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文仅是个人交易复盘笔记。文中所提及任何观点及个股仅是举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昨天晚上,跟一些朋友聊天,明天是遵循:高开必卖的祖训呢,还是相信这次不一样。
大家讨论了半天,嘴上都说要遵循祖训,但心里都是寄希望于这次不一样,这次能高举高打。
人在执行上的脆弱性在此刻暴露无遗。
当你还在犹豫的时候,人家冰冷的程序已经开动几百亿了。
祖训可以不遵守,但是程序是一定会被执行。
基于最近几个月的行情,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
短线量化占有绝对定价权是毋庸置疑了,由于量化不是一家,是很多家,策略不尽相同,且都是一揽子高频买卖。所以如果没有绝对的增量资金支撑,所有的大高开,都一定会回落。
因为高开卖票是写在他们的程序里,而他们又拥有短线瞬间定价权,没有更大的增量承接,必然回落。
比如,在9月底那波,之所以能高开后,能很快继续高举高打是要分两个角度去看:
第一个角度
是是因为当时的节点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顶住了量化的卖盘,而非他们不卖了。
量化A不卖,量化B卖;量化B不卖,量化C卖,DEFG。。。。每家都是瞬间几十亿,对于短线分时的定价,足够了。
第二个角度是:
现在对于利好次日的高举高打,更有效的方式是:
高开,回落,再走强。
包括9月底那波主升浪,其实分时上也是这么完成的,并非绝对的高举高打
复习以下当时的走势: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基本都是高开,低走,再拉升。
量化能决定短线走势,(因为集中巨量买卖确实体量太大了),
但决定不了趋势
,顶多诱发或者强化趋势。
这个结论,可以当成风格化的定论来看。
而应对方式也简单:
利好高开,如果想买,就是等第一波分时回落,不必过于强行追集合。
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其实量化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东西,只是一种风格化。适应就好。
真逻辑好能形成大趋势的时候,初期他们反而会是“让利市场,送你低价筹码的好人”。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篮子交易,没有过多的厚此薄彼。要把这个问题,辩证看待。
整个春节假期,我都在想量化定价短线下的风格问题,结论就是:合理不合理,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已经这样了,就去适应。(讲道理,我觉得我已经沟老派,够迟钝的了,直到这会儿才真正接受这个事实。)
而今天盘面,基本又是这种风格化套路的典型:
长假,外围利好,大高开,随后回落。
因为量能不足,没有明显增量,所以修复动作有,但是力度有限。
同时,大势不影响结构性行情:
最热的国内AI线,霸屏暴涨;国外AI线,霸屏暴跌。
整体来说,就是结构性的内部跷跷板行情。
由于缺乏新增活水,现在很多行业都是这种结构性的情况,最典型就是电影行业:
哪吒2超级牛逼,但是代价就是吸干了其他竞争对手的份额。对于整个行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指引性作用。跟当年《泰囧》打开电影行业新格局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当然,从观众角度,哪吒2功德无量,终于能从用户角度进行一场血淋淋的报复:
不是电影行业没人消费了,而是你平时作品实在太差了。
A股也是如此,没破局的核心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一家真正有成长性的公司。回过头去看,这些年中国诞生了无数小到大的伟大公司,现象公司,但是没有一家是在A股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