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汇总了知乎上关于多个领域的关键观点,包括地质学、食品学和外科学的观点以及数学中的知识普及等。每篇文章都在讨论某个领域的核心观点,并提出了与知识恢复和重建有关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地质学领域的观点聚焦于石器工具的发展历程,提出人类对找矿和金属冶炼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
作者指出孔雀石的冶炼是推动人类技术进步的关键点,并且强调人类如果再次失去这些知识,必须要有那句话作为指导去快速寻找恢复的道路。
关键观点2: 食品学的讨论主要关于罐头的发明背后的故事。
拿破仑时代悬赏征集食物不变质的方法导致了罐头的发明,并指出灭菌和密封是所有工业包装食品发展的基础。
关键观点3: 外科学的讨论聚焦于医学知识的丧失后的重要性。
接触病人前洗手这一理念被认为是外科的核心。文章提到外科四大基石中的无菌术是人类迈入近代文明后才发现并真正做到的。尽管微生物学的理论在现代很容易理解,但在过去,医生们对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经历了长期的斗争。
关键观点4: 数学的讨论关注的是信息的重要性和易懂的基础内容。
一些数学名言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被理解为实际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用的内容才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和应用。一幅展示坐标系的图可能包含实际重建数学分析的关键信息。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在知乎提问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倘若在一次浩劫中,所有科学知识都被摧毁,每门学科只能留存一句话,你认为你所在的领域会留下什么话呢?一起来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倘若在一次浩劫中,所有科学知识都被摧毁,每门学科只能留存一句话,你认为你所在的领域会留下什么话呢?「把树木或石头磨成月亮最亮时的样子,就能让它更快地滚下山坡,有时会比骑马还快。」
解释一下,我是学设计的,这句话的目的是让人类尽快地造出轮子,以便恢复通信。人类如果不进行交流,像原始人那样以小群落聚居,是很难把每个学科留下的那一句话串联起来的。按照题目设定,数学知识已经消失了,人类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圆形,而最接近圆形的自然参照物就是月亮,但月亮又不总是满月,所以用「月亮最亮时的样子」来提示圆形。这里用「最亮」而不是「最大」,是因为肉眼感知的大小会受参照物的影响。用「样子」而不是「形状」,是因为「样子」这个词更适用于肉眼观测的结果,而「形状」这个词对失去了几何知识的人类来说是有点复杂的。当人类造出了圆形(截面)的东西后,可能一时还想不到「滚动摩擦力」这件事,所以用「滚下山坡」这一可操作的自然现象来做提示。最后提了一句骑马,我不确定人类还记不记得马可以骑,如果不记得了,这句话能提示他们马可以当交通工具骑。如果还记得骑马,那么可以通过「比骑马快」这件事来提示人们,造圆形的东西与赶路有关。将马和轮子联系在一起,也能提示他们制造马车。其实这个回答的重点是提供一种思路,就是尽可能降低这一句话里包含的科技水平,尽量使用自然界的参照物和自然现象来提供信息。我提到的打磨是石器时代的技法,骑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500 年,关于月亮的记载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以及《山海经》里的帝俊神话中。因此,在不知道其他学科保留了哪些知识的情况下,这句话仍然是比较好理解的。当然这一切必须基于语言没有消失这一前提,否则这个题目也不成立了。地质学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它的起步和发展完全是由于人类实际生活需求推动的。在人类早期,还处于原始人阶段的时候,原始人会使用石头打制石器工具,因为石器是人类那时候能够使用的最坚硬的物质了。最早的石器距今可能在 300 万年左右,但是一直到 6000 年前左右,人类依然还在使用石器,无非是石器从粗糙变得更加精细了。5000 年前的良渚玉琮,技术精良了,但是工具依然都是石质 图/wiki在这 300 万年间,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一直没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石质工具的低效率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是从 6000 年前左右,人类学会冶炼青铜器之后,人类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这一切的起点可能都来自于一些漂亮的绿色石头:孔雀石。孔雀石在自然条件下非常显眼,因为它有孔雀一样艳丽的颜色:人类最早可能只是用它制作首饰,这些孔雀石在野外会呈条带状出现在山崖的岩层中:为了获取孔雀石,人类会在这些条带状的岩层间敲打和搜寻,在这些岩层附近,除了孔雀石还能发现另外一种石头:自然铜。自然铜亮晶晶的,用石头敲打就能够敲扁搓圆,所以很容易自称小型的金属工具,比如小刀之类的。这就是人类使用金属的最初起点。不过自然铜比较软,用不久就需要重新捶打,让它变锋利,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一种比石器要更容易塑形的东西。但是自然铜的含量是很少的,所以人们没办法制造大型工具,或者是大批量制造工具。但是可能在无意间,有人把孔雀石丢到了炭火中,等火熄灭以后,奇迹发生了——孔雀石不见了,出现了亮晶晶的自然铜。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采孔雀石冶炼自然铜,不过在自然界孔雀石经常与锡石或者是方铅矿一起共生,人类无法区分它们于是放在火里面一起烧,于是出现了比自然铜坚硬许多的青铜——锡青铜或者是铅青铜,硬度基本上跟铁相差不大,根据锡或者铅的比例不同,有些青铜硬度比铁还要高很多。青铜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图/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青铜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从此能够任意塑造工具的形态,并且能够很快大规模将青铜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迅速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此外,对于青铜的需求,就催生出来找矿、挖矿、冶炼的各项技术改进,而在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之中,人类的生产效率继续提高,这才有了能够养活足够知识分子的粮食,以及探索世界的物质和能力。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场浩劫,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背摧毁,那么无疑人类将会重回石器时代,有【看到了绿色的石头,一定要放到火堆里烧!】这么一句话,将会大大缩短人类在蒙昧中摸索的时间,并能够很快建立起足够的物质基础。地质学实际上是一个为人类生活提供基本物质保证的实践性学科,它是在我们人类对找矿的强烈需求下发展出来的,只要有了金属冶炼,有了找矿的需求,地质学自然就会发展出来了。PS:地质学起源于找矿的需求,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认识地球历史的完整学科体系,所以我们地质学学生在本科接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也就是说,用我们现在正在看到的地质现象来推断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砂岩的成分与如今的海滩砂子的成分差不多,而在砂岩上又能看到波痕,这就说明这个砂岩原来就是一片古海滩。「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可谓是地质学的基本思想,如果要重建学科的话,这句话肯定是最基本大的思想。但是如果是如题主所说,有一个浩劫,所有科学体系都背摧毁,人类重回蒙昧的话,让他们重新发现孔雀石,早日进入青铜时代才是最重要的,有了生产力的保证和实际采矿的需求,地质学就算没有「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个基本思想,它也能够很快通过实践重新发展起来。更何况,还有其他学科那么多科学思想的支撑呢。食品:
把食物包好再加热,保持密封就不会坏。
——谁最先读懂并且执行这句话谁就能打赢复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拿破仑时代,为了保证战争时食物的供应,拿破仑悬赏征集食物不变质的方法。不知有没有人写过了,外科学的话,如果只能留一句,那我觉得只有一个选择:
华佗已经能够用酒为病人冲服麻沸散后进行脓肿切开,古希腊的医师们已经懂得用火烧来封闭截肢的创面以减少出血,甚至考古工作者在 1500 年前的古尸上发现了用马尾毛缝合的伤口——麻醉、止血、缝合、无菌术,外科学的四大基石中,前面三项都在人类文明的蒙昧时代就已经出现,只有最后一项,是人类迈入近代文明之后才发现并真正做到的。1847 年,维也纳第一产科医院助理医生伊格纳茨·菲力普·塞麦尔维斯提出,医生如果将尸体上不可见的「死亡因子」带给产妇,将可能引发产褥热,从而导致产妇死亡,因此,他提倡医生应该在接触产妇前把手上沾染的「死亡因子」清洗干净。具备现代医学常识的我们很容易看出,这其实是比四体液说、瘴气说更加先进的理论——它是微生物学和无菌术的先声。在塞麦尔维斯提出「死亡因子」和手卫生理论之后,人类在微生物致病的理论方面迅速进步着:1854 年,约翰·斯诺对伦敦霍乱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流行病学调查,宣告了传染病「瘴气说」的彻底终结;1855 年,巴斯德在对发酵工艺进行的研究中提出「微小生命体」假说;1866 年,李斯特发明石炭酸消毒法,并开始普及医生穿白大衣的习惯;1875 年,科赫的炭疽病研究,首次证明某种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但是,开启无菌术时代先声的塞麦尔维斯,并没有得到约翰·斯诺、巴斯德、李斯特和科赫那样的荣耀。1861 年,塞麦尔维斯公开发表论文,系统性地提出了手卫生理论。但是,这一先进理论无疑在指责他的同行们仅仅因为不注意洗手就牺牲掉了不计其数产妇的性命,因此遭到了猛烈的攻击。塞麦尔维斯本人则因为纠缠不休的学术争端陷入了长期的精神错乱,最终因为败血症死在了精神病院中。医生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如果上古的医生们能够像遵循神谕一样坚持「接触病人前要洗手」的原则,是否能够更早地提出「死亡因子」的假说?甚至,是否能在数千年间不计其数的大型疫情中,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并且用这一原理拯救更多的生命?数学各个子学科差别很大,只能选一个重要而又基础的子学科。对于数学,你留一些「玄尔又玄」的话是没用的,比如庄子里面就有: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也没人因为这句话搞出微积分。把这个图刻到石头上,让后人领悟坐标系、函数和极限,也许可以恢复数学分析。据说笛卡尔见蜘蛛线就领悟了坐标系,这个应该比蜘蛛线好一点。这个只是大学一年级的内容,也许一代人就能搞出「不严格」的数学分析。「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知乎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