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译文

福利|一段英国音乐史,两位作曲巨匠笔下的经典之作

上海译文  · 公众号  · 文学  · 2016-12-06 22:34

正文

2016年莎士比亚400年临近尾声,我们将在一场纯粹的英式巴洛克音乐会——“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英国协奏团音乐会中为今年“爱上莎士比亚”艺术季完美收官,普赛尔、亨德尔、马修·洛克等英国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围绕莎翁之作创作的作品将得到演绎。


禁欲时代终结

英国音乐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亨利·普塞尔,英国音乐史上大名鼎鼎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人物,不过,在他去世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却被人们遗忘,直到霍尔斯特、沃恩·威廉斯等人挺身而出之后方有大的改观。就在普塞尔出生之后一年,英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清教徒禁欲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人们又可以恣意寻欢、重新纵情于声色之间了,被克伦威尔整顿的无事可干的宫廷乐队和歌唱家们终于又找到了用武之地。剧院的大门重新敞开,人们疯狂地要求上演莎士比亚和其他著名剧作家的戏剧。而在剧院里最得宠的要算是假面剧,不过这种戏剧有别于歌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阻滞了歌剧从意大利传到英国,假面剧包含了更多的哑剧与舞蹈的成分。剧院演出的巨大需求要求作曲家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来愉悦大众,英国音乐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亨利·普塞尔


普塞尔最后一部代表作

最受观众喜爱的优美动听的《仙后》


普塞尔在英国的影响力是在二十世纪产生的,英国作曲家们开始认知到这位在器乐创作领域被蒙特威尔第的光芒遮蔽、在歌剧创作领域被亨德尔冲淡的作曲家的伟大。尤其是布里顿,他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仲夏夜之梦》来表达对普塞尔的尊崇与敬意。音乐史上,对评价最高的歌剧代表作是《狄多与埃涅阿斯》,而最受观众喜爱的则是优美动听的《仙后》。




《仙后》是亨利·普塞尔创作的一部假面剧,或者叫做半歌剧(Semi-Opera),后面这个术语基本就是指王政复辟时期的英国歌剧,是一种融合了戏剧(说白角色)、舞蹈(舞者)和歌唱(歌手)为一炉的英国“特产”,其代表作曲家就是亨利·普塞尔。


英国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就带有鲜明的特征,即戏剧音乐大多围绕剧本以配乐为主。在早期的戏剧活动中,舞蹈占重要成分,还有舞台装置布景,最后才是歌词与音乐。宫廷中假面剧升星,特别是在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期间,题材大多是语言、神话,融合诗歌、舞蹈、歌曲与器乐。



仲夏夜之梦


在《先知》(1690)和《亚瑟王》(1691)年大获成功之后,普塞尔信心满满,开始创作《仙后》。在这部作品中,普塞尔增加了器乐的比重,按照英国假面剧的传统,音乐并非重要,《仙后》的第一幕就是传统的假面剧,并没有音乐,《仙后》中的说白部分基本使用的是莎士比亚的原版剧本,而歌唱部分则重新写了脚本。创作《仙后》时,普塞尔32岁,不过,离他去世却已不到三年时间,属于他最后的名作。《仙后》脚本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名作《仲夏夜之梦》,对于普塞尔来说,这部戏也已经是一百年前的经典了。《仙后》首演之后,总谱就丢失了,直到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


事实上,这是一部更多普塞尔自己创作思路的作品,1966年《仙后》总谱出版时,安东尼·刘易斯爵士的序言中倒是说的很明白:“普塞尔没有为莎士比亚的一行诗句谱过曲。他所谱写的音乐包括五幕中每一幕结尾的短小的假面剧。与莎士比亚的关系是通过了仙后狄坦妮娅与她的侍从仙女们来连接的,因此,剧本有了这个名字。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本场音乐会中,除了仙后还有另一位艳后,她的名气要比那位虚构的狄坦妮娅大得多,就是克里奥佩特拉,同样,也出现在了莎翁的剧作《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之中。




亨德尔


普塞尔之后

让英国音乐重焕活力的亨德尔


亨德尔的歌剧《尤里乌斯·凯撒》作于英国时期,也是他人生转型时期的重要创作。亨德尔出生在德国的哈雷,年轻时在意大利出名,事业上的全盛期与其晚年都在英国度过。他的一生既有辉煌灿烂的时刻,也有不幸潦倒、四处逃债的光景,然而对亨德尔来说音乐创作才是最现实的存在,不论顺境逆境何时何地,他都没有放弃过作曲,直到晚年双目失明依然没有停止创作,如此勤奋在音乐史上并不多见。


1710年亨德尔被任命为汉诺威宫廷乐长,在德国他成为了受人瞩目的音乐家,然而伦敦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却在频频向亨德尔发出召唤。自从普赛尔死后,英国音乐逐渐呈现衰弱的、同时又是分裂的态势,非常需要强有力的人物登高一呼,亨德尔决定去冒一次险。


1710年亨德尔到伦敦指挥上演了自己的歌剧《林纳多》,作曲家敏锐地意识到在英国存在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他在英国尽量多住了一段时间(6个月)之后才返回汉诺威,亨德尔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于1712年重返伦敦并定居。此后,他为国王剧院、王后剧院先后写了近30部歌剧。


1723年,他搬家到伦敦地价昂贵的布鲁克街定居,稳定的家庭生活令亨德尔焕发出活力,完成了包括《尤里乌斯·凯撒》、《帖木儿》和《伦巴第女王罗德琳达》等三部歌剧,这些都是场面宏大的作品,而其中以《尤里乌斯·凯撒》最为出名。



尤里乌斯·凯撒


亨德尔的《尤里乌斯·凯撒》的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脚本作者尼古拉·海姆(Nicola Francesco Haym,1678-1729)原是大提琴家,意大利人,和亨德尔同一年来到英国,成为贝德福德二世公爵府邸的乐队成员,也撰写一些脚本。1720年,他受雇于国王剧院,为亨德尔撰写了上面提到过的三部歌剧的脚本。


亨德尔《尤里乌斯·凯撒》片段试听


《尤里乌斯·凯撒》于1724年2月20日首演于伦敦。扮演克里奥佩特拉的弗朗西斯卡·库佐涅(Francesca Cuzzoni,1696-1770)也是意大利人,是当时伦敦最红的女高音之一。亨德尔非常喜欢与她合作,包括《伦巴第女王罗德琳达》里的剧名女主角也是由她担任的。扮演凯撒的塞内西诺(Senesino,1686-1758)是意大利锡耶纳人,当年是红极一时的阉伶,他的嗓音条件非常好,而且演唱技巧精湛,特别是颤音,他演唱快板时仍然吐字清晰,令当时的观众为之倾倒。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王剧院的一位大股东记述道:“自从亨德尔的名为《尤里乌斯·凯撒》的新作上演之后,歌剧市场一片繁荣。塞内西诺和库佐涅的风采让一切评论黯然失色。上演第七场的时候,剧院里还如同首演那天一样满座。”


不过,这个好的开端并不能让亨德尔的意大利歌剧梦持续美好的做下去,英国观众对于意大利歌剧仍然水土不服,他们更喜欢普塞尔笔下的那些夹着说白的假面剧,等到《乞丐歌剧》出现,亨德尔真正领教了英国本土观众的欣赏习惯,最终黯然退出歌剧创作转而去写清唱剧,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1759年3月30日亨德尔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最后一次指挥了《弥赛亚》,当时他又病又瞎,但却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坚持指挥全场,这个不服输的倔老头儿令观众感动不已。15天之后,1759年4月14日亨德尔去世,享年74岁,比巴赫多活了9年,不过他们都是在黑暗中度过了余生。他被安葬在西敏寺,因为在英国人心目中亨德尔早就已经是伦敦人了。


作者韩斌系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本文有删减,全文刊载于音乐会节目册


购票可至上海大剧院售票中心

或戳文末阅读原文至网上购票中心


福利时间

好伙伴大剧院君为译文粉丝特别准备了4张

2016年12月15日的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巴洛克音乐会门票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点评莎翁以及莎翁戏剧

我们将从中选出四位幸运朋友,每人获得门票一张

留言有效期截至2016年12月8日晚24时

届时微信君将通过后台和您的联系哦



「爱上莎士比亚」艺术季收官之作

巴洛克音乐会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英国协奏团 呈现

当今古乐领域最活跃的乐团之一
代表莎翁时代英格兰最优秀的声乐及器乐作品
不可多得的纯粹英格兰古乐音乐会

时间:2016/12/15 19:30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 ¥80(公益票)、180、280、
380、480、580、680

指挥 / 羽管键琴:哈利•毕克特
女高音:玛丽•贝文

假声男高音:蒂姆•梅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直接微信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