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今天的住房水平和曾经的可怕记忆,把中国最通情达理的丈母娘都搬到上海来,她们都不会比上海丈母娘更宽宏大量。
文|黄章晋
如果你问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有战斗力,恐怕很难有一致答案,但如果问什么地方的丈母娘最有战斗力,只要你上网一搜,这个问题就毫无悬念:
上海丈母娘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存在?网上描述她们的经典段子是这样描述她们的:
上海丈母娘,学名岳母,是一种传说中极其“凶猛”的生物……她们火眼金睛,做得了数据、看得了星座,测得了人格……让不少男青年“望而却步”,感叹“男追女,隔个妈”。
上海丈母娘和北京朝阳区群众是中国民间最有威慑力的两大群体,但上海丈母娘显然更让人闻风丧胆,只要你遵纪守法,眼睛雪亮的朝阳区群众通常并不会让你为难,但上海丈母娘则会让每个未婚男性心惊胆战:
未婚女婿无法满足上海丈母娘的要求,会是怎样的体验?
上海丈母娘的可怕,不但让在上海生活的未婚“硬盘”们心惊胆战,宽带山上的上海“男小伟”们也纷纷表示受不了。
今天,上海是今天中国最晚婚的城市。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与零点研究集团在 2006 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户籍男性结婚年龄为 31.1 岁,女性为 28.4 岁。而北京户籍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 28.2 岁,女性为 26.1 岁。
为何京沪平均结婚年龄差距如此显著?有著名网贴认为:“上海女性对对方要求太高,而北京女性相对妥协,主要是女方的缘故,加上房价因素,所以上海比北京更晚婚”。
一言蔽之:上海岳母对有无住房比北京岳母更苛刻。
但是,上海人晚婚现象似乎不能全怪丈母娘们——事实上她们比年轻人更着急——每个周末,上海人民公园、世纪公园都被老人们变成了代儿女相亲的露天交易市场,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让老人们发愁的人,恰恰大都是条件非常优越的白领。
如果上海人平均结婚年龄全国最高是因为上海丈母娘的缘故,从响应国家晚婚晚育号召来说,或许上海丈母娘和朝阳区群众一样都值得政府表扬。
但是,下面这个对上海丈母娘的指责显然是她们承担不起的:
相比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上海确实缺少创业文化(详见大象公会往期文章《上海为什么缺少创业家》),与其经济龙头地位严重不匹配。但是,在“动点科技”刊载的这篇文章中,影响上海互联网创新的五大因素中,上海丈母娘高居第二位。
▍原文《丈母娘文化,阻碍上海在互联网行业创新的五大因素之一?》
这大概是对上海丈母娘最没有道理的攻击了。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中,年龄在 20~34 岁的婚育旺盛期总人数为 731.97 万,其中 422.03 万为外来人口,上海常住人口中处于婚育年龄的人群,外地人与本地人约为 4:3,而本地户籍婚育年龄的男女性别比约为 1.06:1。
也就是说,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男性,一大半人的丈母娘根本就不是上海人。更关键的是,不管上海本地人是否是被“丈母娘文化”磨平了冒险精神,本地年轻人缺少冒险精神在京、穗、深也同样存在,因为这些城市的创业者主要都是外地人。
而且,有幸娶到上海女性的外地“硬盘”实在不多,虽然缺少统计数据,但不难判断数字不会太高。根据上海户籍政策,夫妇一方为外地户籍者,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满 10 年、年满 35 周岁,可准予其在配偶户口所在地落户。而 2010 年上海六普统计,因婚姻关系迁入上海户籍总人数为 19.23 万人。
也就是说,即使有一半上海的跨地域婚姻家庭,尚未将另一半的户口迁入上海,但考虑到还有一半是男性与外地女性结婚,所以,上海丈母娘招外地女婿的数字,与此数相差应该不会太大,即外地男性娶上海女性的,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毕竟上海与外地的文化习俗差异在那里摆着,即便外地“硬盘”们相对更有上进心,但上海丈母娘们显然更希望女儿安安稳稳嫁给上海男小伟,苛求外地女婿有房有车的实在是少数。
事实上,北京的情况与上海完全相同,不但北京丈母娘同样要求女婿有房有车,而且北京大妞们往往也爱强调只喜欢特爷们的北京小伙儿,对抠抠缩缩的“王德彪”们不太感冒。
但是,北京丈母娘的名声远没有上海丈母娘那么糟糕。
下面这个中国各地丈母娘战斗力排行,实在看不出上海与北京丈母娘有何区别。普天下的母亲,哪个不愿自己的女儿过得更好?
而 2017 年 2 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的《最新中国彩礼地图出炉》一文中,北京“20 万加一套房子”的彩礼甚至高于上海的“10 万加一套房”。按这个缺乏可信统计的说法,恐怕北京丈母娘才是最苛刻的,考虑到京沪房价和收入水平,北京丈母娘与上海丈母娘起码是平手。
但是,京沪两地丈母娘的要求相同,为何北京户籍人口的平均结婚年龄显著低于上海?
如果有无住房是影响结婚年龄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就有必要比较一下京沪两市户籍居民的住房水平了。
北京官方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3)》显示,北京户籍人口住房超过一户一套,如果不考虑一些特殊城市,北京户籍人口的自有住房率可以认为是全国大城市中最高的,基本达到一人一间,远远超过中国平均水平——2013 年社科院公布的数据,中国户籍城镇人口的自有住房率为 89.6%。
北京相对优越的住房条件,因为它是首都。仅“央产房”(即中央在京单位已购公有住房)这一个因素就足以让北京人均住房水平远远高于上海。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央产房总量约为 160 多万套。
而 2011 年上海户籍人口的自有住房率就从最高峰时的 82%下降到 70%以下,深圳的数字则是 76%,广州的数字是 72.8%。下表可以看到,这几个城市的平均结婚年龄排序与自有住房率高度相关。
▍中国十城市平均结婚年龄,数据来源:《 2006 年中国城市人群婚恋心理报告》
自有住房率仅仅是一面,因为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城市的居住水平。上海人不但自有住房率低,而且过去六十年来一直就忍受着全中国最恶劣的住房条件。那么,今天上海人均住房到底有多大?
不同机构发布的数字有很大区别。2010 年“六普”时发布的数字。上海城镇人口人均 27.25 平米(建筑面积),而《 2014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则为 35.1 平方米(建筑面积),折实用面积为 17.8 平米。
▍2010-2014 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
2015 年 4 月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字,上海常住居民人均建筑面积比《 2014 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字又有相当缩水:
无论哪一个数字,或许都应该与香港对比一下——在中国大陆人心目中,香港人的住房只能用惨和暗无天日来形容,那么“蜗居”的香港人的人均住房实用面积是多少呢?16 平米。
按照 2014 年公布的数字,上海人均居住实用面积只比香港大 1.8 平米,如果采信 2015 年公布的数字,按 2014 年同样折算率,上海人均居住的实用面积则会低于香港。
以上海人今天的居住环境和曾经的漫长可怕记忆,把全中国最通情达理的丈母娘都搬到上海来,她们都不会表现得比上海丈母娘更宽宏大量。
所以,请不要再说上海丈母娘最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