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房地产市场,利好利空消息隔空博弈,看似让人蒙圈的操作,实则直切主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字当头,就是要把地价、预期特别是房价控制在
一个稳定的合理区间
,既不能大跌也要防大涨。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就是既要托住市场然后逐步刺激,又要在市场头上高悬一把利刃,防止预期失控而引发的房价报复性上涨。
所以,我们看到了年后多个城市调控松动的消息,我们听到了北京上海房屋交易税费下调的传闻,我们看到了
交通银行在厦门首套房贷利率最低98折
的消息……我们看到了很多城市羞答答地拿出了珍藏在床底下两三年的“夜壶”。
这些微小的刺激动作,不断挑逗着买房人,体现到具体市场层面就是年后厦门二手房市场的回暖。当然,不止厦门,近期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楼市也出现明显回暖。
最近一两个月热点城市的楼市表现,已经基本达到了“稳房价”主题中“防大跌”的初步效果,此时,市场需要一把高悬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防止房价大涨。于是,杀伤力巨大但短期内难以落地的房产税,拍马赶到!
并且是出现在高规格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且是最近5年内连续3次提及,并且从2018年的“稳妥推进”升级为“稳步推进”,一字之差,杀伤力骤升。
再联想到上个月住建部发布的“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房产税落地的准备工作之一),房产税这把利刃离落地越来越近了的
预期和氛围
,逐步形成。
这就又回到了开篇所讲的:利好利空消息隔空博弈。那么,最终是夜壶更管用还是利刃更有效?
其实,这两个工具并不互相矛盾。
包括房产税在内的诸多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就是这把利刃,
最终必然会落地
,这是房地产体制、玩法、逻辑、本质最终要调整的方向和目标。但在高悬于头上未落地前,也就是房地产的玩法没有调整到位前(当下正是过渡时期,这个周期会有点长),楼市
如若出现阶段性过热现象
,象征性或实质性地在市场头上挥动几下这把利刃,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至于用一时藏一时的夜壶,在房地产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前,在楼市
玩法尚未根本性扭转前
,在调整过渡时期内,只要经济形势所迫,必然也是要适当地用一下的。
当下,正是不得不用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