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产先生  ·  那啥,我回来了,就这样 ·  昨天  
孤读先生  ·  孙杨的老婆,身份不简单 ·  4 天前  
舰大官人  ·  戌时出门吃饭。 -20240903180809 ·  4 天前  
舰大官人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天亮了,你的自媒体梦也该醒了(总第234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11 23:19

正文

                                                         

自媒体的“超级部落化”(1)


     ——杜骏飞老师访谈录


Q

如今微信公众号铺天盖地,也过频过滥,这些数以万计的公众号,究竟多少是有意义的?未来,自媒体将如何生存下去?

 

杜老师谈话实录:

 

“自媒体”这一说法带有某种互联网乌托邦的意味。90年代中期,恰逢网络刚刚联通世界时,就有人鼓吹,互联网是为人类赋权的救世主,它会开云见日,消解差距,人类即将拥抱彼此权重无差的平权时代。


但时隔不久,大家发现这只是望梅止渴。在我2001年出版的《弥漫的传播》中,我预言过,互联网并不能使每个人获得平等权力,平权只是互联网信息泛化后一种错觉。

 


传播学家曾提出的“传播的层级”,在互联网时代并不会消弭。拉扎斯菲尔德和卡茨的两级传播论,提出了意见领袖的议题,后者是指在人际传播中对大众施加影响的少数“活跃分子”。后来他们对此做了补充,提出意见领袖是多层级的。放在自媒体环境下,你可以视作微博大V、中V和小V与公众的关系,也可以视作微信公号的头部和尾部的差别。


不过,即使是普通自媒体和尾部公号,也未必没有大众化的通道,只是这些通道的存在远非像单一变量关系那么简单。


有时,在一个特殊圈层里,任何人与大家是平权的,在另一个特殊圈层里,权力的强弱排列有序;有时,话语权的瓜分与网络身份、网络权力相关,有时,话语权却要通过现实身份的加持才能获得;有时,特定的议题要靠多级传播才能与尽可能多的公众共享,也有时,特定的议题与媒体生态交相激荡,信息传达高度扁平,甚至小民亦可能上达天听。



坦率地说,我在最初就预见到这些可能2001年时,我提出了互联网的层级并不会消失,它以一种‘泛层级’(pan-step)的方式存在着。“泛层级的存在”指的是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层级处于有条件存在的状态:有人有,有人无,有时有,有时无,在某处有,而在它处无,并且范围不同、呈现形态各异。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会出现,而需要它的时候它却可能缺席。


这个模型大致可以解释我们今天有关互联网平权的困惑。


这个模型的复杂性也大致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享受信息自由的益处时,会被互联网的无序所困扰,被杂乱无章的信息混淆视听。

 


回溯过往,自媒体方兴未艾,从起初的博客、微博,到如今的微信,无一例外在自诩“乌托邦的崛起”,于是人人都拥有了这个幻觉:在互联网世界,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与别人平等的人,是手握“麦克风”的人。但若从“泛层级”的概念出发你会惊觉,确实有人幻觉成真,但未必是你;也确实你被赋权,但层级时隐时现,始终如乌云般笼罩在你的头顶。

 

于是你不得不承认,普通人的博客和韩寒的博客,是天生不平等的;你的微博与徐静蕾的微博,差别不啻天壤;超级公号与草根小号,更绝非一个物种。


这其中有天赋的差别,有资本与实力的差别,有媒体生态的差别,也有主题和种群的差别。这种种差异应该早已使我们明白,中国现有的上千万个公众号、上亿微博中,阶层早已区分于是,自媒体不再可以简单的被通称为“自媒体”,而是一个被类型化、标签化、阶级化、生态链化,并充满了不平等竞争的话语场域。



麦克卢汉曾说过: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不过他是针对电子媒介的社会属性而言的。依我看来,自媒体将很快会将丛林化推向极致,然后来到它“超级部落化”的下一个时代。


你知道,自然系统的进化,是指由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进步的方向。


按照莫兰(Morin)的观点,无序中蕴含生命演进的线索。他认为:“如果说有序使我们可能预见从而可能控制,那么无序则带来面对不可控制、不可预见、不可判定的东西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焦虑。”具体来说,无序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无序是一个手提箱式的概念,它包含着无规律性、变异性、不稳定性、耗散等内容;其次,它促成了所有这些无序现象的共同成分:随机性或偶然性;然后,它达到第三个层次,偶然性向我们剥夺了任何规律和原则性认识



但是,另一方面,无序绝非是总体性规律,它的归宿仍然是有序,只是不同以往的有序而已。正如莫兰所说:“无所不在的无序不只是与有序对抗,也和后者奇妙地合作以创造组织。”


我认为,我们在互联网中国实践中前二十年的所见,大致与这一相反相成的规则吻合。


简言之:自媒体如人,生而不平等;新媒体的时代,将会在丛林法则中走向火焚,然后再浴火重生;在这个媒体所掌控的新世界里,新的有序即将到来,但下一个规则绝非我们在历史中所曾承认的规则。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汪曾祺与“中国最后的士大夫”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秦玥飞的选择乌里之死祭林昭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阶层固化范雨素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 母亲节“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汪曾祺与“中国最后的士大夫”如何回答段子手1如何回答段子手2 相貌危机雍园记(全)江苏发展什么庆典无言“人生好比洗衣机,稳中要有甩”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贺芳菲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