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MG智造;文|王向韬(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
赴美培训期间,可以直观感受到一股“视频热”席卷美国。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纷纷高调布局网络视频,引起广泛关注。
美国社交网络的“视频热”
去年8月中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脸谱未来的发展将以视频为重点。他甚至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网络上观看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将是视频内容。
几乎同一时间,在美国非常火爆的聚合类社交新闻网站BuzzFeed也宣布将集中视频的发展。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未来两年,视频业务将占到BuzzFeed广告收入的75%。
很多互联网评论人士都认为,社交网络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片主导的过渡,下一步就是从图片到视频的迁移。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革新、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4G网络的升级和移动资费的下降,视频已经越来越自然的融合在互联网移动端、电脑端、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中。
根据思科(Cisco)的统计,目前视频流量占到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55%, 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进一步增长到75%。
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
面对社交媒体推动的“视频热”和互联网“视频化”的趋势,美国主流传统新闻机构不能无动于衷。
知名智库皮尤中心2016年的调查发现,62%的美国成年人主要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在美国“千禧一代”(25-35岁人群)中,这一数据更是高达83%。
抢占社交媒体访问入口是新闻机构获取用户的重中之重。所以当以脸谱为首的社交媒体将重心转向视频,美国传统新闻媒体亦步亦趋。
加速视频力量的构建
对广告收入持续断崖式下跌的美国报业新闻机构来说,发展网络视频已经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几乎每一家美国主流纸媒都在削减文字岗位的同时逐渐增加视频团队的制作力量。
《华尔街日报》在全球各个分部都设立了专业视频制作团队。在《华盛顿邮报》,四十多人的视频团队以“植入”的形式参与到各个条线的新闻报道。《纽约时报》视频记者人数更是多达七十五人。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总部正中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视频演播室,可以随时对新闻人物或评论员进行采访甚至直播,使得初来乍到者感觉来到的是一个电视台而不是报社。
《今日美国》报社总编辑部正中位置的开放式演播室
坐拥强大视频制作力量,2016年广告收入依然稳步上升的美国传统电视网络并不能高枕无忧。美国传统电视正在迅速失去强大的覆盖能力、信息传播的领先和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流失,是美国电视新闻网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更令传统电视台担忧的是,他们在新闻视频内容的上垄断被新加入的竞争者打破,他们的视频内容也并不能在社交网络包打天下。
纸媒新闻机构的视频内容和网生媒体在视频方面的探索比电视媒体更为大胆,生产的视频内容往往也比电视台生产的内容更具有社交传播力。很多纸媒进入视频领域早期都模仿了电视新闻的视频模式,但迅速意识到这样的模式在社交网络并不适用。
《华盛顿邮报》最初将视频部门命名为“邮报电视台”(Post TV)。而不久之后,《华盛顿邮报》就宣布将视频部门更名为“华盛顿邮报视频”(WashingtonPost Video)。
名称的转变象征着《华盛顿邮报》视频内容的转变。视频部门主管明确表示邮报的内容将脱离传统电视的形式,转向数字视频叙事,制作更多包括短视频、聚合视频、新闻解释性视频(News Explainers)等等为社交网站量身打造的视频内容。
对电视台来说,如何将电视播出的视频内容适配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而不是简单复制或裁切电视播出内容是首要问题。
CNN数字视频负责人表示“人们消费新闻的行为在每一个屏幕上都不一样。这也是这个产业未来的方向。过去我们认为数字视频只有一种形式,你做一种视频来适应所有平台。现在我们试图进行分类。”
CNN的全球数字部门招募了三十名编辑专门为脸谱,阅后即焚和其他社交媒体定制视频内容。
适应社交网络的短视频游戏规则
在社交网络时代,“传故事”(Storysharing)比“讲故事”(Storytelling)显得更为重要。在内容传播上高度依赖社交网络的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必需适应社交网络的游戏规则。
首先,适合传播的新闻视频越来越短。福克斯负责人表示:“我们发现用浏览器打开的视频最佳长度为五分钟最佳。但在脸谱和推特,你也许只有几秒钟时间去吸引人们,而他们能停留两分钟已经够好了。”
CNN负责人也表示,通过视频播放完成率调查发现,桌面端网络视频的最佳时长是90秒,移动端视频最佳长度是45秒。在社交媒体的新闻推送中,“必须自动播放,你必须最直接的进入主题。”
无声观看是社交视频的另一个明显特征。使用社交媒体观看新闻视频的用户往往在通勤途中或公共场合,他们并不希望手机或电脑突然发出声音。
根据美国数字媒体网站报道,脸谱上85%的用户选择在无声状态下观看视频。为适应这种用户习惯,美国社交媒体上的新闻视频越来越多的以文字覆盖画面,不用打开声音也能看明白的解释性新闻视频(News Explainer)形式出现。
美国社交网络上流行的解释性新闻视频
CNN和《纽约时报》的尝试
适应社交时代的短视频形态的同时,“与狼共舞”的传统媒体也在寻找自身的创新转型之路。寻找独特切入点,制作稀缺内容,搭建新平台是美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应对手段,其中以有线新闻网和《纽约时报》最具有代表性。
有线新闻网CNN以一种“创业”的姿态杀入短视频的战场,推出了专注叙事的短视频产品“伟大的故事”(Great Big Story)。用CNN总裁的话说,GBS是CNN成立35年来第一家没有使用CNN标志的公司。而这是CNN为吸引“千禧一代”的特殊策略。
CNN将其定位为一家“带有先发优势的创业公司”。这一产品精准定位的目标受众是25-35岁,“住在城市里,对全球趣闻保持好奇”的“千禧一代”。
CNN短视频应用Great Big Story界面
视角独特,制作精良是GBS的主要特点。GBS每天推送三到五个时长两到三分钟短视频,关注的是“那些未知的、被忽视的以及令人惊叹的视频。”
修补纽约市公用篮球框的铁匠,手绘纽约地铁站的老人,独臂的健身者,GBS以不同视角、精美的短视频展现世界美好,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一故事应用肩负了CNN抓住主流用户群体,搭建全新的体验平台,最终形成数字原生广告投放平台的使命。
CNN总裁透露了GBS的野心:“GBS不是一个新闻网络,它将会是一个全新的网络。一个有全新分发模式的新平台,面对全新的观众,拥有全新的机会。”
《纽约时报》的“不务正业”
对前沿技术的大胆尝试也是传统新闻媒体异军突起的方式。《纽约时报》在虚拟现实(VR)领域的积极探索使得它的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5年,《纽约时报》的编辑在探索移动端新闻的革新方式时意识到虚拟现实视频的巨大潜力,随后立即组织力量生产出虚拟现实新闻视频《无家可归》(“The Displaced”)。经过周密的营销策划,《纽约时报》在视频发布时向订阅读者发放一百万副虚拟现实眼镜,引起巨大轰动。
在2016年,《纽约时报》自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短视频平台。同年八月,《纽约时报》收购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制作和营销公司Fake Love, 进一步加强在虚拟现实技术方向的投入,也开始了对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2016年11月,《纽约时报》推出了“每日360”项目,每天推送一条360度视频。
《纽约时报》虚拟现实应用NYTVR手机客户端
稀缺为王时代来临
无论是CNN的“创业”,还是《纽约时报》的“不务正业”,可以看到他们在转型中恪守的一个原则,也就是“稀缺为王”。
CNN自创短视频产品,生产独家内容,《纽约时报》标新立异,开拓VR新闻,都在尝试走少有人走的路,生产具有高区分度的内容,寻找社交短视频领域的“稀缺”。
有趣的是,从2016年底到2017年,CNN的GBS短视频的时长在逐渐变长。相较于之前限制在两三分钟以内的内容,GBS开始集中制作并推送十五分钟左右的优质内容,并将之前制作的短视频合并同类项,根据同类型和同话题结集发布长视频。
优质,有深度的“中等长度视频”是否是短视频泛滥的网络空间的新稀缺尚未可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态,在内容过载的互联网,稀缺的内容始终是最有价值的。也唯有稀缺内容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