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哥的视界713
独特的宏观视角,时政、经济、产业、投资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把“飞机”装进汽车里、出门打飞的、外卖骑手变 ... ·  5 天前  
功夫财经  ·  像刘强东这样的企业家,还是太少了! ·  6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当“女王”决定卖掉自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猫哥的视界713

日本“米荒”的背后

猫哥的视界713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07 19:57

正文

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谁能想到,这都2024年了,日本人居然还在为吃米而发愁?

现在你随便走进一家日本商超,都会发现一米难求的状况,要么是货架上空空如也,挂着售罄的标签。

要么就实行限购,规定每人只允许购买一袋大米,而且价格死贵,每公斤接近700日元(34元人民币)。

这一“大米荒”甚至催生了一个流行词汇:“令和时代米骚动”。

要知道,“米骚动”在日本可不是随便能说的词,是日本民众内心深处最大的PTSD。

1918年,日本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抢米运动,抢米的浪潮冲击了全国3/4地区,日本各阶层的民众约1000万人卷入了这场骚动之中,日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去年年底的韩国,同样发生过米荒,中国超市里两块多的普通大米,到韩国能到十几块人民币,几乎是中国大米零售价格的五六倍!

结果呢?

就有有人盯上了这个差价。

有不少韩国人,在中国买十几袋袋真空压缩粮食的大米,然后装好几个行李箱,利用国际航班的免费托运行李额度,托运+手提,一次能携带上百斤的大米上飞机。

然后呢?

这些大米到了韩国,根本不用出机场,就有人接机,直接送到提前联系好的韩国餐馆或个人。

然后回程的时候,再往中国带点韩国化妆品什么的,一来一回,利润足有近万元。

当然,大米很重,如果遇到气流颠簸,很容易压垮行李架或者货仓,威胁飞行安全。

但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人肉往韩国走私大米,足可见韩国缺大米缺到什么程度了。

很多人也都奇怪了,日韩好歹也算是发达国家,人均GDP远超中国。

现在也不是处于战乱或动荡时期,没发生什么特大天灾人祸,也没有什么特别事项需要囤粮,怎么就没大米了?

其实吧,他们的“米荒”,有着自己深刻的原因。

1 “米荒”原因

关于日本的这次米荒,日本媒体找了不少客观理由。

第一,是去年的气候异常。

咱们都有个感觉,这几年,中国气候不太稳定,极端气候频频发生。

其实吧,不仅中国,整个世界的气候都不太正常。

这主要是因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改变了全球的海洋和大气环流。

再加上近几年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导致海洋温度的飙升。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热库,海洋升温又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引发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热浪、干旱、洪水、飓风和暴雨等。

日本就是如此。

2023年夏天,日本遭遇了极端热浪天气,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89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种高温天气,对全球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种过水稻的都知道,在水稻开花授粉之后,就会进入灌浆期。

地下根系吸收到的水分、无机物被运输到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后马上被运输到谷粒中。

这些有机物最初是乳白色的液浆,所以这个时期被称为灌浆期。

这个阶段就类似于我们往暖水袋中灌热水。

但是在灌浆期需要比较稳定的温度,一旦温度过高,就容易使得水稻被催熟。

形象一点说就是,暖水袋的注水口因为高温而封闭,再也无法灌入更多热水了。

所以这时候我们将会收获一个半满或是空的暖水袋——换到水稻上,就是秕谷。

而且随着气温升高,细菌和虫子的活跃程度将会加强,从而导致水稻疾病的大面积蔓延。

所以,高温天气是水稻生产的大敌。

偏巧在2023年的夏天,日本知名大米产地新潟县遭遇了三次焚风现象带来的干燥热风。

结果一下子重重打击了日本大米生产,2023年大米产量只有661万吨,减产了将近2%。

不要以为2%很少,这玩意可不是汽油,供给不足我大不了不开车了。

车可以不开,饭不能不吃啊!粮食减产2%的后果,是2%的人口吃不到米,要饿死的!

结果到了今年7月,日本发现,民间的大米库存量还有156万吨,只够日本人吃不到3个月。

距离今年11月份收割水稻,还有4个月时间。

那咋办?

只能节流了,于是超市开始限购。

但是越限购,民众越恐慌,于是“米荒”就诞生了。

第二,是俄乌战争导致化肥价格上涨。

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紧跟美国的步伐,对俄罗斯施加了一系列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多项援助。

但是日本想不到,自己最终会以另一种方式为援助乌克兰付出代价。

一方面,俄罗斯停止向日本出口化肥。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其产量约占全球化肥消费量的15%!

以前日本的化肥大部分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

但是随着日本参与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居然把化肥给断供了!

除了少量钾肥之外,像什么尿素啊、硝酸铵啊之类的,都不出口了。

现在的农业,全靠化肥撑着呢,化肥一断,还怎么种大米?

另一方面,日本自己的化肥生产也断了。

俄罗斯断了化肥,那日本能不能自己生产呢?日本好歹也算是个化工大国嘛。

但是不巧,也不行。

同样是因为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把来自日本的企业从“萨哈林2号”项目给踢了出去。

“萨哈林2号”是位于库页岛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年产量1000万吨,向日本出口约600万吨。

日本进口的俄液化天然气中,几乎全部来自“萨哈林2号”项目。

天然气,则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天然气一断供,日本就傻了,自己生产化肥也不行了。

不仅如此,日本好不容易从卡塔尔进口一点LNG液化天然气,结果回头就接到美国一个任务:

美国绕过了日本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从日本大量采购TNT炸药,意图用于制造援助乌克兰的155毫米炮弹。

这一情况,导致日本炸药生产量大幅增加,可是造炸药的天然气多了,造的化肥不就少了么?

这一合同直接推动了日本化肥价格的暴涨。

因此,日本农民在粮食种植时就面临选择了:要么以高价购买化肥,从而导致米价上涨,要么转而种植性价比更高的其他作物。

结果一来二去,大米就减产了,原来能吃一年的粮食,现在不够了。

第三,是汇率大跌,进口量减少。

有人可能觉得,缺大米了,进口不就行了?

事实上,日本不是没进口过大米,去年的时候,日本就进口了20万吨大米。

但是呢,今年的情况,和去年不一样了。

2023年,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31左右。

今年呢?

汇率徘徊在160.5附近,盘中一度创下过去40年以来的最低点160.86!

这意味着,日本去年为进口20万吨大米准备的钱,今年只能进口15万吨了。

而且,国际粮价都被四大粮商控制着,看到日本想要粮食,还不狠狠敲一笔?

所以,日本只能少量进口一点大米,更多的手段,还是来限制需求,反正还有2个月,熬一熬就过去了,大不了,少吃点寿司、多吃点面食嘛!

第四,是日本恐慌式屯粮。

今年8月份,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连续发生地震,日本气象厅发布提示信息,警告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

从历史上看,日本南海海槽几乎每隔100年就会因为板块运动而发生断裂,并引发强度为8级或9级的大地震。

1707年、1854年以及1944至1946年之间都曾发生大地震。

根据日本有关机构预测,下一次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如果震级达到9级以上,在最严重的情况下,造成的死亡人数预计可能会超过32万!

同时,市面上还疯传,美国很可能要求日本趁着俄罗斯陷入俄乌冲突无法自拔之际,收复被俄罗斯控制的北方四岛。

右翼分子听了这传言很高兴,但普通老百姓听了可吓死了。

你看,又是战争风险,又是地震的,日本老百姓心里也慌啊,于是纷纷跑到超市去屯粮食。

本来粮食就不够,日本人还疯狂买,结果一下子就把超市给抢空了。

面对米荒,有议员呼吁日本政府开仓放储备大米,但日本政府以新米收获在即,现在开仓放米会影响新米销售为由拒绝了。

但这种拒绝,恰恰又从侧面证明了日本可能爆发战争和地震的可能性:

你看,连政府都开始囤米了,老百姓能不囤么?

2 农业政策

虽然气候啊,俄乌战争啊,汇率啊,地震啊,的确会影响日本大米的供应,但这其实都不是日本米荒的真正原因。

真正原因,还是在于日本奇葩的农业政策。

这一农业政策的核心,在于日本的一个畸形组织:农协。

日本农协全称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是农户以及小规模农业法人组等农业从业者自发联合自主经营的互助性农业经济组织。

农协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日本中央农业会,其主要任务,是实行粮价统制,说白了就是动员农村经济为战争服务。

二战结束后,“中央农业会”被美国视为军国主义性质的组织而加以取缔。

但日本很快发现,没有个机构管农业实在是不行,粮食供应混乱,粮价暴涨!

所以在1946年,日本制定《农地改革法》。

政府从地主手中赎买土地,再以较低价格卖给佃农,从而确立了二战后日本农业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

同时为了方便管理一个个农业家庭,1947年,日本国会通过《农业协同组合法》。

正式确立日本农协为民间合作经济组织,算是个代替政府行使农业指导职能的一个民间组织。

1950年,日本基本完成了农协的建设工作,因为加入农协可以享受到科技、种子、补贴等优惠政策,所以全日本99%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农协开始一统天下。

客观地讲,农协给日本农业,是带来了一定好处的。

咱们都知道,只有规模上去了,成本才会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农场生产粮食价格低的原因。

日本呢?

都是小农户,单打独斗,根本没法和美国的农业相比,除非一起合作。

农协,起到的就是一个“合作社”的功能。

农协包含全国、地方、基层三级组织架构,将原本形如散沙的农民被团结在一起,使得农协在资源统筹聚合方面具备了广泛优势。

为弥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不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出了突出贡献。

比如,农民要买种子、农机和农药,一家一家去买,价格肯定贵。

但是让农协去买,一次买好多,就可以享受到优惠价格,然后再由农协分发给农民。

比如,农民过去的农业耕作方法,未必科学,那么农协就可以大量聘请农业技术员,对农民的生产进行全面指导,包括提高生产技术、安排制定生产计划、调整种植业结构等。

比如,农民想改造土地或者改种其他作物,但是没钱,就可以向农协贷款,利率要比银行要低。

农民的农作物遭灾乐,只要你买了农协的保险,农协也出钱赔你。

再比如,农协也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农产品的开发,增加种植的经济效益。

比如我们这些年在市面上吃到的阳光玫瑰、爱媛38号以及青森Heartbeat樱桃(一颗特级果要几十块钱)等等,其实都是农协开发的。

农民种了这种水果,收益就会大大增加。

在卖农产品时,农民也不用一个一个面对收购商,而是由农协集中谈价,借此获取比较好的价格。

同时农产品也可以直接提供给农协拥有或参股的加工企业,进行附加值比较高的二次加工,所赢得的利润,再向农民返还。

所以,农协与其是个协作会,不妨说农协是个农业公司,而农民则像农业公司里面的上班族一样,只不过工位在农田里而已。

发展到现在,日本农协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巨物。

社员达到900万人,拥有日本第一大企业集团、第一大银行集团、第一大保险集团、第一大医疗集团和第一大供销集团。

2023年3 月,农协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超过100万亿日元 (6700 亿美元),占日本个人储蓄总额的 10%,农协的保险服务部门在2022年的总资产为 57万亿日元 (3800亿美元)。

所以,日本农协一直被称为日本最大“康采恩”(垄断企业组织)。

但是吧,高度垄断,独立运作,缺乏监管,就会导致绝对腐败。而任何组织一旦做大形成垄断,那么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只考虑自己的特殊利益集团。

比如,战后日本人的饮食结构逐渐变化,大米需求量下降,那么必然带来大米价格下跌,农民利益受损,连带着农协利益也受损。

农协做了什么呢?

游说农林口的议员和农林省,搞了个“减反政策”。

“减”,就是减少耕作面积,日本农协设置了个限制,种水稻的农田总量,不能超过农田总量的60%,这样一来,大米产量不就减少了么?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减少耕种面积,人为制造供给不足,来抬高大米价格。

几十年的减反政策搞下来,1960年至2005年间,日本农业对GDP的贡献从9%下降到1%。

农业劳动力比例从26.6%下降到4%,农业人口从1196万下降到252万,农业家庭数量从606万下降到285万。

家庭农场数量从1985年的331万减少到2008年的175万,减少了48%。

3600万亩的日本水田,只有2055万亩地种大米了,其他土地,要么改种其他农作物,要么干脆弃耕。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可笑的矛盾,日本明明大米供应很紧张,但是农田却有大片撂荒,弃耕面积达到了42.3万公顷。

有人可能觉得,就算大米价格抬升了,也无法挽回农民因为减少耕作面积造成的损失怎么办?

那是“反”了,简单来说就是搞政府补贴,让日本粮食厅集中采购粮食,然后再卖给批发商。

卖价价格甚至比采购价还要低,差额由政府来弥补,弥补幅度在25%-35%之间。

这样一搞,就相当于日本政府花钱,让农民少种粮,以提高日本粮食的市场价。

粮食供应不足,必然导致粮价高涨。

所以日本国内米价是美国5.6倍,泰国9.5倍,日本老百姓每天都要吃着天价米生活。

有人会说,既然国外米价便宜,为啥不进口呢?

其实吧,也不是不进口,但是在农协的操作下,提出了一个口号:日本人要吃好米!

还设置了一系列非常繁杂的指标,比如微量元素啊,营养价值啊,化肥残留啊,重金属含量啊,甚至颗粒均匀度啊,都要达标,否则就是毒害日本人!

这样一来,能符合日本标准的大米,寥寥无几,最后只有越南和泰国少数农田,才能生产符合日本标准的米。

而且,就算达标,这些进口米,也要缴纳780%(你没看错,就是780%)的进口关税。

等进入日本国内的时候,已经和日本大米一样变成天价米了。

这就是日本农协的商业营销策略,农协赚了钱,农民赚了钱,进口商也赚了钱,但却让广大的日本民众,为高粮价买了单。

而且,因为大米产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日本的粮食安全非常脆弱,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容易产生米荒。

有人可能觉得,农协这么玩,政府为啥不管呢?

不是不想管,是没法管。

日本是个民选国家,政府需要选票产生,而农协呢?

掌握着农民的种子、收购和化肥等等命脉,所以也就没有哪个农民能忤逆农协的选票倾向,基本上是农协让投给谁,农民就不敢不投。

而且,日本选举有个叫“票差格局”的制度,靠选区划分加重了农村选票权重。

有的农村一票最高顶城市五票,所以日本农村能影响的议会席位数占到了国会的30%左右。

这样一来,无论哪个政党,对农协都要捧着敬着,从来不敢出台有损农协利益的政策。

所以,日本米荒的核心,还是政府农业政策被利益群体绑架导致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供应长期畸形导致的。

只不过因为本次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和气候导致减产而暴露出来了而已。

日本这种畸形农业政策,其实韩国也存在。

韩国有一个韩国农业协会联盟(NACF),干的事和日本农协差不多,都是通过抬高农产品价格,限制进口,来保证自身利益,却让全民买单。

但这种政策看似对农民有利,却可能影响这两个国家的千秋万代。

咱们都听说过,日本人来了中国,报复性地吃西瓜、苹果,韩国人来了中国,报复性地吃牛肉的新闻。

为啥?因为在国内吃不起啊!

中国的超市,西瓜都是一个一个卖的。

日本呢?西瓜都是一块一块,甚至一片一片卖的!

一块西瓜差不多要780日元到1500日元,也就是折合人民币36元到69元不等。

如果你嫌贵的话,还可以去买成片包装的西瓜(也就是饭店送的果盘那种一片一片的西瓜),一片差不多要人民币9元,一口就吃没了。

韩国的牛肉价格就更夸张了。

2021年时,韩国的国产牛肉售价,冲到了20万韩元一公斤,换算成人民币的话,约等于一公斤1090元。

超过500元一斤的牛肉!

说实话,这远远超出了中国人的想象,现在知道韩国人说吃不起牛肉的原因了吧?

牛肉这么贵,以至于男女谈恋爱,去吃一份牛排,就已经算是享受“奢侈品”了。

所以日本人和韩国人来到中国,看到可以如此轻易地享受到“水果自由”和“吃肉自由”,为之疯狂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日韩农产品价格是上去了,但人口素质却是下来了。

咱们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惊呼: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人啦!再也不是小日本啦!

可是现在再看看呢?

从90年代到现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倒退了。韩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反而是中国,平均身高东亚第一!

3 中国的底气

现在你去中国大街上看看,说95后平均一米八有点夸张,但是现在十五六岁就窜到一米七的孩子比比皆是。

为啥?因为日韩人蛋白质摄入量不够啊!而中国孩子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可劲吃啊!

我们看一组数据对比:

中国人均蔬菜水果消费量是日本的4倍,肉类是1.4倍,水产品占1.1倍;

中国人均消费肉类65公斤,日本50公斤;

中国人均消费蔬菜450公斤,日本100公斤;

中国人均消费水果170公斤,日本50公斤;

中国人均消费水产55公斤,日本48公斤;

中国人均消费食用油28升,日本21升;

中国人均消费香肠4.6公斤,日本4.2公斤;

一个人均GDP是中国人均GDP3倍的国家居然食物水平远远低于中国,日本人吃的这么少,难道是为了减肥吗?

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当然不是,完全是因为太贵了!

可是,日本人水果蔬菜肉蛋奶都不能随便吃,中国人想吃多少吃多少,那日本和中国,谁才是发达国家?!

说实话,中国人之所以能享受如此低廉的农产品,完全体现了中国农业政策的优越性。

一方面,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搞粮食储备。

先说个冷知识,中国的国产小麦收购价格,是高于国际小麦价格的,一般要贵30%左右。

所以在学术界,一直有放弃小麦收购机制,转而从国外进口的说法。

但是,中国一直坚守这一收购机制,哪怕要承担巨大损失。

为啥?

因为一旦全部从国外进口小麦,那国内种小麦就无利可图还赔钱,谁还种小麦?

那么万一有一天,国外粮食涨价了,或者人家对你粮食禁运了咋办?

那可是真会饿死人的!

要知道,中国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过去是有过巨大教训的。

所以,中国一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因为这是保证每个中国人都有饭吃的最低限度。

哪怕你再想建厂,也要保证耕地总盘子不变。

这样一来,就能维持中国粮食供应,始终保持平稳,让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端在自己手上。

而且,中国还保持了世界最大的粮食储备。

其实按照世界通行的粮食储备规律,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量供国内市场三个月食用就可以了,或者是当年粮食产量的15%左右。

中国呢?是100%以上!粮食库存数量可满足全国居民吃一年!

这是啥概念?

也就是说,就算中国粮食一年绝收,中国人也有能坚持到来年新粮上市的存粮!

世界上搞粮食储备搞成这样的国家,仅中国一家!

有了这样的粮食储备,中国就不怕任何气候变化、火山或者战争的威胁,更不会像日本那样,动不动就闹米荒。

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农民的优惠政策。

说实话,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愿意待在农村种粮食的人,越来越少了,就算待在农村,他们也更愿意种瓜果蔬菜,而不是粮食。

但是国家层面,又没法强制农民种粮食。

所以为了鼓励农民种粮,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减税等等,极大降低了农民种粮成本。

比如,农民买化肥,国家给予每吨400-500元的补贴。

农民买农药,国家给与每瓶5元的补贴。

农民买农机,国家还能给10%-40%不等的补贴。

还有一次性种粮补贴,像河南仅2022年就分三批次下发了一次性种粮补贴36.6亿元。

这可都是真金白银,而且为了避免雁过拔毛,这种补贴都是集中发放到农民手上的。

除此之外,还有农田保护补贴,弥补粮食与经济作物经济差值的耕地保护基金,生态保护补贴等等等等,琳琅满目,五花八门。

以至于有的地方的农民,种地基本不指望赚钱,不亏本就行,赚的就是补贴钱。

此外,为了防止日本农协那样的机构成为利益集团,中国的农业政策落实,主要是由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化肥农药生产的国有企业、相关协会商会以及中粮以及中储粮来实施的。

执行的都是国家意志,不会干出为了自己利益,而绑架国家政策的事情出来。

所以,这就形成了个很奇怪的反差。

日韩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日韩的人均GDP都在3万美元左右,而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是日韩的1/3。

结果呢?

发展中国家中国却在人均食物占有水平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日韩,让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轻松享受到水果自由和吃肉自由,更别说大米自由了。

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以及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绑架的国家意志。

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亩的土地资源约束下,不但牢牢保障了自己的粮食安全,还创造了一个人均农产品指标非常高的“吃货大国”的奇迹!

这才是中国不仅不像日韩那样动不动闹米荒,还能在世界粮食危机的变局面前闲庭信步、稳坐钓鱼台的最大底气。
今天知识星球更新了两篇热点分析,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