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印记,酒业需要回忆,为了不被忘却。
从白酒有了香型的区分,香型之间有时卿卿我我、眉目传情;有时相互攻击、尔虞我诈。好一部江湖恩仇录、爱恨情仇史。
作为中国酒业的半壁江山,浓香型白酒又曾有过哪些故事?今日我们继续——酒业风云录“香型演绎”浓香争霸(下)。
苏醒的江苏绵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洋河酒厂在旧时的废墟上重建,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路。那时的洋河,只是一家占地仅1.4万平方米,职工41人,年产大曲酒26吨的小酒厂。
自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大会以来,洋河大曲一直稳坐中国名酒之位。“中国白酒之父”周恒刚以“甜、绵、软、净、香”以及“酒绵恰似观音柳,甘冽犹如罗汉松”总结洋河的品质风格。
1998年,江苏省政府提出了“振兴苏酒”的战略,洋河积极响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真正的变革发生在2003年,那一年,洋河股份制改革,开启了它的转型之路。
| 梦,开始了。
在那个转折点上,洋河的领导者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五年内,让洋河进入行业前五。这个目标在当时看来似乎遥不可及,但洋河却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实现了这一壮举。
在白酒行业以香型分天下的时代,洋河转型时第一个要改的,就是香型不能变,口味可以改,颠覆性地提出了以“味”定型的“绵柔型”白酒的概念。
“三个低温”是洋河绵柔工艺的核心,低温入窖、低温发酵、低温馏酒,“三低工艺”如同烹饪中的小火慢炖,让酒在时间的温床上慢慢发酵,积累出丰富的微量健康物质。
2003年,洋河股份推出了“蓝色经典”系列,这一系列的推出,恰逢白酒行业量价齐升的黄金十年。海之蓝以其百元价格,成功卡位全国主流价格带,成为了当时百元价格带首屈一指的大单品。随后,天之蓝作为海之蓝的升级产品,定位300元价格带,充分享受到商务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
同时,通过广告、赞助、公关等多种手段,洋河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一火便是二十多年。
2009年,洋河开创白酒企业营销新方式,提出“1+1”经销商管理模式,“深度分销”模式登上中国白酒舞台。同年,洋河股份登陆资本市场,开始布局梦之蓝。“梦之蓝”M3、M6、M9问市,成功切入中国高端白酒赛道,“中国梦,梦之蓝”由此启幕。
2010年,洋河营收首次超越排名第三的泸州老窖,“茅五洋”时代正式来临。
苏酒两强爱恨交加
“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是白酒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江苏,能产,也能喝。但苏酒能排得上号的,好像只有洋河和今世缘酒业。
当时,二者还未相遇。要竞争总要给点时间。
1944年,中共涟水县委拨给党费500块银圆作为经费,在涟水县高沟镇西南处金庄兴办了金庄槽坊;1949年地方国营高沟酒厂正式成立。
创立初期,条件十分简陋,但高沟人以匠心和热血,通过辛勤劳作,成功酿造出了醇香扑鼻的高沟大曲。1956年,高沟大曲在江苏省白酒评比中一举夺魁,高沟酒厂因此获得了“酿酒第一”的奖旗。
1977年,地方国营高沟酒厂克服困难,成功研制38度低度大曲,是当时的淮阴地区“三沟一河”首创者。后来,高沟特曲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 1995年底,高沟酒厂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也由此迎来了涅槃。
1996年2月,涟水副县长郑宁兼任高沟酒厂厂长、党委书记,他带领高沟酒厂上下,放弃地域性命名,打造了一个具有文化气息与人文关怀的新品牌“今世缘”。1997年12月,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成立。
今世缘凭借“缘”文化和红色的产品主色调,开始进入婚宴市场,并成功占位。当时,洋河的蓝色经典主打的商务消费,二者正好形成了市场细分,相安无事各自发展。
但到了2004年,由于中高端扩容,今世缘酒业推出了高端品牌“国缘”,彰显家国情怀。其实这个时候,国缘算是抢了先机,提前卡位江苏高端白酒市场,挡住了外来品牌的冲击,实现了快速增长,逐渐成为今世缘酒业业绩支柱。
2010年左右,洋河深陷“散酒门”事件,当时有媒体报道,洋河股份在四川宜宾高县等地收购低价散装白酒,用于勾兑生产洋河白酒产品。虽不是质量问题,但品牌也受到影响,同时暴露了产能储备的短板。
2011年3月21日,洋河股份以总价款11.75亿元收购双沟酒业59.3%的股权,成为洋河股份全资控股子公司。洋河、双沟这“两瓶酒”成了一家。
2014年,今世缘酒业成功上市。在理顺内部机制后,今世缘酒业在渠道改革上吸取洋河之所长,又针对性地做强做大团购渠道,培育基本盘。
这一过程中,随着今世缘酒业市场规模扩大、国缘四开价格上探,与洋河主力产品M3、M6便形成了直接竞争——价位、场景都瞄准了商务宴请及酒席。
反观洋河,由于过度依赖深度分销模式,忽视经销商利益,自身增速放缓,也给了今世缘酒业机会。今世缘酒业体量虽然不及洋河,但省内市场增速已经稳稳盖过。
2019年洋河开始启动渠道改革,将之前的深度分销模式变更为“一商为主,多商配称”的模式。本质上就是给予渠道,特别是大商以更多的主动权及利益,调动渠道积极性。同时,针对酒质下降等问题,洋河提出“品质革命”。
2021年,洋河新任掌门人张联东上任,提出了“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发展战略,双沟迎来了新的发展,朝着“名酒化、高端化、全国化”布局。
| 2023年,今世缘酒业冲破百亿,省内营收占比超过90%。
但省内竞争,似乎还未到白热化阶段。毕竟江苏白酒市场并不是非此即彼,二者省内占比相加后过半,但也许更受伤的是第三方呢?当然,这还是要得益于江苏的白酒市场足够大。
徽酒醒来
1958年,古井贡酒的前身——亳州古井酒厂,在计划经济的大潮中诞生。
聂广荣站在古井边——他被任命为古井酒厂的厂长,面对的是12间茅草屋和32个迷茫的工人,再加上1口锅甑、122个明清发酵池,便是全部家当了。
“老聂,这酒厂能行吗?”一个老工人抽着旱烟,望着聂广荣。
聂广荣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行,怎么不行?咱们古井的水好,酿出来的酒,一定能香飘万里。”
| 他带领着工人们,用肩挑手抬,一点一滴地改造着酒厂。
申请注册商标时,却被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议删去“贡”字,并建议将曹操与贡酒的关系抹去。在聂广荣的四处奔走下,经多方协调,古井贡酒才获批注册。
60年代以来,古井酒以其卓越的品质,四次蝉联全国名酒评比,被誉为“酒中牡丹”。
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白酒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989年,时任厂长的王效金提出了“降价降度”的策略,成功带领古井酒厂在白酒行业的萧条期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的同步增长,使古井贡酒稳坐中国白酒行业的前列。
| 90年代末,古井贡酒达到了发展的高峰,并于1996年成为国内白酒首家A/B股上市的企业。
同时,古井贡酒在王效金的带领下,开始走上多元化的道路。他们涉足了葡萄酒、啤酒、矿泉水等多个细分行业,试图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然而,这种盲目的多元化,却逐渐弱化了白酒主业,使得古井贡酒在白酒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21世纪初,古井贡酒的主销产品仍然停留在30-40元左右的大流通产品,产品线混乱,中高端产品的缺失,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感降低。与此同时,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宏观环境急转直下,古井贡酒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2005年,古井贡酒陷入了税务风波,被责令补缴巨额税款,公司一度面临退市的风险。改制之路也是一波三折,王效金试图通过MBO改制,让员工和管理层持股,但最终因为股权分配意见不统一而流产。
2007年,随着王效金因涉嫌违纪问题被带走审查,古井贡酒的高层动荡,王效金时代宣告落幕。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王效金落马后,曹杰在古井贡酒风雨飘摇之际接过重任,带领古井贡酒走出困境。
他精简人员、稳定军心,全面停止多元化,聚焦白酒主业,大幅压缩产品线,推出了年份原浆系列,并通过实行精准的产品控价和精细化销售策略,使古井贡酒在中高端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古井贡酒的品牌形象得以重塑,市场地位也得到了巩固。
2010年,曹杰辞职。56岁的原亳州经委主任余林接棒古井集团,在曹杰的工作基础及成果上继续发扬,并于2014年顺利退休。
2014年,以擅长营销著称的梁金辉成为古井贡酒新一代的灵魂人物。
在他的领导下,古井贡酒不仅在省内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省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6年,古井贡酒收购了黄鹤楼酒业,开启了外延式扩张的新篇章。如今,古井贡酒已经拥有了古井贡、黄鹤楼、老明光、珍藏酒四大品牌,覆盖了浓香、清香、明绿香、古香、酱香五种香型。
古井贡酒的全国化梦想,正在梁金辉的带领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而在古井贡酒带动下,徽酒势能得以释放,迎驾贡正在迅速崛起;口子窖等皖酒也是不断在扩大市场份额,擅长营销的徽酒正在用品质完成蜕变。
西北 有狼
一开始,伊力特只是肖尔布拉克垦荒战士们手中的一壶浊酒,他们用自制的简陋设备,在严寒与风沙中酿出了第一锅琼浆。这锅酒,不仅是战士们辛劳之余的慰藉,更是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 “这是一锅革命的酒、英雄的酒。”
1956年,伊力特的前身——新疆伊犁酿酒总厂成立,开启了伊力特的历史篇章。伊力特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多个酿酒厂,逐步完成了从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转变。1999年,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伊力特酒以“伊力”牌系列白酒为主打,其产品以天山雪水、伊犁河谷的优质粮食为原料,经过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它的独特风味,被誉为“新疆第一酒”,成为了新疆的一张飘香名片。
同时,其新疆省内份额相当稳固,2003年起,伊力特省内营收占比高达总收入一半以上。2013年之前,伊力特在新疆本地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作为新疆白酒龙头企业和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之一,英雄文化已经成为伊力特的注脚。
进入21世纪,伊力特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随着伊力特向多样化、系列化、高档化发展,也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伊力特英雄本色风暴”。
伊力特在其官网中写道:“英雄从未远去,传奇正在谱写新篇。”
甘肃徽县的金徽酒厂,曾是新中国建厂最早的白酒企业之一,在它的辉煌时代,其主推的“陇南春酒”一度是享誉大江南北的中国名酒。2000年前后,金徽酒逐渐陷入困境,企业改制也未能拯救其于水火,几度濒临破产。
2006年,甘肃亚特投资集团接手经营金徽酒,32岁的周志刚履新金徽酒公司董事长,他初到金徽酒厂时,便是这样一幅画面:院子里荒草萋萋,野兔乱窜,野鸡上房,一片萧条景象。
金徽酒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之路。补交税款,补发工资,建章立制,一切都从头开始。周志刚和他的团队,就像一群不畏艰难的拓荒者,用他们的双手,一点点地将这片土地耕耘得生机勃勃。
“你看,这酒海,它见证了我们的汗水和努力。”周志刚指着一排古老的酒海,对新加入的酿酒工程师张志刚说。这些酒海,是金徽酒的传家宝,它们历经沧桑,却依旧散发着诱人的酒香。
2007年,金徽酒推出了“星级”系列白酒,市场反响热烈,销售突破亿元大关。这一年,金徽酒厂区也焕然一新,绿化、整修,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到2013年,力争销售额突破10亿元!”周志刚在2008年初定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那时,连金徽酒的员工都对这个目标感到怀疑。
但一切皆有可能,他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信息系统,优化管理体制,提升产品质量。2012年,金徽酒的销售额真的超过了1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目标。
周志刚知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卓越品质和科技创新。他们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出物联网温控检测系统,大大提高了白酒质量和产量。
| 2016年3月10日,金徽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市后的金徽酒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决心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寻求新的发展——“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加快全国化扩张的进程。
2020年8月、10月,复星集团先后通过豫园股份以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控股金徽酒。在复星集团执掌金徽酒两年后,金徽酒原控股股东甘肃亚特从“复星系”手里接回控股权。
在徽县,金徽酒的故事还在继续。
每年四月,樱花盛开的季节,金徽酒厂区就会迎来无数游客,他们在樱花树下品酒、赏花,享受着这片土地赐予的美好。而那些古老的酒海,依旧静静地守护着金徽酒的秘密,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西北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白酒品牌一点也不贫瘠,陕西有泸康、城固,甘肃有红川、滨河等浓香老品牌守护一方市场,也给外来品牌抢占市场增加了难度。
西北,有狼。
模式创新 活得也很美
在中国的白酒市场上,小糊涂仙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1997年,广东电器商人黄维崧,凭借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创立了小糊涂仙。他没有自己的酒厂,没有悠久的品牌历史,最终在茅台镇选中了代工的酒厂。那时,浓香正盛,因此,小糊涂仙也主打浓香型白酒。
对于历来讲究品牌传统和酿酒传承的白酒行业,小糊涂仙如何闯出一条路?
| 黄维崧的选择是:一手抓文化传播,一手抓市场销售。
小糊涂仙,暗合郑板桥《难得糊涂》一文:“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因此,黄维崧提出了“小糊涂 大智慧”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与豁达不谋而合;同时,小糊涂仙的广告频繁出现在央视:一位智者手持小糊涂仙,微笑着谈论着生活的智慧,“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哲学。
黄维崧还巧妙地利用了当时流行的文化元素,邀请词坛泰斗乔羽为小糊涂仙创作了《小糊涂仙浪漫曲》,这首歌曲很快在全国走红,成为了小糊涂仙的另一张名片。
黄维崧的销售策略也同样高明。秉承着“哪里离消费者最近,就把酒卖到哪里”的理念,他提出了“终端拦截战略”,将小糊涂仙直接铺货到各大酒店和终端市场,并通过意见领袖营销,让小糊涂仙迅速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具体操作上,小糊涂仙不仅买断柜台陈列,还设计品牌形象“小酒”让顾客了解品鉴,同时,举办“买一赠一”“开瓶有奖”活动,返“开瓶费”提成等,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与终端老板们。
其独创的“后备箱工程”,专门向退休老干部们免费赠酒,使其后备箱常备一箱小糊涂仙,可以得到他们的自发推荐,积累了强大的路人盘。
2003年小糊涂仙爆火,小糊涂仙“普仙”一度被称为“国民浓香”。如今看来,颇为不可思议,却又好似意料之中。
2005年之后,小糊涂仙因战略失误、产品体系混乱等走向没落。2016年,黄维崧儿子黄震宇提出“二次创业”,并在次年推出酱香酒品牌“心悠然”,开始了“浓酱并举”的发展历程,现在做的也是有声有色,一点也不糊涂。
2000年左右,被认为是口子窖离“全国性品牌”最近的时候,口子窖以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盘中盘”模式创造了历史。
盘中盘,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它的精髓在于集中资源,先攻下关键的市场节点,然后再通过这些节点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到更广泛的市场。
| 口子窖从合肥起步,专注服务商务、政务等高消费群体,以此激活中低端市场的消费热情。
他们相信,通过这些“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能够更快地建立起品牌的高端形象。这种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思维,将重点放在了小而精的市场细分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子窖的盘中盘模式开始显现出它的强大力量。从合肥开始,口子窖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了南京、西安、郑州等城市。它的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从一个地方品牌,逐渐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白酒企业。
这一模式伴随着口子窖在2015年顺利上市,在2015年到2019年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随着其他酒企也开始采用类似的营销策略,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高炉家、古井贡、迎驾贡、金种子酒、宣酒、文王贡等徽酒品牌率先跟进,随后冀酒、豫酒、鄂酒等市场也在口子窖的启发下,采用了盘中盘模式,导致各色产品集中涌入市场,市场份额的抢夺战逐渐演变为成本战、价格战。
盘中盘的弊端也随之暴露,一是大投入换取小体量,酒企对市场及利润的把控被弱化;二是,当口子窖品牌力不足时,与经销商便失去了强绑定。
口子窖,曾经以“盘中盘”模式创造了辉煌,如今却要在这一模式的阴影下寻找新的出路。
可见,营销创新是一条可行之路,却并非长久之道。
江淮与川派 相轻相爱一家人
浓香鼎盛时,占据中国白酒市场份额的70%,浓香品牌也如繁星,抛洒于中国版图。由于文化传承与地域特色的区分,浓香逐渐形成了川派浓香、江淮派浓香和北方派浓香三种风格。
据传,明弘治年间盐法改革,一些陕西商人迁到四川,也带去了陕西的泥窖以及毁窖大法。但由于气候更加潮湿温暖,微生物、细菌疯狂繁殖,甚至来不及毁窖,酿出来的酒窖味更浓、香气更丰富,川派浓香便诞生了。
事实上,四川盆地的气候温暖湿润,的确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龄老。这里的泥窖,特别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窖,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酿酒师们也会非常珍惜、维护这些泥窖,因为它们是酿造优质白酒的关键。
| 因此,川派浓香窖香浓郁、绵甜甘冽、丰满醇厚。
泸州老窖以其陈香著称,窖香和老陈、糟香的综合香气,给人以醇厚浓郁、清冽甘爽的感受,饮后余香悠长。五粮液则突出了陈味,曲香和粮香的结合,使其喷香、丰满、协调,酒味全面。剑南春则带有木香的陈,大麦曲香和碳花香形成的独特香气,让人难以忘怀。
而故事中,以山西商人为主的大盐商迁到扬州,向两淮地区发展,它们带去了山西清香型白酒发酵用的缸,因此江淮地区直至清代仍在酿清香酒。后因降本增效,江淮人开始挖泥窖代替,但工艺仍与山西清香一脉相承,逐渐演变为江淮派浓香。
实际酿造中,江淮派一般采用“混烧老五甑法”工艺,使得酒体更加绵甜,窖香优雅。
故而,江淮派浓香,以淡雅著称,像江淮流域的气候一样,温和而细腻。洋河大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等品牌是江淮派的代表,它们的窖香、曲香、粮香不如川酒突出,但油陈(豌豆发酵味)比较明显,口感上绵甜柔和、醇和协调、爽净。
北方派浓香型白酒,则介于川派和江淮派之间,既有川派的浓郁,又有江淮派的淡雅。河套王酒、伊力特酒、蒙古王酒等品牌是北方派的代表,它们的窖香幽雅、绵甜爽净、酒体丰满、后味余长,体现了北方酿酒工艺的独到之处。
显然,有少数强者不显山不露水,活得十分滋润,不北也不南,例如稻花香。
而不论哪一派系,它们都是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每一种酒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故事。历史是历史也是故事,故事里的人是人也是故事。
这些历史故事,都是事。
【后记】
浓香穿越岁月长河,经过烽火与变革的洗礼,队伍愈发壮大。
这支队伍,以创新为矛,以传统为盾,不断推动着中国白酒的发展。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变革,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沉稳如山,创新如泉,自信从容,浓香如同一位智者,洞察着时代的变迁,他告诉我们:值得依靠与信赖。
马斐九频道在梳理这些人和事时,有时肃然起敬,有时暗自神伤。我们之所以存在,这就是存在和记录的价值。
不被忘却的记忆,酒业风云录“香型演绎”下期关注:酱香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