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摄图网
学校给上小学的外甥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一篇命题作文《如果没有手机》。外甥回家后问我们:“如果没有手机,你们会干什么?”
我说,如果没有手机,我可能会在空闲之余写点文章,但如果没有灵感,我想我就会无所事事了!
老公说,如果没有手机,孩子又不在家的话,他会感觉家里很冷清,很孤独······
我姐说,她不能没有手机啊,她是做微商的,全指望着手机赚钱了!
姐夫说,如果没有手机,他会玩电脑、看电视或者发呆······
结果,第二天我看到了外甥的作文:
如果没有手机,大人们貌似都无法正常生活了。
舅舅、舅妈会感觉生活失去了乐趣,会孤独,会寂寞。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想想一起出去逛逛街或是聊聊天呢?就算一起做做饭,也是好的呀!
妈妈说,她一刻钟都不能离开手机,因为她要靠手机赚钱。于是,我每天面对的就是一个无时无刻跟陌生人聊天的妈妈,做饭在聊、吃饭在聊、睡前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又是聊。连我的问题,她都是边聊天边回答的。
爸爸呢?他说没有手机,他甚至会发呆!他为什么就不能想着教我踢球或是玩游戏呢?哎!我看呐,他们都是中了手机的毒!
虽然现在我没有手机,但是就算我有,离开手机后,我照样还有很多有趣的事要做!比如周末约同学一起去野餐,晚饭后和奶奶一起散散步,或者在操场打会球。
总之,我会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再看看大人们呢?平时忙着工作,一有点空闲时间就都浪费在手机上,等到想起还有重要的事情没做时,又开始莫名地感慨:时间都去哪儿啦?说实话,有时我觉得大人们很矫情,明明有那么多时间,还整天搞得自己跟多忙似的,就好像地球离了他们不能转一样。
以前,总听奶奶讲,我小时候,爸妈会把我宠上天,整天围绕在我身边,逗我笑,哄我开心,还给我买好多好吃的。而现在呢,我却如同家里的空气一样,明明有爸妈,却活得像个孤儿。
为什么他们不能多花点心思在我身上呢?
为什么他们不能留一点时间给我呢?
之前,家里满盈着欢声笑语,而如今却冰冷得如同冷库一般······
看完外甥的作文,深深地懊悔!小小年纪竟懂得这么多,坦白讲,手机的确封闭了我们的空间。就好比,女人一边埋怨丈夫不够顾家,一边把心思花在手机上;男人一边抱怨妻子不够体贴,一边把精力放在手机上;家长们一边抱怨孩子不够优秀,一边把时间放在了手机上。结果呢?夫妻之间因为相互抱怨而影响了感情,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缺少沟通而关系破裂,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渴求,孩子也不明白家长的期盼。
再看看孩子内心,表面上控诉着对手机的不满,实际上又是多么渴望父母的陪伴!他想妈妈跟他说话时一心一意,而不是敷衍了事;他想爸爸能与他多一些相处的亲子时光,而不是渐渐冰冷的隔阂;他需要的是人在心亦在的陪伴,而不是一个如同木偶般的照看。
记得小时候,当我兴高采烈地跟爸妈说着开心的事时,他们往往只顾着做其他事,看似在听,当我问他们“好不好笑”“有没有趣”时,他们只会用“啊”“嗯”来敷衍,很明显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我也懒得再跟他们分享了。以至于到了后来,爸妈想尽各种办法跟我套近乎,我也不能再向他们敞开心扉了。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这种“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方式,或许能被孩子接受,毕竟人还小,精神需求也少,孩子们只要看到家长在身边,就会有安全感了。
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家长只是充当保安与保姆的角色。渐渐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他们想把心中的想法说给最亲近的人听,他们想与父母有更多的心灵互动。这时候,家长们一定要耐心,做个认真的倾听者、用心的发言者。从一开始就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坦白地讲,一直以来都注重心灵陪伴的家长,往往会收获一个同样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青春期时一般不会出现特别的叛逆或是被爱情冲晕了头脑的情况。家长早就在平时的交流互动中了解了孩子的喜好,不会做些令他反感的事,触碰他敏感的神经。即便孩子早恋了,家长也能适时地给出良好的建议。
陪伴之于孩子,就像阳光之于仙人掌。没有阳光照射,仙人掌虽不会枯萎,但会失去勃勃生机;孩子缺少陪伴也能安然长大,但失去了很多乐趣。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用心陪伴开始。若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家长们还一味地玩手机,那么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我们连孩子的心思都不知道,又如何帮他排忧解难呢。
请从此刻起收起手机、放下耳麦,拾起陪伴。一个肯花心思与时间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才能收获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高效便捷,让人们的交流更加畅通。但电子设备在为我们所用的同时,我们似乎也被其在无形中绑架了。趁还有机会跳脱出来,赶紧放下手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