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18家黑中介被扒出!港大学历造假风波愈演愈烈,仅是留学造假产业链冰山一角……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7-26 11:38

正文

最近的家长们是不是被新闻里接二连三的“学历造假”、“材料造假”丑闻刷屏了:

5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开始对所有在读硕士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彻查;

7月初,香港警方表示已拘捕了两名来自港大硕士女学生。其中一名24岁女子被控“行使虚假文书罪”,另一名34岁女子涉嫌“向入境事务处人员作虚假申诉”;

当天港大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表示:已经发现30多名学生用假学历入学,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蔡院长最终查出80-100名学历造假的学生。

随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与纽卡斯尔大学等顶尖学府紧随其后,对入学申请材料展开更为严格的审核。

而就在上周,澳门城市大学发布官方声明,向全社会宣告了对于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并直接点名了18家留学机构。

很多家长对于“香港大学坚守底线”的行为点赞,还有人建议国家出手彻查造假中介,但是很多行业内人也表示:现在国内的学生啥啥都拿钱买,招生官看材料都像是看侦探片破案一样要讲逻辑,有一点疑点就会被踢出局。

今天我们邀请了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的ABB,从申请材料中非常重要的背景提升、海外研学出发,来聊聊留学规划中的造假行为。

 “大凉山的虚假公益活动,七天价格上万”

“为了外国大学的申请和找工作,留学生给名企大厂付费实习”

“走马观花式的名校游学研学,水分过多费用昂贵”


好端端的教授科研被“玩坏”了,
隐藏一条造假产业链

有一类国际教育界的服务机构,专做国内国外的公益项目、名企实习项目和名校游学研学项目

它们有点“某程旅游网”的性质,有些产品是“自营”的,他们机构里的老师自己联系到了一些贫困山区、国内外大厂,或者著名大学,自己派老师组团带学生去。

还有些产品是别人运营的,放在它家的网上一起卖,卖掉多少结算提成。甚至还有些产品是看似“自营”,但其实是外包,到了目的地后,会转交给“地接团”的“老师”负责。

多重渠道和转包之下,就会产生问题了。

这里以“外国名校研学”为例。

我听过一家专门做“外国教授指导科研项目和撰写论文”为主的背提机构说过:

我们家是找了外国知名大学的教授亲自授课,对表现好的学生教授还会亲自写推荐信。可是有些学生水平达不到完成一篇论文的能力,就提出让我们的写作老师‘代写’,还有的学生能写但是水平一般,他们觉得这个成果不能帮助自己在一群候选人中‘杀出来’,所以希望我们能帮TA修改后发表到一些重要的期刊上。他们都很愿意多给我们很多钱的。

我们一开始很不愿意这样做,这样不是帮了孩子,而是害了他们,从在中国就开始‘学术造假’了,这到了外国大学,早晚得出事。

我们跟学生说,要是水平不行,我们就叫写作老师再耐心指导一下。更何况,真正核心的期刊岂是我们‘通通路子’就能发布文章的?我们最多也就是联系了几家普通期刊、副刊之类的,跟他们达成合作关系,帮学生发布论文,然后一起分钱。

结果没想到,几个学生一听到‘不代写’,就转身投向了我们的竞品对手了……”

这位机构老师所说的竞品对手,我恰好也认识。

他们曾找过我当时所在的教育集团,他们发给我的资料竟然和我上述对接的这家“正品机构”非常相似。除了底下的品牌Logo和联系二维码不同外,其他几乎别无二致。这就引起了我的警觉。

经过多方调查,我发现,原本“正品机构”是只做B端的机构,自己的产品会通过各个渠道进行销售。但最近想自己打品牌,直接C端招生了,这就动到了原来的B端渠道的奶酪。

于是这个B端渠道(也就是“竞品机构”)反过来也跳过了该机构去联系他们背后的外国大学资源方了,让这些资源直接与“竞品机构”合作,所以才出现了两家机构发出来几乎一样的资料这种情况。

恰巧赶上一波从“正品机构”里转出来的学生捧场,“竞品机构”的知名度已有渐渐超过“正品机构”的架势。

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辨别这些“名校科研”的真假呢?我认为,最最关键的不是能不能“代写”论文,“包发表”学术期刊,而是孩子能不能从中学会在国外如何做科研如何写论文?

所以,我们家长在跟背景提升机构沟通时,可以问问:

  • 科研课程到底谁来教?

  • 会不会外国教授就一开始露个脸,然后就交给几位海归研究生上课了?

  • 论文会不会有专门的写作老师来指导?

  • 万一孩子写作水平跟不上,机构有什么样的正确的提升方法吗?

  • 论文发布在什么水平的期刊上?

  • 什么情况下外国教授会亲自写推荐信给我的孩子?

  • 以及这个产品包括哪些服务,要花多少钱?千万别到最后再让家长多花钱,又买这个又买那个。

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孩子是先定好想去哪些大学、哪些专业,然后去找这些专业里的教授带的项目,这样大学申请时会比较有针对性。

而且这个顺序也便于判断,背提机构找来的教授,到底是不是这些名校里的“真教授”。


花几万元买来的“名企实习”,到头来竟被扣上履历造假罪名?

上面几段我们用“名校研学”作为案例,跟家长们讲述了一下其中的来龙去脉。这里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同样现在正热,但又问题多多的“名企实习”项目。

一般操作是,学生们在找工作晕头转向,备受打击之际,会很容易想找可以提供“国内外名企实习”的背景提升机构。只要给背提机构缴一大笔钱,机构老师就会把学生介绍给企业里的对接人。

过去有的实习企业还会给背提机构一笔介绍费,那么背提机构等于两头收钱。但现在,更多的实习企业不给介绍费,甚至要从背提机构收取一大半从学生处收来的费用。

我们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就业市场的愈发紧张了,已经从发薪实习,到免费实习,再到付费实习了。

这里,我也给家长和同学们讲讲,如何准确判断这个背提机构介绍的工作到底靠不靠谱。

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点,就是实习企业会不会给实习生发敲了公章的实习证书,以及以后有背景调查的电话打来时,会不会帮实习生证明确实工作过。 

有些实习岗位其实并不是企业要招的,而是这个企业的领导与背提机构合作共赢的项目——让机构送几个留学生来,一边做点杂事,一边领导也会给他们讲点有用的知识和行业情况,带带他们。

有的海外实习甚至是线上的,就是几封邮件沟通一下,一个月就要收取几万元了。时间一到,留学生走人,从头到尾留学生都没有在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里留下过任何印迹。

而这样的实习经历,要是被以后的录用单位一查,就会被之前的人事告知“根本没有这个人来实习过”。那留学生可就满身是嘴都说不清了,很有可能被扣上履历造假的罪名,错过了真正重要的Offer。

除了直接帮留学生介绍实习外,这类背景提升机构还有可能专门设计一套实习体验课程,来帮助留学生了解职场。例如,金融行业的体验课会包含银行、保险、私募基金、证券等等多家企业的参观、讲座、为期数天的上班,便于留学生们了解整个行业的分工和运作情况,从而挑选出自己心仪的岗位。

这样的体验课程,售价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去的都是行业内非常知名的企业,有的甚至还会包含有行业精英一起参加的晚宴,为留学生积累好人脉打下基础。

不过对于本就有背景和本事的留学生来说,可能自己家族就能够提供这样的人脉和经验了。而对于没有背景或本事的学生来说,去了大厂,见到了大咖,又能否被大咖所欣赏呢?

还是说,体验课程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其实不在于学到多少东西、认识多少人,更在于帮助尚未踏入职场的新人看到不同的职场环境和成功人士,感受哪些适合自己是自己的目标,哪些是不适合不喜欢的,从而产生梦想,或者尽早破灭梦想。


材料造假,后果很严重

说句实话,其实外国大学的招生官和教授们早就知道,这些背景提升机构的“套路”了,要是孩子参加了水分较多的项目,不仅对于申请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还会有反效果——给外国大学留下一个投机取巧、学术诚信存疑的印象。

Intelligent在202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揭露了美本申请过程中的“造假重灾区”。结果显示61%的受访者在大学申请中包含了“不真实的信息”。

40%的人承认包括了他们实际上没有完成的志愿服务时间

39%的人伪造了工作经验

38%的人包括了虚假的课外活动

32%的人包含了虚假的实习经验

30%的人伪造了推荐信

尤其像论文发表、工作实习,这些只要问学生几个专业的问题,打几个电话就能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非常容易被查出来。

而且一旦被查出来,就可能会引发学生难以承受的后果。一键撤回“Offer”是最轻的处罚,重的还会被拉入该国的黑名单,甚至背上法律责任。

而就算一开始没被发现,顺利入学,可是没实力就是没实力,在后面的上课、做作业、考试、写论文中,还是会暴露出来。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大学学术造假事件”,就是这样。

起因是一名在读硕士生涉嫌在课程作业中抄袭他人,港大就怀疑该生的申请材料也有假,果不其然被发现了问题。于是,今年5月,香港大学发起了大规模彻查,要求所有在读硕士重新提交本科学历证明、成绩单等相关材料。

经过审查后,发现这样的申请材料造假还真不少!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境外高校都开始了严查学生的申请材料。

所以就算躲得了一时,也很难躲得了一世。


「 写在后面的话 」

七八月份,是准备留学和准备回国找工作的留学生,提升背景的最佳时机。背提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长长见识,积累经验,所以真的长到了见识,真的积累到了经验,非常重要。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只要花点钱,在很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玩一下,就会让名校和名企们相信,你是真的有实力的人。他们都是阅人无数,火眼金睛的“老法师”。

到底有没有本事,欺骗不了他人,也欺骗不了自己。有钱可以买到一些外在的东西,但唯独买不到真正的本领和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本文作者:ABB讲教育界的故事
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学校的收购出售、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爸爸真棒”小助手
领取2024高性价比的顾问解码表



找资源、听讲座和更多牛娃故事
👇关注“爸爸真棒”探索更多👇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