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强国  ·  热心群众,10万元悬赏金到手! ·  昨天  
学习强国  ·  热心群众,10万元悬赏金到手!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幸福生活的秘密,做到这三点 ·  2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为人处世,把握好三种思维 ·  3 天前  
新华社  ·  世界第一!他才12岁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副局长彭勃,火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视频监控,你愿意看吗?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30 19:03

正文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举一动,你都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看到,你愿意看吗?如果你的一举一动都被父母通过视频看在眼里,你愿意接受吗?

 

前两天,一位微博网友发微博爆料称,儿子的学校收了100块钱给了他一个摄像头。登录密码,然后在手机下个软件,就可以登录儿子班的摄像头随时监控。


微博网友@阿骀微博截图

 

随后,该网友又发布了一条微博做进一步的解释,称自己是全班甚至全年级最后一个办理的,而且还是在儿子的主动“要求”之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立即引发网友热议,许多网友讨论学校此举是否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据该网友表示,家长微信群里分成两派,至少有一半的家长在支持这种行为。

 

一部分网友认为,在学习安装监控挺好的,可以实时看到孩子们的动向。毕竟之前校园欺凌的报道层出不穷,如果有监控就可以避免此类危险事故发生:


但更多的网友却认为,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这一做法无疑是侵犯了孩子们的隐私权:


还有些网友认为,监控可以有,但别弄成直播的形式。特殊情况需要的时候再调取监控录像,平时别实时直播学生课堂比较合理:



校园直播引发争议

如今,大多数学校教室都安装有摄像头,一般多用于记录学生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考试时有利于严肃考场纪律。但是这种实时监控,无疑与通过摄像头对课堂情况进行直播无异。在这个直播盛行的年代,这种实时监控的课堂直播还真是不少。

 

今年秋季刚开学,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的一位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黄超将时下最火的直播搬进了课堂,在映客上分享自己执教班级的上课情况。虽说该老师在直播平台上直播课堂教学是征求了家委会的意见后的行为,但仍旧迎来不少网友的口诛笔伐。很快,课堂直播活动被校方紧急叫停,所有上传视频也一并下架。



今年3月10日,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的“禹州一高238”窗口的直播画面出现在某直播平台上,监控范围从教室讲台到后面的黑板,学生的桌子前摆满书本,正在低头写作业,一名老师在教室内来回走动。屏幕下方显示,点击量已经有一万七千多人。在直播页面右侧,不断有有网友在线评论,其中包括很多反对意见,认为这种直播已经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水滴直播”平台中教室监控画面


而该平台上的课堂直播不止这一所学校。今年年初,有网友意外发现在网络直播平台“水滴直播”的“教育”分类里,出现了大量全国各地不同学校教室内的直播画面,地区涉及北京、山东、河南等省份,直播范围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直播食堂、运动场、学生宿舍等,甚至还有幼儿园午休时的直播画面。



水滴平台在其网站发表公开声明称,水滴平台上所有教室画面是由学校、老师自费购买后自行安装,并在用户主动操作下分享出来的,不存在不知情或者误操作的情况下将课堂画面分享出去的情况。声明称提倡用户把监控内容设置为只允许家长观看模式,但还是有很多网友看到了这些画面,引发一片网友骂战。水滴直播虽然在事件爆发后删除了大部分课堂直播,但仍有部分留存。

 

2015年10月27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在学校开放日时给家长们了一个特权:可以通过“翼校通”平台(一个家校沟通的手机应用),实时监看孩子的课堂情况。教室前后各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家长可以任意切换镜头,进行360度无死角的围观。不过这仅是作为校园开放日的一项活动,并没有进行长期监看。


杭州一小学装监控直播课堂


虽说这些课堂监控或直播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且国外很多课堂,包括国内的一些在线课堂也有很多相关设备。但这种原始课堂里的实时监控和直播带来的可能侵犯学生隐私的焦虑,引来了不少质疑声。


课堂直播是否侵犯隐私


曾几何时,学生们感受着被躲在门外的班主任支配的恐惧,如今变成了摄像头下的监视,是否教学的初衷在悄然变质?在教室装上摄像头如果是不公开,仅作为相关人员查证使用倒没什么。教室装摄像头可以记录学生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考试时有利于严肃考场纪律,然而,将摄像头的监控权延伸到家长手上却不妥。

 

孩子虽小,却也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即便在教室这种半公共场所,孩子们也有着他们的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而这种用监控将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置于家长视线之内,甚至是其他家长眼皮底下,确实有可能涉嫌侵犯他们的隐私权。



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为二十多分钟。只要是人,就会有开小差的时候。让孩子们长期处于摄像头的高压之下,他们将精神高度紧张,主要精力或许更多地要放在如何强作“精神”之上,这也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

 

央视网在评论《束缚孩子成长,比监控课堂行为更可怕》里谈到:实时监控+粗暴干预,实际上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长此以往,它要么把孩子固化成缺乏生气的“上学机器”,要么逼着孩子学会在摄像头面前伪装,让孩子过早变得虚伪善变。

 

心理专家袁林方表示:其实一些家长也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坐在监视器下的对象,正值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即使是自己也会感到由衷的不适感。有一项研究发现,学习或工作环境设置的开放性会直接影响人员的心理状况,人们将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注意力更难集中,因病缺勤率也更高。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完整人格。监控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极端不信任,显然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维系,甚至将触发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所以说,如果将监控设备进行远程教学、考场监考、维护师生安全等方面很有益,但如果将监控教学常态化,甚至直播化,则可能损害课堂的自由氛围,也存在侵害孩子们隐私权的危险。学校和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

 

 

编辑:徐啸

参考来源:新浪微博、汉网、中国青年报、钱江晚报、广州日报、大河网、浙江在线、齐鲁晚报、澎湃新闻、东方网、法制网、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