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兔  ·  第一次见到动态美甲! ·  2 天前  
冷兔  ·  别人是走秀她这是赶集! ·  2 天前  
冷兔  ·  【冷兔•槽】每日一冷NO.4217 ·  昨天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万圣节如何吓走来捣乱的小孩子 ... ·  昨天  
刺猬公社  ·  “国产三剑”卖身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创新医疗新政为国产药械发展提供创新成长新动能

新财富  · 公众号  ·  · 2024-05-07 18:39

正文

4月北京医保局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从产业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创新药械产业支持,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创新药械政策的大拐点,后续政策对相关产业支持的力度和延续性很有可能会超越产业预期。在医药产业的发展中政策的顶层设计对产业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从过去的药品器械集采,再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DRG/DIP控费政策的推行来看,政策顶层设计会从单价ASP维度和总量结构维度影响整个产业,创新医疗器械政策为国产后续医疗器械发展提供创新成长的动能。


作者:李金泽  弘则研究

《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文件内容对创新药械全链条的支持,体现在从融资端、研发端到应用端贯穿企业发展周期的纵向全维度支持,与此前业内流传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想呼应,国家在政策端于24年开始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公开信息中,我们可以查询到最早提出"全链条"支持医药产业的概念是2023年12月。有两个来源,一个是23年12月举行的中国医药科技论坛上,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副主任毕井泉提出。另一个是新华财经2023年12月7日的一则新闻,新闻标题为”江苏自贸试验区:探路生物医药产业全链创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新华社

国家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拐点已经看到,并且结合政策出台的背景去看,政策的延续性和力度上可能会超越市场预期。对于该政策出台的背景,要从三个方向来理解,一是从我国整个医药产业发展与民生角度,二是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角度,三是从中国全球产业链升级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角度。

1)医药发展与民生角度:

医药产业有别于一般的产业,由于医疗的刚需属性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民生相关。由于中国的巨大人口基数以及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导致对医疗的需求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控费的压力对政府来说持续增加。量化来看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医疗卫生支出在GDP当中的占比,另外一个维度是医保基金收支的情况。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比例不断提升从2000年占比4.6%、2010年4.89%、2016年6.22%提升至2022年7%,卫生支出的增速持续快于GPD的增长。医保基金收支角度看,24年4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基本医保基金总体的收入和支出分别增加了7.9%和14.4%,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近年医保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有所体现,2018年、2019年支出的增速也大于收入的增速。并且看未来由于老龄化导致退休人口占比提升,以及老年人医疗需求增长的趋势,医保资金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会持续存在并且可能会有所加大。因此如果站在政府的角度看,把医疗支出当作社会的成本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速成了必然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办法控制需求量的增长,因此只能从ASP的角度去入手,也就是控费。

控费早期主要是通过医保付费总额来控制,2011年起国家开始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单纯的feeforservice到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由于医保控费推行初期整体医保收支的压力还不大,并且从2000年-2010年10年时间医疗卫生支出在GDP的比例中只提升了0.29pct,本质上是当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压力不大同时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在快速增长,所以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并未显现,所以总额控费的力度不大、以渐进式来推进,到2016年全国有85%的统筹地区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但是2010年以后,随着经济体量增加后增速放缓,同时老龄化之下医疗需求快速增长,2010-2014年4年时间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上市0.66pct,是过去10年比例上升的2多倍,2010-2014年医院收入在整个卫生费用支出中的占比从51%提升至58%,4年时间增加7pct。所以从政府端来看2010年后医保控费的压力开始体现并快速加大,前面已近提到控制支出端的核心必然只能通过ASP角度,单单依靠医保总额控制必然会导致益出需求和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核心必须控制价格,在医保局成立前医疗服务的价格基本是由各地的物价局来管控,因此对于全国的复杂的医疗产品、服务价格体系的调整以往的价格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因此医保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医疗保障局。

从梳理背景来看,医保局的首要目标是从民生角度出发,首先考虑的是维持整个医疗体系的稳定运行,因此降价是第一步,关于医疗体系的控费方式,参考发达国家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学习,DRG/DPI就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一个方式,DRGS的发明国家是美国,美国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医疗卫生费用于1976年开始实行DRGS,7年后于1983年在全国强制执行。中国在医保局成立后,很快当年就组织开展DRGS试行,到2022年4年时间DRG/DIP支付模式已近占到统筹地区内医保支付比例的77%,从推行速上来看快于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推行,这也反映了医保局在医疗领域推行改革的效率和能力,按照最新的规划24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开展DRG/DIP,25年底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都要执行DRG/DIP,也就是说按照政策规划25年就实现全国执行DRG/DIP,时间上很巧合和美国一样也用了7年时间,但是如果中间没有出现疫情预期以我们体系的效率肯定会更快的推行。

与支付机制同步在推行另一个降ASP的抓手是集采,通过地方和国家汇总需求集中采购发挥议价能力,这一点集采在产品端降价效果显著,效果显著的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导致很多人觉得我们国家在集采降价方面过于“极端”,实际上并非如此,集采前中国很多的医疗器械产品与欧美国家形成倒挂,主要原因是流通渠道把价格抬高,一方面本身价格水份就很大,另外一方面带量采购在发达国家也是常用的手段,只不过不少发达国家在带量方面不论是本身的需求量还是汇总采购量的能力方面都和我国的医保局差距巨大,集采的降价本质上反映的还是竞争格局和卖方议价能力,说到底还是市场化的方式把价格打下去。

但是从产业角度看,虽然控费是必然,但站在当下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乐观。参考我国对不同产业发展的推动路径上,不少的案例是“先破后立”,先打破现有框架解决主要矛盾,而后再建立新常态谋求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通过药品和高值耗材的集采,我们估计已经累计为医保减负超过5000亿,ASP减少的部分、腾挪出来的空间会有一部分用于支持结构优化,大的方向上一块是高技术、高人力的服务费用,主要提升医生的价值,另外一块就是我们重点要说的和创新械。从支付端来看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49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481.89亿元,5年来增长了7.1倍。所以本身从医药产业与民生的角度可看,已经来到“先破后立”中立的阶段,接下来结构的调整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和清晰。

2)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角度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一场重要的经济改革,旨在通过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减少无效和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解决结构性问题来增强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这场改革从2015年底开始提出并逐步实施。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历史背景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降,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逐步回落到6%-7%,这一放缓促使政府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等问题也越来越再降速过程中凸显。所以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一改革是贯穿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方向。医药产业所以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本身也是融入再中国的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大框价下。因此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或者供给侧改革角度看,创新药械就是优质产能供给的代表,其发展是与我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大战略方向是呼应的。

具体来讲在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政府提出了2024年经济工作九条具体举措,其中第一条明确要求打造生物制造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毕井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中,评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而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最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的领域之一。同时,生物医药产业是生物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支撑。由此可见,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3)从中国全球产业链升级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角度

随着中国企业发展,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凸显,具体体现在近年的“中国品牌出海”,中国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快速增长,比例不断提高。并且不想早年的以低端制造业、资源品、代工品等为主的出口,结构上近年中国的出口增速随后下降但结构上全面提升,高端智造、自有品牌占据越来越大的出口比例。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在出口上体现的越发明显,全球产业链角度看中国逐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产业链高端。但是当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高端占比越来越多的过程,必然会挑战原有的既得利益方,中国增加高端产业链份额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份额会下降,因此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竞争,所以我们看到了西方国家主导了越来越多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条例。过去主要是以半导体为主的科技领域,近年医药领域也频发,比如华大智造、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公司受到西方制裁、打压。从这点可以看出两点:1)医药产业本身的重要程度,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重要的支柱和战略产业,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2)中国在部分医药高端制造领域已经具备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在中国进行产业链升级,并通过全球化来加速实现时,遇到了西方国家通过逆全球化的方式阻止,但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并不会因为受到打压就停滞,因此其中的一个方式就是加大内部结构提调整的力度。

因此以上三点是我们认为当前政府推出支出创新药械产业背后的主要背景。这个3个背景相互呼应,内部的纵向改革进程、内部横向结构调整、外部的地缘压力,在这三方要素共振下创新药械的政策拐点就更加清晰可见。《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的作者兰小欢在书中提到,对于中国政策的解读并不是单看表面的文字,需要看到利益冲突与背后的妥协。我们是一个1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协调发展的难度很多时候体现在相互矛盾的需求上(比如给企业减负和民生保障等等),在医药产业上具体就体现在医药即是社会的成本项目又是战略产业的一部分,支持产业需要花钱,但是稳定支出为民减负又要少花钱,如何平衡、谁来妥协才是我们看政策背后应该看到的东西。回到问题本身和《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这一政策,一方面通过控费压低企业利润的压力已近有所缓解,而产业升级和外部地缘压力则越来越迫在眉睫,从内部矛盾的解决逐步到外部矛盾的解决,因此后续对于创新药械的产业支持力度和持续性可能会超市场的预期。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