对爱国是一种非常难以启齿的事,因为政治书本拿起来真的想吐,从不觉得里面的话毕业后想看第二遍。
但就是在别的国家,别的人种面前,有人唱起“我和我亲爱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开”或者“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时候,真的是眼泪止不住地流。
接着就是如何面对和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模式以及自己的生活、工作、每一天的柴米油盐,还有亲情、友情、爱情。
是什么推动我们往前走,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欲望还是信念,区别很大。
父亲看着他父亲的墓碑,还有他母亲还没去世前打的一套棺材板,就知道自己的归宿就是守着他的老娘。
如果不是他老娘还在,如此痛苦的治疗过程,也真的没必要伪装轻松,离开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脱。
世人现在无比现实,总习惯计量着爱情的价码,但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一份感情,我们才无比荒诞地走到现在。
孩子卷或不卷,本质根本不在学校或社会,只要家庭给予足够的爱与安全感,只要家里不去往死里卷,而是让孩子自己知道做什么,他(她)就会为这个信念负责和努力。
凡是能调动和激发起内生动力的东西,就是拯救我们的圣光。
终其一生,我们会发现这一生做的很多事可能都没有意义,是爱让我们心安理得。是爱让我们支撑起坍塌的世界。
那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父母的爱,子女的爱,恋人的爱,亲友的爱,生活的爱,国家和民族的爱,对同类的爱,对这颗蓝色星球存在的爱。
看看这个宇宙,全是冰冷的星河,意识或许只是存在的一瞬,黑暗是主旋律,所以光亮处才是方向,存在就是伟大。
错误地投射友善和爱,或许会受到伤害,或许会心碎,但那又怎样,损失的又不是你。
不当的理解爱,认为爱就是占有和控制,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念行动,当然他人即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