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菜场里的“水果战争”:猜猜最赚钱的水果是什么?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4-12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我们来聊聊水果行业的消费观察。

本文作者是著名的零售咨询顾问,消费行业专家 黄碧云老师

可能好多人是奔着标题里的问题来的,咱们不卖关子先揭晓答案,最赚钱的不是牛油果,也不是阳光玫瑰,而是, 蓝莓

至于为什么,咱们下面详细 说说
作者:黄碧云
来源: 得到App 《得到头条》


01

水果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 日用而不知 。说的是有些东西明明很重要,很高深,但因为离日常生活太近,反倒容易被忽略。
相信看完黄碧云老师的水果行业调研,你也有这个感觉。你可能很难想象,菜场里再平常不过的水果,它背后的整个产业链居然已经进化到了让人惊讶的地步。
第一,我们吃的水果,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黄碧云老师说,有一组确定的趋势,这就是, 水果的体积一定会变小、单价会变高,而且每年都会出现网红爆品。简单说,更小、更贵、更网红。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因为育种技术成熟,加上水果产业全球化,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新品种,这就导致水果的品种越来越多。 而人们在家经常有用果盘的习惯。因此,要想挤进消费者的果盘,体积就必须得变小。比如2024年,在苹果中走红的,就是个头比较小的鸡心果。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原因, 这就是国家设定的18亿亩粮食耕地红线。因为卖水果比卖粮食赚钱,就会有大量的农民改种水果。 但假如这样的情况太多,粮食供应就会出问题。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因此,国家设定了一个粮食种植底线,18亿亩。很多土地因此开始“退果还粮”。而且优先退果还粮的,往往是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平地。
这么一来,水果的种植就更多地被转移到坡地或者高山上。而在高山种植水果,对耕种技术要求更高,而且难以使用大型机械。高山和坡地昼夜温差大,要想把水果种好,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呵护。但好在,这样的种植环境也能让水果的口感更好,更脆更甜。
简单说, 在高山坡地种出来的水果,成本更高,品相也更好。 无论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看,它都值得卖上更好的价钱。同时,从经济效益看,同一棵树,结10颗小果要比结2颗大果经济效益高。
因此,结合前面种种因素,黄碧云老师说,水果变小变贵,是个必然趋势。而且既然水果的种植面积有限,就肯定不能什么都种。 最好的策略是打造一个单品,集中精力做好一款大热的网红水果。
毕竟,一个单品关系到一个地方千家万户种植者的收入。因此他们会倾尽全力去做好这个单品。这也就导致,未来的市面上的水果,每年都会出现明星产品。
比如,这几年的果冻橙、耙耙柑、阳光玫瑰,等等。你看,是不是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爆品出现?
02
爆品水果是怎么被打造出来的?
那么,这个爆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我们以市面上最赚钱的水果为案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坊间有个说法,国内水果看云南,云南一直是国内最重要的水果种植地之一,很多引进水果的国产化,就是从云南开始的。那么,云南水果里最赚钱的是哪一种?这里说的最赚钱,指的是它的毛利率。
开头就揭晓过答案,是蓝莓。蓝莓赚到什么程度?连国内原来最大的农药公司之一,诺普信,都不卖药,改种蓝莓了。
为什么蓝莓赚钱? 因为它完美地满足了超级水果的全部要素。 超级水果这个概念,2004年起源于美国。当时是美国有两位食品行业分析专家,朱利安·梅尔廷和卡尔·克劳福德,一起写了一本书,叫 《成功超级水果战略》 ,也被称为水果产业的圣经。
所谓超级水果,需要满足6个标准。 感官诱人、新奇、方便、供应量可控、有潜在健康益处,以及配套全方位的市场营销。 注意,多数水果都至少能满足其中一两点,但能全部满足的不多见。蓝莓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这条, 有潜在健康益处。 蓝莓是2014年被引进中国的,当时正好智能手机爆发,人们盯着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蓝莓就宣传有护眼功能。早期进口的蓝莓品种,口感上其实偏酸偏软,并不符合咱们中国人对脆甜口感的偏好。它初期能在中国市场扎根,靠的就是宣传有护眼功能。
再比如, 方便。 蓝莓是为数不多的,清水冲洗后马上就能吃的水果。这是因为蓝莓的外表有一层果粉,就是看起来像霜一样的那层东西。这不是什么脏东西,而是高糖类水果特有的糖醇类分泌物,它能起到保护水果的作用。
蓝莓标普上果粉分布越均匀,说明越新鲜。而果粉可以帮蓝莓防病虫害,因此蓝莓用清水冲冲就可以直接吃。这也是为什么蓝莓包装盒上都有几个小孔,就是用来冲洗滤水的。同时,蓝莓个头小,不粘手,就又多了一层方便。
再比如,全方位的市场营销。在这里咱们不看营销方法,单看后续的营销空间。要知道,尽管蓝莓在中国卖了很多年,但国内的人年均蓝莓消费量只有0.26公斤,美国是2.63公斤。这也许说明蓝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03
打造爆品水果的公式,你值得拥有
注意,前面说的这些标准是结果。那么回到最初,怎么满足这些标准呢?
在这里,黄碧云老师总结出了一套打造爆品水果的公式。
爆品水果=依消费者需求选种育种+最合适的种植区块+全产业链支持
首先,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选种育种,这考验的是种植者的用户洞察能力。
比如蓝莓,前面说过,原本引进的品种口感偏软,而咱们中国人偏好脆的口感。于是,本土的种植者就开始优化育种,像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种植的蓝莓,更大更甜更脆。还有叮咚买菜上的红河山谷波波脆蓝莓,是按杯出售,每杯100克,从2023年初上市到2025年3月初,两年卖出去280万杯。
过去我们总说色香味形,这是食品的四大基本质构。但现在, 这四个维度都卷得差不多了,于是人们就开始重视口感,口感也被称为第五质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奶茶喜欢加爆珠,它本身没味道,但能增加口感。
再比如,果冻橙为什么会火?是因为现代人喜欢玩手机,而以前的橙子需要用刀切,拿在手里就会沾上果汁,弄到手机上就很麻烦,于是,人们需要的就是一款又好吃,又好看,并且容易剥皮,不会弄湿手的橙子。于是果冻橙就火了。
再比如,耙耙柑,这个品种的学名叫春见,是清见脐橙和F-2432椪柑杂交的品种。这个品种的早期是从日本引进的,但是日本的品种,外皮的含水量比较高,剥皮时会弄湿手,于是国内又做了育种改良,降低了果皮里的水分,让它吃起来不会弄湿手,不耽误你一边吃一边玩手机。
你看,谁能想到,一款水果的改良方向,居然是被玩手机推动的?
其次,有了好的品种之后,还要选择最合适的种植地。
因为合适的种植地不仅意味着品质,还能提供稳定的产量,产量稳定,成本才可控,产品才能有竞争力。
比如云南蒙自的蓝莓,蒙自地处云南红河,日照稳定在每天7到10个小时。而且蒙自有自己独特的种植方式,用的是椰壳碎加碳泥混制的土壤,不容易产生病虫害,同时使用了大棚种植来调整温度和湿度,这就确保了产量稳定。
最后,一款网红水果还需要有全产业链的加持。
毕竟,从育种要销售,中间涉及很多环节。这时外部力量的加持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为什么2020年之后的网红水果特别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在疫情之后,各地政府为了提振农业消费,开始在直播间售卖当地的特产水果。月露香瓜、阳光玫瑰、突尼斯软籽石榴,在那几年的热度都很高。其中就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加持。
04
国内水果行业面临哪些挑战?
当然,在发展的同时,国产水果也面临一些挑战。
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我们就说说国内水果行业的挑战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向?
目前, 水果产业比较普遍的挑战有两个,保鲜与人工成本。
首先,保鲜。
你知道为什么夏天水果店都在卖西瓜,甚至很多摊位只卖西瓜吗?不仅仅是因为西瓜应季,还因为西瓜容易保鲜,方便运输。而很多水果,尤其是浆果类,在夏天就不容易保存,一旦破损很快就会腐烂。没错, 很多卖得贵的水果,都不是因为产量低,而是保鲜难。
而解决保鲜问题,主要靠技术加持。比如,控制好采摘时间,在水果成熟之前采摘,这就给运输留出了余地。再比如,把冷库建在种植基地旁边,还有使用各类新技术等等。
其次,人工。
因为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在变少,种水果的人也在变少,稀缺导致涨价,因此水果的人工也在变贵。怎么办?这也需要靠技术加持。
比如,黄碧云老师采访了极飞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极飞科技主攻的就是农业无人机。龚槚钦说,无人机监测、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机打药,这些技术的效率都要远超人工作业。
最后,看结果。
前面说了这么多国内水果行业的创新,那么这些创新的成果怎么样呢?说一个数据,在目前的消费者调查中,有57.3%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水果质量有保证,有56%的消费者认为很多国产水果的品质,已经超过了同类的进口水果。
换句话说,国产水果这些年,确实越来越厉害了。下回你再逛超市,逛菜市场的时候,或许可以留意一下水果摊位。 那个小小的水果背后,没准有一张很奇妙的创新网络。
好,以上是我为你转述的,来自黄碧云老师的本期消费观察。注意,黄碧云老师关于水果行业的调研很多,我们今天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假如你想探索更多,推荐你关注黄碧云老师的得到知识城邦。
同时,黄碧云老师也是得到新商学的常驻老师,你也可以通过得到新商学关注黄碧云老师的最新授课。

👆👆tips:敬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您关注了我们,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罗辑思维”名片,设为星标⭐️,文章每天会自动推送哦!

推荐阅读

如何脱离“有毒”的关系,重建自我?

04-06 走出黑森林:自我转变到旅程

今年一季度好用的AI工具,我们选出了这6个

04-05 2025春季的AI产品好用榜

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04-04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把每一个十年,都活成新的青春期

04-07 不认命,向天再借5 00年?

新商学4月增长大会,我们把 黄碧云老师 也请来了。脱不花曾经形容她,“只要跟住黄碧云研究的课题,盯住她行动的方向,就能进入一个接地气、有机会、可入局的商业小宇宙。”


原来做生意,必须找旺铺,黄金口岸,成功一半。后来有了平台,流量靠竞价,用户靠买量。现在,黄碧云老师说, 不靠选址、不烧流量,学会新玩法,门店也能高效获客。竞争太凶猛,必须得跟黄老师学点新打法!


4月19日,她将带来5个获客新招数,大江南北不同行业的N个案例,总有一个给你启发,赶紧预约直播。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得到头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