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深度)自卫队防护下的日本核安全,安全吗?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19 19:58

正文

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迎来六周年,但核事故的阴霾远未散去。近期,日本媒体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安全壳内辐射量达到高值的报道沸沸扬扬。2月17日,调查机器人“蝎子”“殒命”的消息,引发人们高度关注。日本现有17座核电站,密集分布于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日本的核设施安全由谁负责?核电站一旦遭袭,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日本的核防护力量,又将进行怎样的调整?作为日本的近邻,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编译自原陆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高井三郎的相关文章,其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核电站被袭后果

关于核袭击危害的评估。日本外务省曾对核电站设施遭到空中打击后的毁损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核电站损毁的后果令人不寒而栗。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核电站设施的毁伤程度评估。评估表明,即使是普通航空炸弹命中核电站的附属设施,核反应堆也会立即停止运转。核电站遭炸弹袭击后,弹药的冲击波与破片将会切断输电线路和核电站设施内部的电力系统,导致断电。如果是普通的大型炸弹贯通内部容器,核电站将在断电的同时丧失冷却能力。一旦精确制导炸弹穿透核反应堆,核电站将彻底报废。二是,对核泄漏引发的人员伤亡评估。评估表明,核电站遭袭导致的核泄漏污染,将给周边广大地区民众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周边民众事前未进行转移,将当场死亡1.8万人,急性中毒4.1万人;在核电站半径1公里内的居民,如果遭袭后1至5小时紧急转移,将造成8200人死亡,3.3万人急性中毒;从长远影响看,将有2.4万人患癌而死亡,核电站半径87公里内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核电站抗毁伤能力脆弱。这种脆弱表现在,一是,核设施抗毁伤能力较弱。核电站占地面积较大,除了核反应堆,还有电力系统等附属设施,至少占地8万平方米。核电站设施的构造相当精密脆弱,航空炸弹、常规火炮,甚至是恐怖分子发射的火箭弹,都可令核电站瘫痪。核电站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其必须设于地表之上,核反应堆等关键设施可在上空或远距离目测,对敌而言是理想的攻击目标。二是,核电站集中分布于海岸附近。17座核电站无一例外地沿海岸分布,且有一半位于可能面临潜在军事威胁的日本海沿岸,容易受到来自空中、海面及水中的攻击,当然也易遭受来自陆地方向的威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核电站大规模发展时期,这期间,日本新设核电站17座、核反应堆35个。其后一些核电站和核反应堆废弃,到2015年,日本共有核电站17座、核反应堆44个。众多的核电站和高密度的人口分布,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必将造成极大人员伤亡。

日本列岛的战略环境不利于遂行防御战。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的海上,南北狭长,这对于核防护保障而言可谓优劣并存。作为海洋国家,受到海洋这一天然屏障的保护,日本相对不易受到外敌的核生化威胁,历史上日本也因大海阻隔避免了多次外敌入侵。但是,从现代作战指挥角度而言,由于防御正面极其广大,敌军可选择日本列岛任意一点突破或进行渗透。而且,随着武器装备的高速化、远程化,战场的时空格局正在被打破,日本拥有的因为海洋阻隔的战略优势不断被消解。总体而言,日本列岛的战略环境越来越不利于遂行防御作战。

 


谁来保卫核设施

陆上自卫队(以下简称陆自)采取分区防卫体制,设立北部、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五大方面队,各方面队战时在防区内遂行作战行动,平时执行治安警备任务。各方面队下属15个师团、旅团(译者注:陆自的旅团并非介于师团和联队之间的编制单位,而是类似“准师团”的独立作战力量),也都设定了遂行任务的防区。师团旅团下属的联队,构成执行防区内核电站防护和重点目标警备任务的最小独立单位,平时负责情报收集,一旦出现危机事态,第一时间出动应对。

2004年,防卫厅首次明确规定,陆自各方面队须执行核电站等重要设施的安保任务。这对于仅有15万常备兵力的陆自来说,实在勉为其难,而且,很多部队驻地远离核电站等重点目标,不利于及时妥善处置危机事件。因而,有必要研究组建民间警备力量的可行性和具体举措,补上陆自警备力的缺口。


上世纪70年代,据陆上参谋部研判,苏联可能会对北海道实施大规模突袭,并扰乱其侧后方——本州北部地区。届时,北部方面队将难以抵御苏联装甲集群的突击,陆自驻本州中南部部队势必将北上支援。为弥补本州部队北上留下的军事真空,1974年,当时的防卫厅下达了将陆自预备役员额由3万增至5万的指令,目前陆自实有预备役人员4.6万人,仍未达到5万人的编制目标。战时或危机发生时,分布于日本各地区的4.6万名预备役人员,可能临时编组为46个“步兵警备联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核电站和重点建筑目标。根据陆自预案,这些临时组建的步兵联队兵力约1000人,装备自动步枪、机关枪、60毫米迫击炮、57毫米无后坐力炮等武器,联队各级指挥官由陆自干部学校教员和陆上参谋部人员担任。不过,陆自预备役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且训练时间和强度严重不足,普通预备役人员每年仅训练5天,应急预备役人员每年训练30天。预备役人员首次执行任务是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时,当时防卫省动员了4000余名预备役人员,赴灾区实施人员搜救和废墟清理任务。鉴于上述问题,须尽快改革优化自卫队预备役制度,打造一支规模适度、执行力强的预备役部队,尽快开展保卫核电站和重点建筑目标的训练和演习。

 


谁来处置核危机

陆自与预备役部队主要承担侦测、预防、化解可能对核电站等重要目标构成威胁的行为,确保防患于未然。核电站一旦真的遭受空袭或地面攻击,由专职防化部队应对。同许多国家一样,陆自防化部队规模较小。

1951年,陆自参照美军编制,组建了以妨碍敌战场监视和观测为主要任务的第301发烟中队。不过,防化部队建设总体滞后于陆自建设步伐。1970年,第301发烟中队改称第101防化队,各师团和旅团所属的防化部队编制依然空白。直到1988年,陆自才首次在第2师团(驻北海道旭川市)配备防化小队,并逐次在各师团和旅团配备防化部队,与此同时,在各方面队配属了防化中队。这期间,价格等同于一套高级西服的防化服,配发给陆自驻北海道的官兵,防护服具备抵御催泪瓦斯的功能。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研判,其面临的核生化威胁日趋严峻,当时的防卫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陆自防化力量,为此从1994年起,防卫厅取消了原本配属于各方面队的防化中队,转而强化各师团和旅团的防化部队实力。


截至2015年末,陆自防化部队总兵力为1260人,包括第101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原第101防化队)、防化学校所属防化教导队、补给本部,以及9个师团和6个旅团所属的15个防化队。其中,防化部队最大的编制为中央快反集团的特殊武器防护队,编制为140人,师团和旅团所属防化队分别为60人和50人。因防化作业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因而干部与士兵的比例为1∶3(陆自各兵种官兵平均配比为1∶4)。值得一提的是,防化兵兵力远远少于编制员额为3300人的情报部队。

目前,陆自师团和旅团所属防化队的编组结构基本雷同,且防化队主要由侦察和洗消两个专业混编而成。师团所属防化队下辖队部、1个侦察小队、4个洗消分队(相当于班)和1个补给修理分队,旅团所属防化队只比师团少1个洗消分队。第101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下辖队部、1个情报小队、1个洗消小队、1个防燃烧小队和1个发烟小队。由此可见,由于陆自的固有传统,防化兵没有编制成防化团等高等级作战单位,而是以小规模的防化队的形式分散配置在各师团、旅团中,主要目的在于对分布在日本各地的核设施分别实施核防护保障。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动各级部队进行核防护准备,增强保障的及时性,又有利于提升对防区主要核电站和重点目标的核防护保障水平。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兵力分散,当某一地区出现大规模核防护需求时,防化部队难以进行有效应对。对于国土面积和防护部队编制较小的日本而言,集中编配和使用防化力量更为适合。


通过多次遂行任务,防化部队的作战能力得到提升、作战效能得以检验。1995年3月20日,日本发生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其时的第101防化队和第1师团所属防化小队(现第12旅团防化队)出动执行洗消作业,同时,防化队干部为警察、消防等部门开展了关于防护和洗消的紧急培训,原本不为人知的防化部队受到民众高度评价;1999年,位于东海村的核燃料加工设施发生核临界事故,造成2人死亡、67人受伤,第101防化队受命出动。遗憾的是,防化队搭载的装甲车不具备抵御核辐射的性能,队员自身也处于核辐射威胁中,难以对周边区域进行洗消作业,不得不临时中止任务。之后,防卫省为全国防化部队配备了防核生物武器的侦察车和洗消车。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损毁,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防卫省当天下达核灾害救援命令,抽调第101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和各师团旅团的防化队共500余人奔赴灾区,在四个月时间执行了民众和物资撤离、大面积洗消、核污染监控、反应堆冷却放水、高浓度污水处理、空中尘埃收集等多样化行动。这期间,由于防化兵力不足,日本曾请求美、英等多国派遣防化人员紧急支援。

 


调整改进的方向

现实需要防化部队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增加防化部队编制员额。虽然随着世界信息化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自卫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裁军浪潮,但福岛核泄漏事故证明,防化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妥善处置核泄漏危机。今后三年,很可能出现陆自编制员额整体压缩,防化部队编制逆势增加的局面。另外,防化兵未来可能越来越多地执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其地位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合理的扩编规模是,将现行编制扩大五倍,尽早在建有核电站的都道府县等省级行政区配备一个轻型防化团和一个特殊武器防护连。

另一方面,核电站周边防空力量亟待强化。未来,自卫队应集中配属陆自和航空自卫队(以下简称“空自”)防空力量,强化核电站周边防御。03式中程地对空导弹(SAM-4)和“爱国者”-3防空导弹,是当前陆自和空自主力防空导弹装备,已在日本多地部署,但至今尚无一处防空导弹以防护核电站为目标。其中,SAM-4导弹是日本自行研制的,具备较高的命中率,且导弹发射装置具备较强的兼容性,能安装在多型战斗车辆上。出于经费分配等因素考量,自卫队未建立起统一的防空指挥体制,而是将不同型号的防空导弹分别配属给陆自和空自。

为破解体制弊端,自卫队应当推进防空体制改革。一是,整合陆自和空自防空部队,将防空导弹集中配属,特别是考虑到核电站的防空需要,须逐渐生成有效拦截超声速导弹的能力。二是,增加SAM系列导弹和“爱国者”-3导弹的数量和部署密度,其中,SAM系列导弹可能增至34个中队、“爱国者”-3增至25个中队。此举将填补核电站周边防空能力的空白,大幅提升自卫队防空作战效能。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马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