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张聊科研
聊聊跟科研有关的感想心得,如基金,文章和实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张聊科研

中药研究,如何发到9+期刊上?(新思路及提分技巧)

小张聊科研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3-31 2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近期在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上发表研究成果: A sinomenine derivative alleviates bone destruction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mice by suppressing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via the NRF2/HO-1/NQO1 signaling pathway 青藤碱衍生物通过 NRF2/HO-1/NQO1 信号途径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减轻关节炎小鼠的骨破坏

图片

回顾下之前解读过的文章,中药单体研究想发高分有几种思路:

1 )老药新用: 如之前解读的 Science 上( IF 44.7 )的文章( 复旦大学青蒿素新发现登上Science!中药研究掌握这5步,高分文章思路一下就打开了~ ),开发治疟疾青蒿素的新用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 )临床角度新颖: 如之前解读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40.8 上的文章( 中山大学团队IF 40.8新成果!思路满足这四步,中药研究轻松发高分~ ),在化疗和免疫治疗联用过程中经常使用控制化疗副作用的辅助药物,他们在辅助药物中找到了一个中药活性成分,然后研究其是否会阻碍治疗。

3 )机制新颖: 如之前解读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40.8 上的文章( 第二军医大学IF 40.8成果!中药成分+lncRNA, 仅需四步轻松get中药快速发文思路~ ),一般中药成分的靶点都是蛋白分子,但他们做的是 lncRNA


今天要解读的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 是找到在临床有效的中药单体,对其进行修饰改造,以加强药效。 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吧。


一、研究背景

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导致的骨破坏

表型: 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

中药单体: 青藤碱( Sino )是从中药清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在临床上具有抗炎和骨保护作用,但需要高剂量才能发挥疗效。为了克服这一限制,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 Sino 衍生物 ——SINX


二、研究结果

1 SINX 在体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并减少滑膜炎症

1 )破骨细胞分化

实验处理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BMMs )诱导其分化为破骨细胞,用不同浓度 SINX 进行处理。

结果 SINX 显著减少破骨细胞标志物(如 TRAP 阳性细胞、 F-actin 环),抑制骨吸收坑形成,下调破骨细胞相关基因(如 CTSK MMP9 Oscar 等),阻断破骨细胞分化的各个阶段。

2 )抗炎作用

实验处理 :培养 RA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RA-FLS ), SINX 处理。

结果 SINX 显著降低促炎因子(如 TNF-α IL-1β IL-6 )的水平。

2 SINX 在体外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

实验处理: SINX 处理破骨细胞的转录组测序 + 破骨细胞实验验证 + 关节炎小鼠模型验证 + 细胞机制研究

结果: SINX 抑制线粒功能障碍基因(如 Cox5a Uqcrfs1 )的异常表达,减少 ROS 生成,来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具体机制是激活 NRF2/HO-1/NQO1 通路。

3 SINX 显著改善 CIA 小鼠的骨骼破坏

实验处理: 使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IA )小鼠模型,模拟人类 RA 病理特征。

结果 SINX 显著改善 CIA 小鼠临床关节炎症状,通过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抚平软骨和减少骨侵蚀改善病理变化,改善关节形态,抑制骨破坏基因表达。

图片

SINX 激活 NRF2/HO-1/NQO1 通路减少 ROS 生成,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从而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整体看下来,虽然指标做的很多,但有些环节没讲清楚,比如:

1 SINX 的直接作用靶点是?

文章中用的是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 PPI )网络 + 实验验证得出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是其分子靶标。但这种论证并不严谨。 PPI 网络主要描述的是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不是直接反映 SINX 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要找到 SINX 的直接作用靶点,需进一步验证。如,可以根据 SINX 处理前后的差异基因列表,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初步筛选与 SINX 结合蛋白,然后进一步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 SPR )、细胞热转移实验( CETSA )、 Bio-ATS pull-down 实验验证两者结合,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得出两者互作位点,构建结合位点突变体,看两者是否仍然结合。

2 SINX 的药效为何比 Sino 强?

SINX 是在 Sino 基础上改造,用于增强药效的。虽然文中也展示了 SINX 的药效确实比 Sino 强。但原因未解释清楚,是 SINX Sino 更稳定?还是与靶点的结合亲和力更强?他俩的不同之处在哪,为何要这样修饰改造?

如果把以上两个问题讲清楚,这篇文章该发到更高水平的期刊上。


联系Alice@解颐生物, 扫码备注:科研服务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