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大湾区见证中国海洋贸易变迁
2. 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的关键任务
3. 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的三条路径
作者 | 姜鹏
前言:
在讨论海洋城市发展时,我们很难绕过服务贸易这个大课题,因为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目前,服务业创造了全球近2/3的经济产出,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就业岗位。
服务贸易是服务业的「国际化」版本,贸易规模从高到低包括运输服务、跨国旅行、商业服务、电信与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
早在2014年前后,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就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预计到2040年服务贸易将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0%。
01
在大湾区见证中国海洋贸易变迁
历史学家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以本体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张、吸收推演,化外为中的过程,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的精髓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东南沿海尤其是大湾区,既是「天下」的边缘,却也是「化外为中」的前沿。
如果要研究中国的海洋城市,大湾区可能最适合切换视角,从海洋的角度看待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
大湾区古代海洋地图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身为「化外为中」的前沿,大湾区有着太多的海洋故事,也见证了「货」与「人」的贸易变迁。近代之前,大湾区「货物贸易」蓬勃发展、屡禁不绝,奠定了广州大港大城、千年商都的地位,瓷器、茶叶等优势货物行销全世界。
▼
古代广州贸易图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近代之后,中国基于手工业的贸易体系被工业化产品打败,大湾区人民最早开展「劳务输出」,在东南亚的橡胶园里,在美国西部的铁路上流汗流血,但也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是大湾区的华侨第一批回国开展「来料加工」,为中国重新带回了商贸规则和海洋思维。如今,随着工业化水平突飞猛进,中国在货物贸易上已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从1980年到2018年,中国占全球货物出口的份额从1%上升到了13%。但近年来,货物出口上的「价格内卷」开始成为突出的问题,国外也毫无依据地指责中国「对外输出过剩产能」。
▼
深圳盐田港
(来源:图虫创意)
在贸易失衡背景下,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
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尚处于逆差状态,服务出口在2018年仅占全球5%,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全球服务贸易结构中,数字化、知识密集型门类的占比越来越高,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
▼
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由于连通「粤港澳」的独特区位,大湾区在集聚国际产业要素、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在服务贸易时代,大湾区「化外为中」的历史方位又一次凸显。围绕全新目标,大湾区将共同发力建设「规则相通、文化相容」的服务型海洋城市!
▼
大湾区正在向服务型海洋城市群迈进
(来源:图虫创意)
02
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的关键任务
如果选择一张最能代表大湾区服务贸易潜力的「封面」,那一定是港珠澳大桥。这并不是因为大桥在货物运输或者人员来往上所发挥的作用,而是它横跨不同空间、制度及文化的象征意义。因为服务贸易的本质,就是一种「桥」。
▼
港珠澳大桥
(来源:图虫创意)
早先,交通航海技术的进步衍生出了贸易规则,相应的金融、商务服务跟随商船出海,让伦敦、阿姆斯特丹成为最早一批「服务贸易先驱」。
英国在世界贸易刚发展时就采取行动,参加许多国家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维持着在海事保险、评级等方面的竞争力。目前,英国的服务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48%,主要分布在伦敦的金融保险与商业服务又占到了总服务出口的60%。
▼
英国·伦敦
此后,广播、电影、电视等通信传媒技术的进步,让全世界的语言和媒介环境越来越融合。美国等文化强国的「软实力」,以服务贸易的形式投射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如今,随着互联网将全世界史无前例地「实时」连接在了一起,以及数字化深度嵌入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很多服务环节在技术上都已经变得「可贸易」了。
▼
美国·纽约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想要在强大的货物贸易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一定要用好自己相较长三角、京津冀而言最独特的比较优势——除了高能级航运、数字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桥」,更重要的是大湾区能够建好规则、制度、标准、管理等「软件的桥」。
首先,大湾区能够从「规则」出发,建好合作的桥梁。
在规则方面,香港是英美法系,内地是大陆法系,此前内地企业到香港、中东、非洲等地开展业务,只能委托当地或投资国的律所,成本较高。但随着前海等地建设国际法律和商事争议解决中心,这些专业服务开始伴随中国企业一起走向海外。
▼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来源:图虫创意)
在标准方面,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在金融、贸易、知识产权等方面发展成熟,完全可协同内地企业一起发展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服务标准、行业管理等专业服务。
在语言方面,香港所代表的英语国家约有12亿人,澳门所代表的葡语国家约有2.5亿人。其中葡语不仅是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的官方语言,还在非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这些国家也是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点区域。
其次,大湾区能够从「人」入手,建好沟通的桥梁。
发展服务贸易,关键产业要素从「货」变成了「人」。无论数字技术再怎么发达,大部分服务贸易都需要跨越文化的桥梁,也需要人的深度参与。这就引出了大湾区的独特优势——遍及全世界的移民网络。大湾区大部分都是移民城市,例如珠海历史上曾历经九次移民潮,接纳了来自中原腹地的大量开拓者。从清早期开始,随着殖民主义者将触角伸向亚洲和新大陆,大湾区的侨民陆续「下南洋」「上金山」「修铁路」,足迹踏遍世界各个角落。他们中间曾涌现出众多的中国第一:第一批贸易买办、第一批民族资本家、第一批海外留学生、第一批华人工程师……
▼
位于广州永庆坊的詹天佑故居
历史上,广州、珠海等城市很早就成为国际外交的中介,对外贸易的枢纽,积累了深厚的海洋商业文明。至今,仅广东省就有3000多万名海外华侨华人,规模占全国一半以上,分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大湾区的侨民还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不仅在历史上通过开办侨资企业等方式支援国家建设,近年来还通过各种方式助力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新生代华侨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高科技人才和各领域专业人才占比增多。如果能利用、整合好这张国际化的人才网络,将加快大湾区对外开展服务贸易的进程。
▼
珠海会同村的莫氏家族是中国最早一批民族资本家
(来源:图虫创意)
此前,围绕货物贸易,大湾区已成为外贸出口全国第一的「世界工厂」。如今立足于区位、规则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大湾区正进一步建设「世界办公室」「世界实验室」。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落户珠海,并在香港、澳门同步设立分论坛。大湾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步伐正在加快,服务型海洋城市的雏形,已经初步显现!
03
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的三条路径
大湾区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很难一蹴而就。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规模约1.2万亿人民币。在中国的服务出口中,跨国旅行、运输服务和建筑施工等三大传统门类占比超过一半,相对都属于劳动密集型。
而在中国的服务进口方面,规模靠前的门类包括跨国旅行、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电信和信息服务等,大多是知识密集型。考虑到中国服务业在很多领域还存在不少贸易保护政策,如果未来国家进一步扩大电信、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开放,服务贸易逆差的情况可能还将持续。
▼
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也并没有统一的路径可言,而是各有各的侧重点。
从整体看,粤港澳三地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都存在短板,有着共同的转型升级诉求。但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三地也各有侧重点。其中,广东在全国货物贸易中的占比高,但服务贸易额占比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货物贸易的附加值不足,需要加快提升研发、设计、品牌、专利等生产性服务业。对于香港来说,尽管服务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但香港官方曾表示70%的服务业集中于金融和物流领域,偏科且接近饱和,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最后对于澳门来说,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积极拓展博彩、旅游之外的高端服务业。
▼
广东货物贸易占比高(广州南沙港汽车码头)
(来源:图虫创意)
最后,大湾区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需要强化空间协同,实现多元共创。
在地图上,大湾区以南中国海为指向,以珠江为主干,画出了一个「出海的箭」。其中的箭头,是围绕港珠澳大桥的紧密一体化区域,包括香港、澳门、珠海以及深圳沿海地区。这一区域早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很高。未来将重点围绕制度与创新「桥梁」的建设,成为开展服务贸易的前沿地带。箭身的部分,则是沿着珠江流域,由深圳、广州为主干,大湾区其他城市为腹地的区域。这一区域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重点任务还是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反向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附加值。与此同时,通过服务业创造高质量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最终更好地促进新移民的永久城市化。
▼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空间的联系,更是产业上的联结
(来源:图虫创意)
多元共创、协同出海。大湾区应发挥各自的特色资源禀赋,在服务贸易的不同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方向,共同搭建好服务贸易优势领域「出海」的桥梁:
1. 旅游出海:整合山海宜游底板,共塑商旅国际品牌
把旅游放在服务型海洋城市建设的第一条,可能有些出乎意料。但对于任何一座海洋城市,旅游业在吸收外汇以及带动就业方面都起到了极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文旅城人产」的城市发展逻辑之下,旅游业还能起到城市营销、招募人才的效果。这是因为高度流动的全球年轻人,已经习惯于通过旅游、旅居提前感受一座城市,然后才决定是否定居下来、开展事业。随着我国不断优化赴华签证制度,通过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新机制赴华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大湾区,更有条件通过旅游发力,实现吸引国际人才、塑造城市品牌的目标。
▼
大湾区的魅力来自山海、文化的多元切换
(来源:图虫创意)
对于外国人来说,大湾区值得来旅游的原因不仅包括美丽的山海景观,还包括文化的多元切换。
论多样,大湾区不仅有着山、海、城融合的美丽自然底板,还有着古今、中外交织的独特人文环境。论切换,仅一座港珠澳大桥就连通了两种制度、多种官方语言、三个关税区、三座世界旅游城市。论知名,大湾区不缺名城、也不缺名人,创新文化、传统文化、美食文化……在世界上都颇具知名度。最难得的是,如此丰富多元、差异十足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聚集度还非常高。在大湾区,很可能CBD的背后就有宗祠,牛排店的旁边就是牛杂摊……这种由于几千年包容移民、重视传统、鼓励开拓所造就的「时空与文化折叠」,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
广州老城中心的永庆坊及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来源:图虫创意)
当然,旅游资源过于丰富多元,也有可能带来难以整合、重复建设的烦恼。
在这方面,新加坡是值得大湾区学习的榜样。同样是多文化交织之地,新加坡的旅游品牌逐渐从70年代对于资源特色的客观描述,即「亚洲文化汇聚之地」;转变为基于游客个人兴趣,阐释城市精神的主观描述,即「心想狮城,Passion made possible」。在此基础上,结合游客个人兴趣、职业倾向,打造了美食体验、城市探索、狂欢发烧、精品收藏等多条不同主题的游线。所传达的核心含义,从之前的「来新加坡旅游可以干什么」,变成了「来新加坡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一品牌整合,资源并不丰富的新加坡实际上将旅游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吸引了全球追求自我实现的国际化人才。
▼
新加坡滨海湾
(来源:图虫创意)
未来,随着大湾区一体化逐渐推进,大湾区应协同拉动旅游产品出口,尤其在塑造口碑、吸引年轻人方面共同发力。
首先,大湾区要像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那样,整体塑造一个相对鲜明的区域旅游品牌,向全球展示这里是一个宜居之地、机遇之地。其次,大湾区的各城市也要立足自身资源特色,从不同角度提供国际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个性化探索的乐趣。最后,围绕国际化旅游开展城市建设、制度管理方面的改革,提升城市国际化开放水平。
海洋生态是大湾区最大的特色,也是全世界高端游客最爱的「旅游顶流」。将山海城一体化考虑,是以完整的海洋文化空间的名义,进行集中的、活态的保护开发。这种做法有利于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目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位于美国湾区旧金山的「金门国家休闲区」,既包括相对郊野的山林、湿地和海岸线,也包括位于都市的古迹建筑、博物馆和休闲商业,然而它们整体都属于国家公园体系的一部分。
▼
旧金山「金门国家休闲区」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在大湾区,随着未来跨行政区协同、用岛用海等机制的改革,大湾区海洋生态的「点」有望进一步「连线」「成面」,中国版的「港珠澳国家休闲区」将出现在我们眼前。
▼
珠海万山群岛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海洋休闲的基础在于保护。从南岭到南海,大湾区分布有数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主题涉及山地、海洋、海岛、红树林、珊瑚礁……是我国山海生态环境最丰富的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潜力巨大。
香港海洋公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已成为以生态保育为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大湾区海洋休闲的特色在于海洋。珠海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拥有「百岛之市」的美誉。近年来,珠海不仅积极推动和美海岛建设,发力高端海洋民宿,还完成了牛头岛等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挂牌出让。
▼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公园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海洋休闲的增值在于新型消费。发展山海城生态旅游,还能带动船艇运动、户外休闲等新消费、新业态的发展。
例如深圳和香港都有着深厚的海洋与户外运动文化,深圳盐田不仅积极发展海洋运动,还围绕「深圳第一峰」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建成长达69公里的半山公园带,以绿道和登山道串联了数十个山海景区。
随着旅游走向个性化和信息化,到点打卡的跟团游越来越没落,提升体验深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已成为关键。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行中更偏爱住民宿,希望融入一座城市的节奏,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例如以人文知识和深度体验为特色的City walk,开始成为潮流。这种深度游的趋势,有利于增进双方了解,对外传播城市文化,是开展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香港人文气息浓郁的街巷成为City walk热点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应该将传承千年的海洋文明作为核心主题,通过鲜活的场景去展示自身的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促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以多元文化为前提,不应追求「千城一面」「一城一面」,而要「一城千面」。
像纽约的「小意大利」「唐人街」那样,尽可能保留城市和乡村里的「文化马赛克」。与此同时,通过音乐、咖啡、运动、节庆等国际通行的「社交语言」,营造国际交往场景,凸显大湾区自信包容的形象。展示大湾区海洋文明的包容开放。珠海北山村以音乐为媒,将传统乡村保护与国际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持续多年打造北山世界音乐节、北山国际爵士音乐节,每年有来自五大洲的上百名音乐大师受邀登上北山舞台。这也吸引了大量国际人士入住,不断丰富北山村国际美食、生活美学等新消费业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珠海北山村
(来源:图虫创意)
展示大湾区海洋文明的和谐共生。深圳福田水围村原先是一个城中村,但在后期改造中先后引入了人才公寓、文化街区、艺术博物馆等功能。
尤其是水围1368国际街区,是唯一坐落在城中村的「国际化街区」,其中分布着大量国际化美食、酒馆、咖啡店,成为国际人群和北上香港人最爱到访的网红打卡地。
▼
深圳水围1368国际街区
(来源:图虫创意)
展示大湾区海洋文明的积极阳光。由于独特的山海环境,大湾区在赛事活动及户外运动方面有着很大潜力。
佛山、东莞等地的龙舟竞技话题感十足,已经具备了全球影响力。广东全域修建的绿道和碧道体系,围绕长跑、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创造了开展社群运动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
佛山市顺德区端午节游龙活动
(来源:图虫创意)
包括跨境电商和数字交付在内的数字贸易,正在颠覆性重塑全球贸易价值链。传统的会展经济也因此受到较大冲击,客流量和签约量下滑,部分大型展会如美国E3游戏展、日内瓦车展等已经停办。
会展经济转型的契机在于强化跨领域创意交流,激活社群的交往并促成商贸合作。此外,会展品牌越来越多的和城市品牌绑定,围绕城市的优势产业或核心能力,树立起汇聚相关要素资源的「产业地标」。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创新节,美国奥斯汀的西南偏南等,都是积极转型的榜样。会展内容更加复合,既包括产业,也包括文化、艺术和体育。通过「会展演」一体,既提升业内人士兴趣,也获得更大公众关注度。会展与城市深度绑定,打造MICE活动矩阵,伴随持续全年的预热活动。此外,商贸活动遍布全城,让会展主题从封闭的场馆走入生活,让外来商务人士更好地体验城市文化和营商环境。
▼
美国奥斯汀的西南偏南音乐节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大湾区商贸会展活动应充分发挥在文化、娱乐方面的优势。例如首创于2021年的澳门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就属于以上会展新形态的代表。其中不仅有消费科技、气候与低碳科技、生命科学等严肃主题的展览和论坛,还大量引入了文化、娱乐、表演元素。
珠海航展也在传统的装备展示、飞行展示之外,面向普通消费者增加了徽章展、摄影展等活动。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
(来源:图虫创意)
同时,实现传统会展商贸活动的转型升级。大湾区拥有广交会、深圳高交会、香港玩具展等知名会展品牌,随着会展经济和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有望在「线上」越来越强势的今天,强化「线下」商务交往的吸引力,激发出更多的合作机会。
2. 创新出海:共享一流创新基建,拓宽多元引才机制
知识产权服务、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目前仍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服务出口的发展目标是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服务贸易大国成长为服务贸易强国。对于大湾区而言,「创新出海」是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的核心任务。然而,发展创新型服务贸易并不能套用过去发展制造业的经验。一方面,创新型服务贸易领域中,「质量」比「价格」更重要,传统货物贸易中「卷价格」的做法未必适用。另一方面,创新型服务贸易依赖人才要素,过去围绕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的招商手段也未必继续适用。想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重点在于制度和营商环境,但本质在于高素质人才。
▼
深圳大疆从卖无人机,拓展到卖无人机服务
历史上,服贸大国美国先后通过吸纳移民难民、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等手段吸纳全世界人才。据2016年的相关统计,外国移民在美国科学家中占比38%,医疗工作者中占比35%,计算机领域占比63%,经济学领域占比55%。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从2000至2010年,美国知识产权发明人中外来移民的数量约为20万人,遥遥领先于世界所有国家。同一时间段中,中国和印度流失的知识产权发明人数量分别为6万人和4万人。可见,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让相关专业人才「用脚投票」就是唯一的硬道理。要顺应人才流动所体现出来的趋势,将事业机遇、生活环境以及制度保障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良好的事业机遇是核心。随着人口代际变迁,年轻人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流动性加快,「组织忠诚」升级为「事业忠诚」。另一方面,一流的创新基础设施是支撑。这是背靠统一大市场的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因为随着科技和产业竞争日益激烈,高端产业发展空间和平台成为只有少数国家才能提供的稀缺品。
▼
深圳人才公园
将创新与制造结合起来的能力,是大湾区「创新出海」的核心优势。几年前曾有一个说法,美国研发,深圳制造。在贸易战爆发之后,这种创新价值链依然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今年7月,美国知名机器人初创企业K-Scale Labs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中国有很优秀的电子制造能力,美国或欧洲可没有这些。……需要人像胶水一样,把中国优秀的制造能力和硅谷开发的最先进模型连接起来。」因此,要将创新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打造为大湾区开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一张王牌。
▼
深爱人才·圳品SHOW创新成果展
大湾区的制造实力是「创新出海」的核心优势。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领域,积极开展全球的创新协同,输出硬件和服务结合的综合方案。
一方面,突出现代科技、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比较优势。例如深圳龙岗依托雄厚制造实力发展工业软件服务,涵盖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自动化、工艺规划等门类。还搭建了工业软件联盟、开源代码社区等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围绕数字化搭建跨境服务贸易平台,打造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例如华强北数字电商产业园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数字零售等新模式,为商家提供从选品、直播到售后的一站式标准化服务。
▼
深圳龙岗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的科研基础设施是「创新出海」的新兴引擎。
围绕前沿科技、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等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科学议题,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合作,构建科学研究共同体。不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还能对外输出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教育培训等科学服务业。近年来,大湾区持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例如位于东莞的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目前有1/3的用户来自大湾区,其中港澳用户117个。2/3是国内外其他地区用户。目前,大湾区已布局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大湾区崛起。
▼
松山湖中国散裂中子源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的海洋资源条件优越,在海洋科技领域,大湾区已形成完整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7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国家海洋局在珠海万山布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结合大湾区优势产业基础,开展智能船(艇)、波浪能、海洋观测监测仪器、海洋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实验。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世界的科研人员或者企业,提供测试平台、实验保障、技术验证等全过程的科学服务。
▼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
(来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的引才用才机制是「创新出海」的底层支撑。发挥邻近港澳、大型民营企业多的优势,在多元化引才、用才上实现突破。
一方面,大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巨头已成为全球人才招募和使用的主要平台,人才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全球科技竞争的底层依然是人才竞争,我国传统人才引进机制也面临国外的打压。因此,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企业平台优势,将成为我国突破国外打压和制度限制,面向全球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大湾区持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香港、澳门的海外科技工作者参与内地科技计划,「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企业以收购海外企业、设立海外实验室等方式开展「柔性引才」,创造了汇聚世界人才为我所用的氛围。
▼
东莞松山湖华为研发基地
而在金融、法律等其他服务贸易领域,前海、横琴、南沙等地积极建设粤港澳开放合作平台,以制度性开放招引国际人才。
其中前海继上海、海南之后,成为我国第三个可以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的地区,已引进182家法律机构,可开展跨地域、跨法域涉外法律咨询及诉讼服务。
▼
珠海十字门水道
(来源:图虫创意)
3. 文化出海:顺应消费趋势变化,拓展对外文化贸易
文化贸易在服务贸易额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却具备标志性作用,因为它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以文化创意大国英国为例,依托哈利波特、披头士等丰富的全球文化IP,文创产业为英国经济每年贡献了超过1100亿英镑的经济增加值,雇佣了超过200万人,约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1%,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创造的价值。对于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大湾区而言,文化出海成为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的重要环节。重视文化出海,还有讲好国家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考量。日本重点对外传播二次元文化,在所有的内容海外输出中,动漫出口占比达88%。2021年,日本动漫国内市场规模约为200亿美元,海外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韩国重点对外传播K-pop文化,防弹少年团等艺人成为少数「反向输出」欧美的偶像团体。2022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出口规模达132亿美元,已超过了电动车、家电等优势产业的出口额。
▼
马里奥是日本对外传播二次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在通信和数字技术重塑人类媒介环境的当下,文化贸易产业作为内容提供方,与其他贸易门类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特征。
例如,在苹果公司的总营收中,包括软件商店、影视音乐订阅等在内的服务收入,占比已超过28%。与此同时,良好的内容生态又反过来助推了苹果硬件产品的销售。总体而言,以数字文化创意内容为主的文化贸易出口,日益呈现出服务融合制造的新特点,成为对外贸易规模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引擎。我国商务部在2022年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扶持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线上演播、电子竞技等细分产业门类发展。其中,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发布「千帆计划」,打造国内首个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出海专项扶持机制,而上海也涌现出了Bilibili、米哈游、莉莉丝等新生代文化创意企业。《原神》等作品成功出海,不但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提升了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
《原神》出海全球圈粉超过5000万
(来源:游戏截图)
大湾区在文化贸易方面基础厚实,体系健全。广州、深圳于2023年入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在内容发行方面,大湾区拥有腾讯、华为、网易等行业巨头,已形成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服务平台。在内容创作方面,大湾区是中国动漫文化发祥地,培育了熊出没、猪猪侠、超级飞侠等一系列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精品IP。此外,香港和澳门在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深厚,在玩具、图书、数字出版等领域具备全球影响力。可见,推动文化贸易创新发展,对大湾区谋划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近期由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的《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
再次证明了大湾区的ip制造能力
(来源:游戏截图)
国潮消费IP是大湾区文化出海的一个亮点。目前,全世界Z世代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20岁,他们越来越具备传播和消费的话语权,也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由中国年轻人发起的新型国潮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消费风尚,在服饰、玩具、饮料、小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催生出很多新品牌和新业态。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东莞石排、寮步等地抓住Z世代新型消费趋势,成功从「玩具代工中心」晋级为「潮玩设计制造中心」。
▼
东莞正在建设中国潮玩之都,抓住Z世代
东莞早年以玩具代工为主,人们在迪士尼、环球影城所购买的纪念品,有很多都产自东莞。但这也导致了源头IP被人「卡脖子」,代工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低水平循环。
但在国潮消费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孵化原创IP,涌现出Toy City、摩动核等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在潮玩、模型等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产品通过亚马逊等平台成功出海,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积极认可。
▼
东莞石排镇潮玩中心
大湾区动漫、游戏产业发达,已成为文化出海的拳头产品。自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海外发行游戏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家以来,游戏出口就一直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全新中国形象的成功案例之一。
很多国外游戏玩家因为原神、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萌生了对三国、西游等传统文化IP的兴趣。大湾区的腾讯、网易等龙头企业,也积极通过旗下的游戏、动漫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出海。
▼
广州正佳广场
此外,由于中国内容产业转向移动端的进度相对比较快,娱乐媒体从业者把握消费趋势和消费者行为变化更加敏锐。
近年来,中国的古装偶像剧、短剧等在海外市场的热度不断攀升。内容出口的突破不仅让国外消费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带动了他们对于中国时装品牌、传统汉服、国风美妆等消费品的认知。
▼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举办的汉服活动
(来源:图虫创意)
对传统多元文化的保护,是大湾区文化出海的持久生命力所在。漫长的「移民史」和「侨民史」,造就了大湾区极度多元的人文地理景观。各地蕴含的多元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既是移民侨民心心念念的乡愁,也是让外来游客打卡拍照的风景。
近年来,大湾区围绕传统文化保存做了大量工作,涌现出永庆坊、南头古城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也围绕粤菜、粤剧、武术等非遗开展了很多文化活化活动。这些宝贵的文化IP,也将成为对外开展文化服务贸易的重要平台。
▼
深圳南头古城
(来源:图虫创意)
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宣布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如浙江重点拓展丝绸、黄酒、青瓷、宝剑等知名非遗IP,做大胡庆余堂、古越龙山等全球知名品牌。
大湾区积极发展经典产业,不但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能推动「历史经典+生活」融合发展,增进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例如,珠海横琴和澳门携手发展特色中医药,通过「澳门药、横琴造」等协同机制,推动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与国际化进程。
04
结语
随着服务贸易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知识密集,能否对外输出高附加值服务,已成为一个国家是否迈进发达经济体的标志。
大湾区肩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使命,通过建设服务型海洋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区位、制度、创新、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服务贸易现代化的范本。
▼
大湾区有实力成为服务贸易现代化的范本
(来源:图虫创意)
最新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不难看出,随着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取消准入限制,下一步「制度性开放」的侧重点将从货物贸易逐渐转向服务贸易。大湾区有条件积极抓住机遇,通过开放合作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新的增量空间。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文:姜鹏
文章每周一08:00更新
转载注意: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开放平台,注有图虫创意、全景网的图片,属于华高莱斯购买版权使用,转载涉及版权风险请删除!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企业微信
中国城市发展智库·城市内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