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线徐州  ·  突破 6000 个!徐州新能源车主看过来! ·  昨天  
蔚来  ·  你与春天的距离,就差一场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文艺评论】《歌手2024》,何以成为收视热点?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5-31 17:36

正文

导读

大型音乐综艺节目曾经是大屏时代的“宠儿”。然而数据显示,过去5年内音乐综艺节目总量不断下降,许多曾响亮一时的音综品牌相继进入沉寂期。但在这个五月,由湖南卫视、芒果TV打造的《歌手2024》再次让音综节目成为大小屏热点。



国民IP回归高光

让音综长视频变得有解


沉默四年之后再度亮相,开播即迎来国民IP回归的高光时刻。播出第一期后,观众反馈《歌手2024》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歌手”——完整的故事叙述、饱满的情绪表达、精良的影音效果以及对于歌唱水平的高要求。行业普遍认为,《歌手2024》之所能够回归高光,关键在于加入了全场开麦直播的新模式。


从技术角度来看,加入“直播”新模式的确是本次节目的最大亮点。事实上,早期的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十三亿分贝》都已经采用了直播,但为何《歌手2024》的“直播”模式能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这是《歌手2024》热播后,行业内的普遍思考。


首先,《歌手2024》依然保持着芒果台大型传统综艺的“精致”传统。无论是舞美设计、音乐编排、视听感受还是整体节奏,都是观众所熟悉的“芒果味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为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崭新体验,《歌手2024》首度引进了“沉浸式声音艺术”L-ISA音响系统,为节目品质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创作团队并未急于向易传播的短视频模式与移动端观看习惯全面妥协,也没有着急在节目中加入大量在线互动与碎片化分割,而是依然为每位歌手保留完整的故事线与情绪铺垫。


其次,《歌手2024》把“直播”与“事件性”相结合。正如《歌手2024》节目监制洪啸所言:“现在的音综需要有突破口、有升级,而直播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了真歌手、真演唱、真竞技,回归真实,能够给观众带来一次真实感的全新升级。”“只有直播具备时效性与事件性,才能唤回用户注意力在大屏上的聚焦。”这种“事件性”与“直播”的结合,能让《歌手2024》现场呈现出一种“精致”之下的“真实感”,音乐本身也具备了更原生态的魅力。


再次,《歌手2024》在本季节目中带来了全民互动的创新玩法。在发布会现场,音乐合伙人模拟歌手竞演直播,现场媒体体验了直播新玩法「歌手2024全民预测」,通过“全民预测”互动选出自己心中的竞演前三名。此外,在预热阶段,节目联合微博,发起“歌手2024请揭榜”全民举荐活动,网友可结合揭榜歌手名单,运用支持点赞的方式推荐自己喜爱的歌手登上舞台;节目还利用创新技术打造「云导播·多屏同看」玩法,为用户提供多机位、多角度直播画面,观众可以随心切换自己喜欢的机位。一系列创新玩法拉近了节目与观众间的距离,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最后,《歌手2024》以全程直播的形式贯穿整季竞演,以直播放大竞演的真实性、竞技性、戏剧性,保证节目的体验性和观赏性。这种方式对歌手来说是极具挑战与考验的,但也为观众带来一种更为残酷、激烈的沉浸式观感,刷新音综的大众认知。



多元共存的音乐交锋

更好地实现开放、包容和交流


五月初,《歌手2024》公布了最终歌手阵容。在音综赛道,首发阵容国内歌手人选并不新鲜,但意外的是,首期最大惊喜却来自于这份名单中最不被人熟悉的两个名字——两名外国歌手Chanté Moore(香缇莫)与Faouzia(凡希亚)。第三期亚当·兰伯特惊艳登场,让国内外歌手实力交锋的话题持续升温。



有趣的是,面对海外音乐人带来的感官冲击,就在国内网友纷纷讨论华语乐坛“究竟能不能打”时,《歌手2024》的云端国际大众听审和海外观众却对二手玫瑰、杭盖乐队等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演出充满兴趣。比如加拿大声乐专家Rozette在其发布的视频中,对于二手玫瑰的表演不惜溢美之词,直言“那独特的旋律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惊艳感……”。


诚如节目总导演张丹阳在采访中所言,多元共存就是《歌手2024》的另一个核心主题。今年国际唱将们的加入是节目的创新尝试,目的是让观众能感受到华语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交流。“我们要借助这个全民IP,呈现更多不同的音乐风格。邀请更多海外歌手,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开放、包容和交流。”


谋篇布局海外市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