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投研情报群招募
独角兽智库发展至今,历时
9
年,积累了大量资源,也和顶尖投研资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经过今年近一年的产品测试,小范围会员服务近两年。
九月精准把握住了
行情的反转、
券商、信创
等板块机会,个股
银之杰、天风证券
等
现开放体验名额,加微信
:itouzi8888,
文末有二维码
11
月
PMI
:
50.3
,预期
50.2
,前值
50.1
,
8
月见低点以后连续
3
个月回升,
PMI
的连续回升跟
9.26
政治局会议推动政策加码有明显关系,尤其是带动股票市场反弹以及企业居民信心的短期恢复。
中小企业
PMI
明显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0.9%
,比上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
PMI
为
50.0%
,比上月上升
0.6
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小型企业
PMI
为
49.1%
,比上月上升
1.6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由于
PMI
是中国经济最核心的经济领先指标之一,其不断的企稳往上走,无论是对资本市场,还是企业家信心亦或者是对进出口企业结售汇进而引导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当然未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观察其持续性如何。
重要分项:企业生产连续好转,新订单指数开始逐渐企稳反弹,新出口订单降幅收窄,看上去都在好转,但是这里面最核心的,也就是大家关注最多的出厂价格指数依旧在下滑。
11
月
PMI
刻画的经济特征也符合当下的预期:随着政策的推动,生产开始恢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信心好转,新订单慢慢好转,但是由于基建以及地产等建筑业投资受制于房地产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依旧在回落过程中,而服务业的动力恢复缓慢,居民消费资产仍旧需要宏观经济进一步好转,这也急不来,肯定是需要明年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很显然这份数据是有好有差,制造业强,服务业弱,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经济仍旧以制造业为导向,超预期的数据会给市场带来更好动力。尤其是接下去
12
月份到明年
3-4
月份都是各种政策逐渐落地的时间段,市场短期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数据,而依旧是政策力度是否能够超预期。
从
PMI
分项我们大致能够看出目前制造业的情况:新订单慢慢好转,出口订单承压缓解,生产在继续扩大,库存去化,但是价格卖不动,这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压力没有较大幅度改善,依旧在卷。通俗一点就是:年头忙到年尾,一算没赚钱。大家最怕的是这种情况,当然等价格指数真正的好转了,资产的价格跟企业的盈利可能出现本质变化,现在还是在逐渐的转向的过程中。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大幅度走弱,这意味着跟地产以及基建相关的新开工投资,施工依旧偏弱,对中上游的商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今年没项目,明年就没有需求,明年的地产投资可能还是对经济有相当的拖累。
核心观点:
11
月
PMI
延续回升、连续
2
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各分项也普遍回升,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反弹较大、也即需求端连续两月改善,指向整体经济景气持续修复,预计四季度
GDP
将升至
5%
以上。短期紧盯
3
点:
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政策定调、年内政策的接续、特朗普可能的关税升级。
1
、整体看,
11
月制造业
PMI
继续回升
0.2
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扩张区间,略高于预期、持平季节性。
2
、结构看,除了价格指数回落,其余分项多数回升;这与
11
月地产、基建、汽车消费等高频数据普遍反弹相互印证,指向
9
月以来一揽子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3
、往后看,四季度经济持续修复,短期关注
12
月两大会议。。
>
基本面看,近期高频数据指向内需持续修复、政策效果的持续性较强,叠加抢出口影响,预计四季度
GDP
将升至
5%
以上,全年
5%
左右的
GDP
增长目标有望完成;
2025
年
GDP
目标可能仍定
5%
左右的偏高水平(
4.5%
以上应是底线目标)。
>
政策面看,我国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短期紧盯
3
点:
1
)
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对明年的政策定调,预计
2025
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史上最高;
2
)年内政策的接续,包括提前下达
2025
年部分专项债额度,新一轮设备更新和消费补贴政策;
3
)特朗普可能的关税升级。
4
、具体看,有
5
大信号:
>
供需指数均反弹,需求回升幅度更大。
>
进出口订单均回升,
11
月出口增速可能仍高。
>
价格指数小幅回落,预计
11
月
PPI
同比
-2.4%
左右;库存低位反弹。
>
中小企业景气反弹,就业压力仍大。
>
服务业延续温和扩张,建筑业景气降至收缩区间。
11
月制造业
PMI
回升幅度弱于季节性,而剔除
“
供应商配送时间
”
逆指标影响后,实际
PMI
涨幅扩大。
2017
年来,
11
月制造业
PMI
较
10
月平均上涨
0.4
个百分点,而今年
11
月制造业
PMI
仅较上月回升
0.2pct
。
PMI
表现偏弱,主要是天气因素消退导致供应商配货指数回升。剔除该逆指标影响后,实际
PMI
涨幅扩大,边际回升
0.4pct
至
50.4%
。
拆分结构看,制造业需求加快修复,内需、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明显改善。
制造业
PMI
指数回升主要源于需求端,
11
月新订单指数回升
0.8pct
至
50.8%
,回升幅度好于往年同期(
0.6
个百分点)。
其中,内需订单指数涨幅显著,环比上升
0.8pct
至
51.2%
。
新出口订单环比增加
0.8pct
至
48.1%
,可能与供应链境外重组、新模式下的
“
抢出口
”
有关。
内需走强主要源于
“
两新两重政策
”
加速落地,支撑消费品、高技术制造业景气回升,但地产投资仍拖累高耗能行业
PMI
走弱。
分行业看,消费品制造业
PMI
涨幅显著
(+1.3pct
),或与
“
两新
”
政策加速落地有关;
高技术制造业
PMI
环比增加
1.1pct
,主要受
“
两重
”
项目加快投资的提振。
相比之下,地产投资较弱,拖累高耗能行业
PMI
回落
0.1pct
。
展望后续:
企业预期积极改善,政策也对需求形成支撑,但关税提前加征的风险增大,后续仍需关注增量政策的对冲效果。
11
月,企业预期继续转好,制造业与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环比分别回升
0.7
、
1.1pct
至
54.7%
、
57.3%
;
且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内需整体保持稳健修复。
但近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
10%
的税,加征节奏、范围与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出口风险加大,后续仍需关注增量政策对加征关税的对冲效果。
常规跟踪:制造业景气上行,非制造业PMI位于临界点。
制造业:
制造业产需回升,
PMI
延续上涨。
11
月,制造业
PMI
延续上涨,环比增加
0.2
个百分点至
50.3%
。
主要分项中,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新订单指数边际分别上行
0.4
、
0.8
个百分点至
52.4%
、
50.8%
。
此外,原材料库存持平上月(
48.2%
)、保持韧性。
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指数贡献为负,环比分别减少
0.2
、增加
0.6pcts
至
48.2% 50.2%
。
需求修复带动企业采购活动回升,制造业库存有所回升。
11
月,外需改善幅度大于内需,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增加
0.8pct
至
48.1%
,在手订单、进口订单指数涨幅相对较小,环比分别增加
0.2
、
0.3pcts
至
45.6%
、
47.3%
。
需求好转下,采购量指数涨至扩张区间,环比增加
1.7pct
至
51%
;
,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增加
0.5pct
至
47.4%
。
非制造业:
服务业景气持平前月,非制造业
PMI
位于临界点。
11
月,非制造业
PMI
边际下滑
0.2pct
至
50%
。
其中,服务业
PMI
持平前月(
50.1%
),其中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
1.4pct
至
46.4%
。
建筑业生产进入淡季,
PMI
指数
降至收缩区间,环比下滑
0.7pct
至
49.7%
。
主要分项中,新订单指数仍处收缩区间,持平前月。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
11月29日截图
独角兽投研情报会员服务
服务概述
现在的
A
骨市场,风格切换极快,不论是做赛道成长、风口波段、价值投资、龙头打板、技术短线都处于短暂有效,大多数时间亏损的情况,只有一点持续有价值,那就是快人一步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会是财联社的新闻,不是知识星球的调研纪要、更不会是公社的吹票逻辑。
服务主旨
提供各种快人一步的投研信息,让你明明白白知道盘中异动。
情报来源
独角兽智库投研情报团队已经根植在大
A
各个生态阶层:
1
:公募核心圈,提前获取公募看好的大方向和主攻领域。
2
:券商分析师圈,深入各大券商核心客户群,提前获取券商主推逻辑。
3
:游资核心圈,在游资大佬的小圈子有一席之地,提前获取大资金动向。
4
:产业链圈,各个新兴产业技术核心圈子,提前挖掘技术变革推动的
A
股炒作逻辑。
服务内容
1
、大资金抱团动向
2
、集合竞价龙头早知道
3
、先手小作文
4
、券商主推方向及逻辑
5
、市场的机会和风向提示
6
、个骨和行业避雷
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