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底,第89届奥斯卡又要给2016年的各大影片一个成绩单了。
今年的提名名单已经公布,《爱乐之城》以13项提名领跑,《月光男孩》和《降临》各8项,《海边的曼切斯特》和《血战钢锯岭》各6项。
如果你关注过四五年奥斯卡,就会大致了解奥斯卡的评奖套路。
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偏好,标榜不一样的价值观,到了奥斯卡,必须是走美式类型片化剧作套路的电影才有机会入围。
所以很多质量过硬的艺术电影,代表本国申奥了,也不可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就拿今年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来说,片子的品质上乘。
但颁奖季里依旧没多少人吃这套,就算最佳影片只给九个提名,都不多加一个给《沉默》。
可是这部让人看完之后,思绪良多的一部电影,真的需要推荐给你们!
沉默
Silence
他的导演是曾执导过《大西洋帝国》《禁闭岛》《雨果》《华尔街之狼》等作品的马丁·斯科塞斯。
在豆瓣上的评分偏低,却也难以掩盖导演为其12年制作的这个剧本的魅力。
《沉默》改编自著名日本作家
远藤周
作的同名小说。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附近的小村子。
在那个时代,信仰天主教的信徒,会被抓起来处以各种酷刑,直至弃教。
于是两个葡萄牙耶稣会的教士偷渡到日本传教,并调查恩师因遭受
「穴吊」
酷刑而宣誓弃教一事。
穴吊是一种把人耳后割一小块后,倒挂的刑罚。
因为割开的小口会一直流血,所以不会脑充血,人会听着自己的血一点点的滴尽而死。
听说恩师在日本被迫弃教,还在日本有了妻儿,和新的生活。
男主起先并不相信这些“谣传”,于是踏上了这一场“布道”之旅。
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
更是说明了天主教在日本的不适用性。
但是当他们第一次踏上了这片东方的土地时,各种苦难和挑战从未停止。
在德川幕府时代,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人只能在没有神父指引的情况下,偷偷地集会。
但是被发现举报后,他们就会面临着比杀头更痛苦的折磨。
这里的举报还有奖励机制——
一个信徒100银币,一个教士200银币,一个神父300银币。
这也导致了信徒中,人心的动摇,其中为代表的就是——
吉次郎
。
他会去向井上大人告发集会的事情,但是一转念就去向神父告解,以求得原谅。
其实两位教士刚登陆时,因为身体的饥饿,也犯了个小忌讳。
(没有饭前祷告,就狼吞虎咽了起来。)
反反复复,周而复之的信徒被折磨之后,教士们也开始对信仰有了动摇。
饰演男主的教士是
安德鲁·加菲尔德
。
刚从《血战钢锯岭》的日本战场歌颂完信仰,又在日本来了第二场布道。
他也凭借《血战》拿得了最佳男主的提名。
另一位教士是最近因《帕特森》而备受关注的
亚当·德濑弗
。
而两位教士的恩师则是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演
连姆·尼森
饰演。
片中,男主的思想转变还是受他印象。
而为了让这些传教者屈服,日本人选择的不是直接的折磨你。
而你间接地去折磨那些你的信徒——让你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你的面前流血。
两位教士根本没有能力去拯救这些信徒,唯有屈服、弃教才能拯救他们。
在一次次的对峙之后,男主也开始质疑起了上帝的存在。
为何上帝看着他的子民受苦受难,却选择了沉默。
直到男主见到自己的原来的恩师,他才开始意识到,在面临信徒被杀害的时候,其实自己也选择了沉默——
为了所谓的“荣光”、和“形式”,和去牺牲一些无辜的子民。
这样的沉默何尝不也是一种折磨?
丢弃这些,内心的信仰才是真正应该扎根于心的。
于是他选择了踩踏圣象,拯救了上主的子民。
后来他选择一辈子在日本官僚的监视之下生活——替日本人分辨那些有关宗教的一些外来物。
人们再也没有听过他祈祷,再也没有看过他拿过信物。
但,我想,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他更加坚定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