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OpenAI 和 Grok 都在卷的 ... ·  昨天  
小众软件  ·  吵架包赢:利用 DeepSeek 在 11 ...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2]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微信,这次搞大事了!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07-09 13:05

正文

正当我写完今天要发的文章准备关电脑时,手机上收到了微信派公众号发来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是《微信公众号不支持修改标题》。


乍一看这不废话么,自从这产品上线后一直如此。 但转念一想,不对,他们这是反向吊胃口。


不得不说,微信的人还是懂流量的。


进去一看,果然,微信公众号改规则了,现在可以支持文章标题的修改。


具体规则上,支持标题 3 个字以内的修改,包括删除和替换。同时,修改标题后的文章会有特殊标记,像下面这样。



我觉得,微信这次真是搞大事了,而且我认为是一次非常好的更新。


看到这个更新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最利好的是那些以文章打开率为 KPI 之一的公众号小编们,这相当于给了他们一次重来的机会。


按照过去的逻辑,文章发出去就不能修改标题了,即便是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也可能因为一个标题的失败而错失流量。


对于广告主们来说,他们会在这种规则下极尽所能去弄出炸裂的标题,目标都是提升打开率。没办法,打开率决定了转换率的流量敞口。


因此,很多新媒体公司在最终确认标题时都非常谨慎,甚至开会很长时间做很多备选,最终都是为了得出一个打开率可能更高的标题。


在这种情况下,炸裂的标题党就让很多人嗤之以鼻。


这既是人性,也是商业的博弈。


或许你会担心,这个功能上线后是不是就加剧了标题党的恶化?


第一次发布如果效果不好,立马改一个备选标题,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打开率。


理论上,的确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微信团队也不傻,他们在功能设计上也是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决定打开率的确实是文章标题,但是打开率的大头其实是在第一次传播,也就是订阅号信息流推送里。


为此,微信团队在功能设计上规避了这种情况,已修改的标题只会在文章里、公众号主页、用户新收到的文章分享链接卡片上看到。


也就是说,已推送的订阅号信息流中的标题并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只有二次传播或者用户主动进入的场景下才会看到新标题。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挽救小编 KPI 一命了。


其次,既然这种改变有可能加剧标题党泛滥,那微信团队为什么又要上线这个功能呢?


我觉得,是先有治理,后有开放,再有增长。


按照这个逻辑,微信团队在很早之前就推出了一系列规则来治理标题党问题,也上线了一些功能。


当有了治理机制和约束规范后,用户的行为会发生收敛,此时再做一定程度的开放,让良币有调整发挥的空间,最终可以换来整体增长。


就像当初上线文章内容可修改时一样,这次上线标题修改也一定会有人担心,万一出问题怎么办?


我觉得,这种平台型产品一定会遇到类似的很多问题,但可能的问题并不是阻碍产品迭代的原因。


再说了,在治理机制足够完善的前提下,那些真搞事情的也早就被封号了。


当然,修改标题的场景有很多,比如错别字、敏感信息、表达失误以及吸引力等等。


不管是从哪个场景下产生修改需求,这个功能在正向场景下是能提供用户价值的。


事情都有两面性,对于靠标题数据评估 KPI 的小编来说,这个功能至少能救他们半条命,即便是二次传播场景下有用,但有了总归比没有强。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是一个早该有的基础产品功能,一个错别字挂在标题上不能动也是挺恼人的。


此外,对微信团队来说,变总比不变强,积极改变是好事,这样生态才能滚动起来。


步子大一点,机会就多一点。


推荐阅读:《 为什么没人吐槽?
················· 唐韧出品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