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EO智慧与思维
CEO智慧与思维、企业老板CEO总裁较为喜欢关注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名片  ·  2024年中最佳财务顾问TOP10——云道资本 ·  昨天  
企名片  ·  2024年中最佳财务顾问TOP10——云道资本 ·  昨天  
也谈钱  ·  学习耶鲁基金规划明年的被动收入 ·  昨天  
也谈钱  ·  学习耶鲁基金规划明年的被动收入 ·  昨天  
51HR派  ·  特朗普上任首日拟退出世卫组织 ·  3 天前  
复旦管院职业发展中心CDO  ·  校园招聘 | “新” ...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XTB-部门秘书(HR线)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EO智慧与思维

“知识付费”大爆发,这个“智商税”你愿意交吗?

CEO智慧与思维  · 公众号  ·  · 2017-12-16 19:15

正文

好书评读

优读文摘

博读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人们面对随之而来的“信息大爆炸”,却越来越无助。


这时候付费模式出现了,虽然要求付费,但能让人从庞杂的信息里解脱出来直接接受最精品内容。



知识付费”成长爆发史


2016年虽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但知识付费并不是从2016年才萌芽。


豆瓣作为一个庞大的兴趣社区,在电商兴起时就曾试着推出过线上购票、付费版豆瓣FM、电子书等服务,最终都不了了之了。


随后版权问题渐渐被关注,“内容”的付费概念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主动付费选择有品质的好内容, “知识付费”就应运而生了。


2015年3月13日,果壳上线了“在行”。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可以线下约见各行业的前辈、行家,通过一对一的询问,获取经验或针对性建议。



同年5月,罗辑思维团队推出了以知识型人才为主导的知识服务平台“得到”,入驻了不少出名的“大V”,一年积累了558.4万用户人,平台用户日活达45万。



2016年4月1日,知乎上线了付费收听的“值乎”,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付费模式。之后,又推出了线下课堂实时问答的“知乎live”,截至2017年初参与用户超过200万次。



2016年5月15日,果壳紧跟知乎动作推出了语音付费问答平台“分答”,王思聪、罗振宇、周国平、章子怡等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纷纷上线平台回答各类问题。分答上线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获得了1000多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交易总金额突破1800万。



2016年12月6日,喜马拉雅FM也跃跃欲试地上线了第一档付费订阅节目——《好好说话》,当日就售出25731套,销售额达500万。




同月,新浪微博上线了粉丝问答功能


2017年,BAT扎堆入局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付费……“知识付费”新模式迭出不穷。


在注意力与优质内容贫乏的时代,这些平台你争我往地“迎风起舞”,掀起了知识付费的高潮!


凭啥让用户买账


“知识付费”的风口一直居高不下,究竟戳中了用户的哪些痛点?


1、从时间方面来看


当前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要学习、要进步,很多人眼看着别人在努力,自己也想提升却没时间产生了“知识焦虑”。


即使有时间,面对庞杂的信息也无力选择。“知识付费”就抓住用户在碎片时间想得到提升的“痛点”,提出付费内容选项。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户筛选信息的时间与精力,也就满足了用户的期望。


2、从金钱成本来看


没有“知识付费”的时代,学课程需要报班,上课需要腾时间、需要交通费、甚至住宿费,不管怎么算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当各大平台上推出大量音频干货、电子笔记、电子书目,并且标价不贵,降低了用户的学习的成本。


3、从社交货币上来看


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注重隐私,知识就成了一种社交货币。


你不喜欢看电视,可是你收听收看了关于热播大剧的评论,当别人聊起话题时你就能插嘴聊几句。你没看过《驴得水》,但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可以像看过一样评价这是一部好电影。


知识付费的内容往往会演变成一种谈资,内容是什么或许并没多大影响,只是用户“心理焦虑”的一针安慰剂。


乱象中保持理性


不少人花了成千上万块在各大平台订阅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却发现不少产品买了也没听过,听了也觉着“并没有什么卵用”,觉着“知识付费”就是忽悠人交“智商税”。


起初,知识付费的内容都是偏干货的“知识”,随着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越来越多玩家加入,各种打着知识付费旗号的产品涌入市场,“知识”渐渐被泛化, 个人脱口秀、自媒体等“寓教于乐”的付费产品越来越多,边界日益模糊。


教育类的“知识付费”内容也不少,但大多是喊喊口号、打打鸡血,旧瓶装新酒搞几个新鲜词吸引用户


碎片化的学习根本无法承受用户想要成功的愿望,一个月实现突飞猛进考上研究生、掌握设计技能、月薪到5万等标题都是噱头,要想成功就必须扎扎实实的用功,勤奋是唯一的捷径。


说白了,大多数知识付费产品都是为了让用户简单的了解这个领域的皮毛,要想知道的更多,那就必须买专业书籍和课程,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系统地学。


在众多的“知识付费”产品中,只有保持理性,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才不至于交那么多“智商税”。


一直以来都有一句“既然爱,请深爱”,小编交税后只想说“既然学,请深学”。


如果你又有钱,还喜欢三分钟热度,“知识付费”欢迎你!


作者:七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属于电子商务头条(ecnews88)原创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未经授权私自转载一定举报到底!



主编强烈推荐您关注这个号↓↓↓

三味文摘

IDsanweiwenzhai

中华第一文摘,每日精选好文,用诗经熏陶心灵,以宁静感官世界!!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商规

财经品读

财经评读

优读财经

读财

投资参谋

财经解说

财经榜

财经刊

   点击上面图关注这些精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