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KULAWREVIEW
北京大学《北大法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民事审判  ·  第43期|在企业办理止付冻结的内部登记不发生 ... ·  4 天前  
大岭IP  ·  大岭IP团队招聘律师助理 ·  6 天前  
大岭IP  ·  大岭IP团队招聘律师助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KULAWREVIEW

【期刊交流】研究生办刊与学术发表:困境与出路︱《研究生法学》青年学苑系列活动第二期

PKULAWREVIEW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12-19 15:08

正文




2017年12月14日晚6时30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承办的《研究生法学》青年学苑系列活动第二期——“研究生办刊与学术发表:困境与出路”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科研楼B211室举行。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刘桂明、中国政法大学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所长方流芳、《中国法律评论》执行主编袁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袁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肖宝兴出席会议。《北大法律评论》《人大法律评论》《清华法律评论》《中财法律评论》《法大研究生》和《研究生法学》等学生自办刊物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研究生法学》责任编辑郭畅同学主持。



                                                                                                         讲座活动现场

袁钢代表研究生院致辞。他说,“学术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自办刊物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一个重要举措。但在学生自办刊物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身学习任务和编辑工作的冲突、出刊进度与学期安排等的冲突。如何保证期刊质量,如何顺利实现编辑交替等都是重要问题。他提出学生自办期刊应坚持学术良心,刊登优良的学术成果,维持良好的运行机制。


郭畅代表《研究生法学》全体编辑同大家分享了《研究生法学》创办三十一年来的故事。《研究生法学》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在校研究生独立承办的法学学术期刊,自1986年创刊以来,已累计刊印133期,发表文章1600余篇,累计发行6万余册。马怀德教授、胡建淼教授、肖建华教授和宋炉安法官等众多学界翘楚和实务界精英均从《研究生法学》编辑部走出。《研究生法学》坚持“繁荣学术、培训新人”的办刊宗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注释体例和审稿流程。当然,在办刊过程中也出现定位、流程优化和进度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生法学》编辑部希望通过举办本次研讨会,与各位嘉宾和其他兄弟刊物一同进行深入探讨。

会上,《北大法律评论》主编刘思艺、《人大法律评论》副主编李展硕、《清华法律评论》主编陈文涛、《中财法律评论》主编朱文浩、《法大研究生》副主编汪源和《研究生法学》主编张峰铭等纷纷结合自身的办刊经验分享了他们的期刊故事和所遇到的困境。

《北大法律评论》主编提到编辑在任期结束两年内不能在本刊投稿的独具特色的自我约束机制;

《人大法律评论》展示了独创的3+1模式,提到了英文期刊发展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清华法律评论》致力提高学生编辑积极性;《中财法律评论》初步设想建立“联合黑名单”制度;《法大研究生》分析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刊物应该如何把握自媒体平台这一机会来实现学术期刊的弯道超车的问题。《研究生法学》提出了在学科交叉时代学生编辑能否胜任审稿这一工作的疑问。

与会嘉宾针对学生编辑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作了精彩的发言。刘桂明以社会期刊主编的身份和阅历,结合其多年的办刊经验,为学术刊物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找准定位,发展特色从“评说谈论”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1)他对六本学术期刊的样刊从体例、版式和选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强调学术期刊要做出自身的特色,就需要做到“体例完整、版式漂亮、选题到位”

(2)他从来稿、编稿、审稿、用稿、发稿五个环节说明了应该如何处理好来稿和约稿的内外关系、不同学科的左右关系、审级的上下关系、稿件质量的好差关系和出版社出刊的快慢关系

(3)他谈到了自身的办刊体会,强调学术刊物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的,选择与大局、大事、大会、大案、大势有关的主题,进行有时代聚焦性的选题。

(4)他论述了学术刊物要抓住当下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使期刊具备初创性、独特性、创新性和结合性,找准自身定位、打造法学人才的孵化器、形成自身有特色的版式和规范、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做到同老师、友校、理论和实务以及线上和线下的的结合。

袁方主编结合《中国法律评论》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经验,谈了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展的思考。

(1)分析了期刊和品牌的区别,指出学生期刊要转变发展思路,将期刊的发展上升到品牌的高度,找准自身的地位,宏观立体地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生期刊品牌

(2)她介绍了《中国法律评论》具有主导性的内容策划和审稿流程,强调要发挥编辑在栏目设计和内容挑战上的主动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具备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政治意识,清晰的责任意识和现代化的传播意识

(3)分享了《中国法律评论》新媒体运营的经验。从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组成、题目的拟定和发表时间的斟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法律评论》在短短三年间成为拥有十几万受众的有影响力的法律公众号的秘诀,给学生期刊的网络化运营提供了借鉴。

方流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学生刊物的发展与出路:

(1)他强调了编辑在知识产品和学术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不仅是内容的检阅者,更是作者的启发者。尤其在不同的制度和知识交往间,编辑对作者原本观念桎梏的冲破发挥着重大作用。他指出编辑这一身份所发挥的选择(selection)、改良(improvement)和编辑(editing)三个方面的作用对学生编辑本身的锻炼和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谈到了学生编辑以后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他对波斯纳对学生刊物的质疑进行了回应。他指出,波斯纳所认为的由于法学作品从教义法学(doctrinal scholarship)到跨领域法学(interdisciplinary scholarship)的转变而导致学生无法胜任编辑这一职位的批判已经被当下学生自办刊物仍然存在且发展良好的现状所打破,因此学生自办刊物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

(2)他强调学生自办刊物在互联网时代应更加注重特色。他认为在前互联网时代,学术产品更多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而互联网所带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要求法学产品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中国,有两种形式的法学产品发展相对滞后:一个是书评和对话体作品,另一个是电子期刊。书评能够更加透彻地表述作者的观点,对话体作品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而电子刊物所容纳的信息、编辑体例和交错机制更是给学生刊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学生刊物要转变向核心期刊看齐的发展思路,在互联网时代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期刊产品。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针对学术发表方面如何做到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如何看待一稿多投、如何解决同出版社的紧张关系、微信公众号具体应该怎样运作、电子期刊的发展思路以及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界限和功能区分、学术作品如何转型、刊物定位和市场的关系等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全体嘉宾合影


最后,主持人代表与会人员感谢嘉宾的精彩论述。与会兄弟刊物编辑、《研究生法学》编辑们都一一和老师们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深入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刊物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形成自身的特色,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都为学生刊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