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社  ·  比赢更重要的,是输得起 ·  3 天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流泪不如流汗丨运动可以改善慢性焦虑 ·  6 天前  
简单心理  ·  我带长期失眠的母亲看精神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一个人对外人和气,对伴侣却很暴躁的原因,竟是……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9-05 10:5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关系中的“强势”行为,以女性小寒为例,详细分析了强势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和缺失。文章还讨论了其他情况下的强势表现,并给出了改变强势行为的方法和建议。最后,文章强调了理解和接纳自己以及他人的重要性,并邀请心理学爱好者、心理从业者等参与心理督导盛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一、引言

介绍文章主题

关键观点2: 二、小寒的故事

介绍小寒的分手原因及强势表现

关键观点3: 三、分析强势背后的原因

分析小寒家庭背景、羡慕和嫉妒、矛盾心理以及通过愤怒和委屈保护自己的机制

关键观点4: 四、其他情况下的强势表现

探讨女性和男性在其他环境中的强势表现

关键观点5: 五、改变强势行为的方法

提出深入了解自己、勇敢面对过去、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等改变强势行为的方法

关键观点6: 六、结语

强调参与心理督导盛会的重要性,提供报名方式和优惠信息


正文

来访小寒最近很困扰,她又一次分手了。
虽然这次也是她提的,但男友却说,他也早想分了。
“你太强势了,我很累。”
“强势”,是她的历任男友对她都有的评价。
对此,小寒觉得十分困惑。
因为她对朋友很不错,人缘很好,对小动物更是有耐心,很少发脾气。
唯独在感情里,是另一副模样。
她控制欲强,不愿意听取另一半的意见,很难妥协,一定要占据主导地位。
这总是成为她分手的原因。
像小寒这样对外温柔,却在亲密关系里“变身”的人,不在少数。
ta们总被贴上“太过强势““不讲理”“情绪化”“脾气不好”的标签。
但其实,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你会发现,大多外表强势的人并不是真的强势,只是在亲密关系里表现如此。
一点小事都能轻易唤起ta们的占有、支配和控制欲,然后对他人进行指挥和监督。
但ta们自己却很难觉察,反而觉得是自己不被爱,因而十分委屈。
这是为什么呢?ta们怎样才能经营好亲密关系呢?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一聊:关系中的“强势”。

聊起分手的原因,小寒想起最近的一件小事。
她想去看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首映,偏偏那天晚上有男友最喜欢的球队比赛,但小寒因为工作又难以腾出其他时间。
男友便建议,这次让小寒和朋友一起去看,下次他一定陪她去。
小寒却认为,球赛什么时候不能看?电影首映只有一次。
“难道我都不如足球比赛重要吗?”
小寒瞬间变脸,晚饭时也沉默不语。
男友觉察出她的不悦,只好决定陪她去看电影。
大概是因为电影的确不是男友的菜,他看了两三次手机,关注球赛的进程。
小寒察觉到男友心不在焉,越想越生气:
“你不爱看就别来,明明都陪我看电影了,还一点都不用心?你是故意报复我的吧!”
她突然起身,直接跑出了电影院。
留下一脸懵逼的男友。
男友好不容易追上了她。回家路上,小寒在网约车上不断指责男友不在意她的感受,甚至一直“翻旧账”。
“你看看别人的男友,都会顺自己另一半的意,不喜欢也会装作喜欢的样子,你呢?”
一件小事,就这么变成了激烈争吵的大事。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她和男友之间。
她总因一点小事突然变脸,情绪失控。
但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她真的强势,反而是因为她内心太过脆弱,有着太深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当男友犹豫要看球还是陪她看电影的时候,就已经惹怒了她。
那时,小寒最在意的点是,对方是不是把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我问她:“为什么你那么在意这一点呢?
她想了想说:“这样可以证明他是爱我的。”
小寒一直没有安全感,极度缺爱,是非常需要“确信”的人。
在关系里,她不能忍受自己不被重视,很容易在一件又一件小事上考验另一半。
只要对方显示出一丝怠慢或不情愿,都会无意识唤起她被忽视的童年记忆。
同时,因为小时候没有被很好的照顾,小寒有很强的“死亡焦虑”,总是有“被害妄想思维”。
对方做的一些事情,她会理解为是故意的。
例如,你敲桌子,就是故意凶我;你不跟我说话,就是在无视我.....
当事情不如她所愿时,她的心理会退行成一个“婴儿”,一个“受害者”。
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委屈至极。
这样的她自然很难注意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因为那一刻,她就是一个只想喝奶的“婴儿”。
企图通过发脾气、哭闹、抱怨指责另一半,控制对方。
由此,我们知道,在关系中表现越强势、越不在乎对方的人,往往内心越脆弱,越在意另一半。
ta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方强烈的关注。
可惜的是,大部分时候,ta们是用“恨”,来表达爱的。

为什么一个人不说出自己的需要,转而用攻击的方式表达呢?
因为,她没办法。
这样的人,常常生活在一个无法说出自己真实需要的家庭。
拿小寒来说,她的家庭非常重男轻女。
5、6岁时,父母忙于工作,只能带着弟弟一人在外打拼。
而她和妹妹,很小就要自己照顾自己。
从小,她就养成了十分要强的性格。
她不喜欢输给任何人,特别是男孩。
因为她一直都没有从心底接受,父母带着弟弟生活,却把自己和妹妹放在亲戚那里。
虽然她知道家庭条件不允许,但她还是感到受伤。
她诉说自己的苦,没人重视。她的好,也没人真正放在心里。
“你心里恨你的父母吗”,我问。
她愣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我不知道……我可以恨他们吗?”
她才发现,自己内心原来是有“恨”的。
小寒还记得,一件让她受伤至今的事。
有次她考了全校第一,满心期待着父母的夸赞和拥抱。
但他们关注的,还是弟弟。
好像,自己不存在一样。
“我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你们还是不喜欢我呢?”
“为什么你们看不见我,只看得见弟弟呢?”
小寒不明白。
但她知道这也不是弟弟的错,不会真的去恨弟弟。
这些痛苦压抑在心里多年,让她决心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最起码要赢过弟弟。
这是她内在潜意识的修复作用——通过压制男性,来弥补因为“性别”而遭受的创伤,从而治愈自我。
她做到了。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公司打拼,一路做到了管理层。
这时,她的父母才稍微能“看到”她了。
但童年的那个伤疤,却一直在那里。
同时,小寒又无比羡慕,甚至嫉妒弟弟,因为他的一生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
这让她的一些行为方式和个性特征,不断向弟弟的性别认同,期待自己能和弟弟一样。
不知不觉地,在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她更像一个“男性”,渴望占据主导地位。
她无法承认自己需要伴侣的爱和关心,习惯什么都自己扛。
因为一旦承认,她就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
自己一直是不被爱的。她是脆弱的。
她骨子里,害怕被“抛弃”。
她不会在关系里表现出柔软的一面,不允许对方不听自己的,不会给任何人对自己说分手的机会。
这是她一直以来保护自己的手段。
在亲密关系中,对于异性,她又总是矛盾的。
既无意识憎恨,又十分依赖。
明明心里想的是:“你陪我吧,你陪我我很开心。”
表现出来的却是:“随便你。”
对方真这么“随便”做了,她又会十分崩溃地表示,你必须听我的。
“你没有关注到我,我很受伤”,所以我要用一种强硬的姿态来攻击你,引发你的对抗。
这样,就可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委屈了。
这种愤怒和委屈,是从小到大一直积累的,只是到了成年后的关系中,才有机会修复。
但对ta们的另一半来说,需要很大的心理能量,才能涵容这种“强势”,用爱“疗愈”对方。
不只是女性,男性如果在被强烈忽视的家庭里长大,可能也会表现出显性或隐性的“强势”。
他会因为忽视而感到自卑,在关系里想要控制和打击对方。
例如一个父亲,在邻居、朋友眼里看来,他是一个随和老实的人,对于父母则是孝顺或讨好的。
但在家里却非常强势,常常要求全家都听他的,动不动就发脾气。
他用这种攻击和发泄,重获内在的掌控感和自尊心,来疗愈自己破碎的自恋创伤。
又或者,他不直接发脾气,而是通过“不怒自威”的冷暴力造成“隐性强势”,让人不得不屈服。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都非常伤害他人,让关系的另一方十分痛苦、心累,最后往往会以亲密关系的破裂为最后的代价。

如果你深入了解外表非常“强势”的人,你会发现,有不少人内心是非常柔软的。
ta们的“强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但不是人人都能发现这种隐藏很深的缺失,也不是人人都有力量去承受这种自儿时起就在蓄积的“破坏力”。
所以,ta们总是在关系里受挫,有因此更加认定自己是不被爱的。
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那么,可以怎么改变呢?
我很喜欢一个up主的母亲。
这位母亲年轻时,总是做出一些让所有人都反对的事。
比如,孩子5、6岁时,她决定读博,很多人不理解,“你老公那么厉害,你还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但她认为值得,甚至带着孩子也要完成学业。
后来,她又决定去美国读博士后,遭到公婆的严重反对。
“你已经是博士了,一个女人要那么高学历干什么?”
但她并不反驳,只是义无反顾,回国后成为了国内顶尖的医学人才。
结婚后,她觉得和婆婆的育儿观念不符,总有矛盾,希望能分开住。
丈夫却说,“我是独生子,你不能接受,我们就离婚吧”似乎想用这种强硬的态度来威胁她。
她静静地点点头:“好啊。你想什么时候去啊。”
丈夫呆住,瞬间无言。
从此,30多年的婚姻中,丈夫再也没提过类似“离婚”的话。
其实在生活中,她并不是非常强势的人,从不在气势上压制对方。
但在重要的事情上,她始终能守住自己的“心理边界”。
能尊重对方的,就尊重对方。不可接受的,便坚决捍卫。
当人们发现这一点,便不会再侵犯她。
她的女儿问她:“你就没想过,如果你真的因此失去这一切呢?”
条件那么好的教授丈夫,人人羡慕的高知家庭。
她回答:“我想过。但不属于你的,终究不属于你。”
当你委身于此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只属于你的自尊心。
我爱我自己,我也相信,我值得被爱。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不少看上去“强势”的人,特别是别人眼里的“女强人”。
当ta们最开始走进咨询室时,从不会诉说自己的痛苦,也不会承认自己有任何问题。
仿佛拥有世上最坚硬的盔甲,永远不允许被人戳到痛处。
多年来的忽视或缺爱,让ta们习惯了戴上“强势”的面具。
但实际上,我认为,当ta们放下那个盔甲的时候,才是真正强大的时候。
我想,转变“强势”最重要的是,认知到“强势”并不意味着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佯装出我很厉害,你必须听我的,或者我不能被打败的样子。
恰恰是因为,我们太害怕失去和受伤了。
真正的强大,不需要通过压制和命令对方去实现。
而是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的需要,相信自己。
通过不断地疗愈,你会发现,你无需再成为任何一个人,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和他人的喜欢。
而是为自己活着,为自己努力。
接纳那个曾经不被爱的自己,并且一定相信自己具备能力,是配得到爱的。
这种“配得感”,才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核心。
如此,才能真正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创建彼此都舒服的亲密关系。
相反,如果在亲密关系里,你正在跟一个很强势的人相处,那么你会感到很不舒服。
对方可能会以自己为主,让你感到没有被尊重、被看见。
但这不一定是ta不爱你,而是ta缺乏情绪的自控能力,并处在内在创伤的持续影响中,有时会变成“小孩”。
如果你在这段关系里非常痛苦,觉得对方无法改变。
那么,最好的方式是保护自己,选择离开,寻求更适合你的关系。
但如果,你觉得你们还有很深的感情,对方也可以沟通,那么你可以尝试向ta坦诚表达,ta的“强势”给你带来的感受,以及这种“强势”可能来自哪里,对ta曾经的经历表示共情。
你的理解,或许会使强势的人第一次被看见,领悟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这会动摇ta一直以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也会让你们的心越来越近。
世界和我爱着你。
注:文中所有案例均经过改写和处理,不涉及真实个案信息。
作者:林音lili,整合流派咨询师,偏存在人本·后现代取向。著有心理畅销书《走出心无力》。和你一起,穿越逆境,抵达繁星。
编辑:Jessica、笛子
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

无督导,不咨询!心理从业者的年度盛典——【2024年中国心理行业督导大会】,将于2024年9月7日重磅来袭

 

壹心理携手咨询师之家、心榜,特邀刘军、徐钧、徐凯文等6位行业亲历者,开启高峰对话,共同探讨心理督导的现状与未来之路!

 

本次督导大会分为上午、下午两场,将从行业、专业、实操 3 个角度, 组织心理从业者进行交流讨论。上午场以讲座为主,将现场解读《2024 年中国心理行业督导现状报告》,科普督导对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性,探讨督导如何帮助咨询师规避从业风险,以及分享如何找到合适的督导

 

下午场为专题分享与实操示范,通过督导系统性专题演讲大咖督导示范、大咖督督导示范等2场重磅现场示范教学,一起提升咨询与督导技能,赋能心理咨询师、督导师共同成长。

 

我们诚邀所有心理学爱好者、心理从业者、心理机构经营者,一同参与这场关于“心理督导”的盛会,让我们一起了解心理督导的最新动态与未来发展方向,学习前沿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共话中国心理行业督导的未来!

 

大会将在咨询师之家App&视频号进行独家直播现在报名预约,早鸟价仅需99元,3人团即可免费观看



👇点击海报,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