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人才在线
关注上海文化人才学习在线,即时收取上海职业能力考试院文化人才认证中心相关培训、考试信息,上海文化人才进修学院相关课程、讲座和活动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亿邦动力  ·  亿邦智库发布《2024新竞争力品牌洞察报告》 ·  5 天前  
派代  ·  京东又失去了一位“盟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人才在线

当陪诊成为生活必需!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不得不依赖这种服务

文化人才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2-17 09:15

正文

行业规范仍需加强。

23年前,陪诊员实际上已在中国出现,但它的发展如此不顺,以至于当其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时已是死过两回的涅磐再生。
2001年8月,《中国老年报》头版发表了一篇报道,讲述独居老人李阿婆花100元聘请专人陪她就医的事。
随后几年,不少医院为改善就医体验设置了类似陪诊员岗位,但由于滋生了医托、黄牛等乱象,很快就被取缔了。
2015年,互联网医疗创新行业兴起,多家陪诊机构应运而生,有几家甚至走上了融资道路,还是因为“贩号”等问题让这个行业再次面临挑战。
因此,当2022年陪诊业再度回春时,是那么小心翼翼地向市场踏出了一只脚。
没有主管部门、没有行业规范,只因为这是绕不开的生活必需,个体与个体通过平台实现了需求匹配。
是的,陪诊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必需。
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陪诊服务”百度资讯指数环比增长达125%,越来越多人不得不依赖于这种服务。

1

服务不止排队挂号

还需要情感陪护

周四早上7点,樊敏洁来到长征医院门口,今天她陪诊的是80多岁的李慧芳奶奶。
这个时段,医院人不多,樊敏洁搀着李奶奶来到门诊大厅,将她安置在座位上,自己则去排队挂号。
李慧芳是孤老,腿脚不方便,心脏开过刀、又得过直肠癌,所以去一次医院需要跑好几个诊室,每次看病成了一个大问题。
大半年前,街道介绍了陪诊员小樊,此后每个月小樊都会约好时间陪她来做检查。
李奶奶对她的服务挺满意:“很热心,帮拿东西,搀我走路,没爱心的人做不到这些。”每次看完病,小樊还会搀李奶奶去附近的公园逛一逛、聊聊天。
“像李奶奶这个年纪的老人,自己去医院不方便,面对智能机器也搞不清怎么操作。” 33岁的樊敏洁,本职工作是一家牙科诊所的客服,陪诊员是一份兼职,入行刚一年多。
因为是兼职,一般每月只有8-10单,小樊会提前告知自己的休息时间,公司则根据时间来派单。
本质上,陪诊师是贩卖时间与服务的人。干这一行,门槛不高,有医学相关背景确实加分,没有也无妨,并不存在专业资质考试。
熟悉医院环境、能与患者迅速建立信任关系、在行为和情绪上进行照护,才是其更被看重的能力。
樊敏洁表示,除了挂号、排队、取报告取药外,陪诊员还需要清楚记录医生诊断和医嘱,转达给家属,有时还需要具备一些护理常识。
之前有一位让小樊印象深刻的客户,姑娘患了肺癌,无法独立出行,每次都是上门接送。
在路上,陪诊员不仅要把轮椅等安排好,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态及氧气袋是否充足。
她认为自己这份工作很有意义。“陪诊的同时还有情感陪伴,给他们一个抒发情绪的通道,无论对病情还是心理健康都有帮助。”

2

半天收费300元

客户主要有三类人

小樊所在公司叫银杏守护,公司会评估客户需求指派陪诊员,比如有些指定瑞金、中山等三甲医院,有的则需要去肺科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再按照就近原则,派单给陪诊员。
银杏守护创始人谈震华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陪诊员32人,年龄在26-40岁。陪诊收费基本半天300-400元,陪诊员到手约200元,加上运营成本,实际净利润并不高。”
从接单来看,陪诊需求一般集中在周一至周三,周四周五下降,周末更少一些,主要还是专家出诊较少。
高峰时段每天近30单,双休日每天10多单。客户中大约60%是老年客户,30%为异地就诊人员,还有就是独居上海的年轻人。
前两类人需要陪诊服务很正常,为什么年轻人也需要呢?
据了解,在网上有一张“孤独等级表”,其中,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被认为是最孤独的事之一,一个人做手术更是“终极孤独”。
因此,有些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会选择花钱购买陪诊服务,抵抗这种孤独。

3

企业数量一年翻倍

规范监管亟待加强

根据企查查数据,我国现存陪诊相关企业有841家(仅统计名称内含有“陪诊”),在过去一年内新增并处在正常营业状态的相关企业有415家,平均每月增加34家。而在2020年和2021年这个数据只有18和23家。
谈震华表示,2022年下半年陪诊行业开始蓬勃发展,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个行业被更多人关注。
业内已开始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完善售后体系。随着从业者增多,他也开始着手逐步提高入职门槛,目的是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
目前,陪诊师这一职业还没有统一的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相关法律也没有对此出台具体规定,因此,陪诊师、患者、医院间的权利和义务划分尚不明确。
无论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还是来沪就医的异乡人,或独自打拼的年轻人,当陪诊服务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它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就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准入门槛低、市场不规范、责权不清晰……这些都是目前行业被诟病的,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加强规范,畅通投诉渠道,推动形成行业自治,让它在缓解就医难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让人们的看病路不再孤独、难行。
——END——
本文来源:劳动报  作者:蔡敏敏 李霄
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分享职场智慧,解读热点话题。这里是文化行业人才招聘的权威平台,投稿与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欢迎关注微博@文化人才在线,视频号:文化人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