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禾旅读
在这里,有来自海内外父母的用心体验,有易行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每周一期的专家讲座。和孩子一起旅行、阅读、成长,我们一起,终将改变他们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桦爸聊升学  ·  中等生首选!虽是双非高校,但是实力强劲 ·  3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15:10就放学?!北京中小学作息时间更新! ... ·  3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15:10就放学?!北京中小学作息时间更新! ... ·  3 天前  
广西中公教育  ·  广西事业单位考啥?历年试题18套告诉你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禾旅读

你今天的梦想,跟你的母亲有什么关系? | 青禾旅读

青禾旅读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5-14 08:00

正文

青 禾 旅 读

育儿育己,学以致用




我一直是个叛逆的女儿。我的成长过程,一言以蔽之:凡是妈妈反对的,我都要尝试;凡是妈妈敦促的,我都竭力避开。


不考公务员、在工作稳定时转行、在本应坐享其成的时间段再次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做着她完全不理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似乎我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悖逆母亲的一次“胜利”。


我跟母亲之间,有一个长长的“相斥”的故事。年轻时读到胡因梦、张爱玲写自己如何不被母亲喜欢,如何在漫长的青春期里耗尽心力去摆脱母亲给的负面情感,不禁捧着书流泪,觉得似乎天下母与女都是一对冤家。


后来,当然也读了非常多其他的母亲形象。最爱的,是林清玄、龙应台和蔡颖卿笔下的母亲。他们的母亲有共同点:生活的乡下,未必有什么文化知识,只是最温柔本分的传统妇女,她们在某些事上极无知,教育孩子只会在气急了的时候打几下,对孩子也没有远大的期望。可是她们用那股来自生命最初的温柔的母爱,托起了孩子的一生。


那种极其朴素简单又极其厚重的母爱,在我们现在,尤其是城市里似乎越来越少了。母亲们都过于能干,伶俐,懂得好多教育孩子的道理,对孩子的期盼总是具体而微,却又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重量。



自己当了妈妈之后,跟我的母亲之间的共处与沟通又多了起来。我渐渐想起一些事。


我想起,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是我的母亲把一本席慕蓉诗集递到我的手上,那似乎是我喜欢阅读的开端。


我想起,母亲桌子上一摞一摞的毛笔字帖,里面写满了唐诗宋词,那正是我文学的启蒙。


我想起,母亲曾经严肃地说一句:“文章千古在,仕途一时新。”她是个文艺的女人,她崇拜文人。我似乎很小年纪就笃定了自己的梦想是要成为一个“作家”,虽然这梦想至今未实现,但是我一上高中就坚持要选文科,大学修中文系,在国外读了商科有了500强公司的好职位之后还是要转行到出版圈,以及后来的几次跳转,一步又一步,都是在接近“以文为生”的那个最初的心愿。


这样想着,怎能说我今天的梦想,以及今天的一切,跟母亲无关呢?


我想,我们谁也逃不脱,不管是欣然而往,还是拧巴着前行,我们总是走在母亲目光的延长线上。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一代爱一代,一代怨一代。怨着,爱着,纠缠着,就有了我们最真实的人生。


如果我身上有一些文艺的气息,那的确都来自于我的母亲。在她的影响下我从小喜爱读书。读书既成了我的爱好,也成了我的“专长”。


那一年,艾青去世。一位十几年未联络的小学同学突然发来消息说:“记得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你把一本艾青诗选拿到学校,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艾青这个人。后来跟着你认识了不少诗人。”


原来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做这件事了:向人推介图书,帮人选书,促人读书。既然是我的所爱,就不该随意丢弃,哪怕只是毫无实际用处的。


常常有朋友问我该读什么书。自4月份起,在“青禾旅读”开设“月光书房”专栏,为大家读一些书,每周更新一次,每次朗读一篇我喜爱的文章。


如今大家的时间趋于碎片化,在碎片化的时间之中,如何有所得呢?我的建议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阅读,再把所有阅读的片段连起来进行思考。


我的选篇,多是以“为人母”这个角色出发,涉及了各种领域的图书,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希望能够带给一些朋友些许的益处。


这个专栏是免费收听的,可以识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或者在“青禾旅读”公众号的最右侧“妈咪力量”一栏中寻找。



很多人问我,当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怎么还有时间读书呢?我通常读书是在晚上,或者说是夜里——家人全部睡着之后,泡一杯花果茶,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拉上纱帘,把我隔绝在那个小小的空间,常常读着书一抬头,看到如水的月光正静静地照着我。因此我把这个为大家朗读的专栏定名为“月光书房”。


这篇文章最前面的音频,是林清玄的《在梦的远方》,写了他的母亲对于他梦想的启迪和奉献,这也是我月光书房的第一期内容。


送给你,作为这个母亲节的礼物。



✄-----------------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