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何日君么么哒
写自己爱写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何日君么么哒

从《金瓶梅》里“偷情”描写说起~(上)

何日君么么哒  · 公众号  ·  · 2017-08-15 00:00

正文



说起《金瓶梅》的偷情,其实都挺搞笑的。


今天说西门庆跟宋惠莲偷情的一截。


宋惠莲是仆人的老婆,西门庆让潘金莲想办法,挪个地方出来让两个人欢合,潘金莲不允,于是两个人有这么一段对话:


西门庆道:“既是你娘儿们不肯,罢!我和他往山子洞儿那里过一夜。你吩咐丫头拿床铺盖,生些火儿。不然,这一冷怎么当。”金莲忍不住笑了:“我不好骂出你来的,贼奴才淫妇,他是养你的娘?你是王祥,寒冬腊月行孝顺,在那石头床上卧冰哩。”


看《金瓶梅》,不得不崇拜潘金莲的语言天赋,这淫妇也就会唱几个小曲儿的水平,西门庆流连李桂姐家的时候,潘金莲让书童给带的相思诗词也是写得挺尬的,类似于夜夜想啊,天天等啊,天杀的我的哥哥你怎么还不回来这种水平....但是语言天赋跟受教育水平是两码子事啊。

比如这一段,嘲笑西门庆的急色,潘金莲随便打了个比方,就让人笑喷,王祥卧冰求鱼奉养其母,等冰块裂开捉鱼回去给他后母吃,表儿子孝顺,潘金莲把这个典故引到这个语境里就特别反讽了。人家王祥冷缩缩的在冰块上是为了尽孝,你西门大官人急翘翘的往雪洞里藏,是为了私通人家的老婆...


可以说,这么精妙的比喻,翻遍整本书,你都没法在西门庆的大老婆吴月娘嘴里听过一句半句,很多看《金瓶梅》的人都不喜欢吴月娘,于是有人抱不平了,西门庆几个老婆,只有吴月娘相对有个人样,不通奸不淫乱,为啥还被如此苛刻的对待,西门庆不爱也就罢了,读者也不爱?

因为人们评论一个人尤其是文学作品里不相干的人,大都喜欢“风流有趣”的恶人,而不喜欢愚笨的好人,可以说,在不相关的时候,不伤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的时候,人们很少看“ 道德 ”这种东西。

人们最喜欢一边贪“好人”的便宜,一边心里看他们不起。

以潘金莲的贫穷出身,以及已经被西门庆得手多时,性方面已经不具备新鲜感的情况下,到临终西门庆还多少有些记挂她,跟她伶俐风流的个性脱离不了关系。


而且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讽刺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中国文学作品这么多年来都强调“忠孝”二字,到了《金瓶梅》这儿,冷眼旁观,看你们装逼。


在这种挖苦上,还有个人也非常擅长这一套,把“严肃命题”瓦解,变成高深的挖苦,李渔。


《肉蒲团》就写了老学究老爷养了个小学究女儿,这姑娘天天在他爹的教育下天天看什么烈女传啊这种正经书,后来经过丈夫的开导,渐通人事,后来丈夫外出了,这姑娘春心寂寞,想着还是看点书,但是实在是对爹爹当年教导的那些书不感兴趣了,还是对丈夫教的那些《春宫图》比较有兴趣,姑娘就纠结了,觉得自己这样不好,纠结来纠结去,想通了,说,女子在家从父,那出嫁么,自然是从夫的了,在家可以看烈女传,嫁了后,看《春宫图》,天经地义啊。


这里是类似的艺术手法, 对儒家提倡的那套规则,大加嘲讽一百遍啊!一百遍!


很多人说看《金瓶梅》和看《水浒》会对西门庆这个人截然不同的感觉,《水浒》里我们会怕他,很脸谱化的恶人奸夫,但是《金瓶梅》则不,看 这本书有时候你简直替他尴尬, 比如这一段,一家之主的西门大官人想解决下色欲需求,还得低眉低眼的去跟一丘之貉的小妾潘金莲商量,碰壁后,也是亏得他还能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完了还要眼巴巴的叮嘱,得帮忙生火啊,不然我要冻死去。


西门庆的“ 尴尬 ”全书比比皆是。


比如在妓女李桂姐跟前吹牛,说自己把几房妻妾都管的服服帖帖,李桂姐就让他去把潘金莲的头发剪一截下来(古人的头发受之于父母,很珍贵)西门庆于是回家就先发制人,冲到潘金莲房间里,拿条马鞭发脾气状,想吓唬她剪头发,然后潘金莲往地上一跪,哭得花容失色,说我是哪里错了,你这样脸白脸红的。春梅(潘金莲的丫头)也跟着帮腔,西门庆脾气发不下去了,只好又把她拉起来“儿啊肉啊”的哄着,又撒谎说要她一缕头发做网巾什么,潘金莲说,你要我给你做嘛。西门庆又七哄八哄,哄了一晚上,总算把那头发搞到手了,第二天到李桂姐那儿去,他给她看了说,你看了后,还是把那头发还给我吧,不然她又要揪着我问的。又被李桂姐一顿奚落,不能出声,只能在那干笑。


西门庆在外面混官场的尴尬就不多说了,就说李桂姐一个妓女,以及潘金莲一个小妾,两个明明弱势于他的人,都常常让他无所失措,夹在中间搞的两头都是包。


再说李瓶儿生了官哥儿,吴月娘给说了一门亲,西门庆嫌疑对方不是正室所生,结果潘金莲抢白说,哎哟,说得好像官哥儿是正室生的一样呢。西门庆一听,气得一蹦三尺高,把潘金莲往死里打,贼淫妇,要你插嘴了,要你说话了?


“尴尬”这种感情,其实极具有力量, 涵盖人生太多的东西。

比如孩子问父亲,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开跑车来学校接我,而你没有?

比如像刘晓庆这种60岁了还要演黄花闺女的不服老。

比如多年不见的旧朋友,大家都在悄悄看表,跺脚指望着时针每一圈只有三个钟,走得越快越好,但是表面上还彼此强颜欢笑。

比如当年是同窗好友,今日分上下级....

比如两个熟人进同一个剧场看戏,一个看680的前排,一个看80的山顶座...


喜怒哀乐,生死荣辱,这些个字的分量太重了,反而不那么常见,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尴尬”伴我们前行。

这“尴尬”甚至不分贫富,弱势与强,但凡是人,总要跟这个打打照面。


西门庆这个人物的巧妙,刚好就巧妙在这儿,其实他不让人怕,也不让那么让人憎,主要是让人尴尬。

他是普通人的一面镜子,从他那些啼笑皆非的或者自找的或者情不得已的“尴尬”境遇中,我们与他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之前我朋友跟我约了个电影剧本(当然,我没写出来,2333~),大纲是一个从小被母亲抛弃的女儿长大后见了母亲的面,我当时琢磨她的心理,是憎恨,是痛苦或者是什么?我想不出来,后来我去问我小姨,她跟她的女儿也是从小分开后来团聚的,我问她再见到女儿是什么感觉,她沉默了下,说是尴尬,哪怕只是想拍拍她的肩膀,也觉得手不自在。

那一刻,我方领悟,对了,这就是《金瓶梅》的艺术。


(上)更新到此,下次接着聊《金瓶梅》系列。

(穷,麻烦帮我点击底部广告,谢谢啦!)








点击查看我写的《金瓶梅》系列评论:

高晓松讲《金瓶梅》讲得如何?值不值得追?

《金瓶梅》里“啪啪啪”跟普通黄书的区别~(上)

《金瓶梅》里“啪啪啪”跟普通黄书的区别~(中)

《金瓶梅》里“啪啪啪”跟普通黄书的区别~(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