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此处主要有电影评论、文娱时评、影视人物评传等,由国内各位一流影评人轮流执笔。创办者为《电影世界》《看电影》《大众电影》的几位前主编,经常自己就吵起来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网  ·  DeepSeek爆火,超两千个山寨网站已出现 ... ·  2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及周边9个爬山好去处推荐 ·  4 天前  
大华那点事  ·  万里招4人…税后约5万/年!信息采集员招募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欧美大反派的无聊反衬着我们的先进文化 | 大宝剑专栏

枪稿  · 公众号  ·  · 2021-05-16 19:30

正文

《指环王》重映,坊间有一部分看法是该系列无聊又拖沓。


爱唱反调的大宝剑老师这一次也很认同这个观点。


他觉得从魔君索伦的无聊无趣之上,就能读出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众所周知,索伦挺无聊的


文/大宝剑



01



《指环王》里的大反派有点无聊。


肉体已死而精神长存的索伦,在中土发动了一场世界大战,半兽人和兽人在这位独裁者的英明领导下,无坚不摧,人族、矮人族和精灵族看上去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整个世界就要沦陷了。


可问题是,索伦干嘛要发动这一场世界大战呢? 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得到什么?占领了整个世界以后他想干嘛?他要建立他的理想国吗?他有自己的主义吗?


干脆的说,索伦的意识形态到底是什么?


想不出来吧。


至少在电影里,他是没有主义和纲领可言的。 他纯粹是为了反派而反派,为了杀戮而杀戮,为了邪恶而邪恶。他就是恶本身。


这样的反派,符号化了,工具人了,层次可不够丰富哇。


电影中的魔君索伦,似乎是“无聊”地挑起了几场世界大战



02



不止是《指环王》如此,《正义联盟》里的反派也是如此。


《正义联盟》里的大反派是达克赛德,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是所谓的“反生命方程式”,这个方程式有什么用呢?据说,可以消灭所有的生命。


可是,消灭所有的生命,对达克赛德来说,又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达克赛德和索伦一样,纯粹是为了毁灭而生的。至于为什么要毁灭,他们自己可能也搞不太清楚。毁灭就完了。


《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同样也是为了毁灭生命而生,只不过,他有一个似是而非的革命纲领:宇宙太拥挤,生命太多,减掉一半才成。


其实,这个伪科学的纲领就是为了掩饰灭霸那不可名状的“杀戮欲”。这位大反派和DC及《指环王》的大反派都是一样为毁灭而毁灭的,只不过,漫威试图用“马尔萨斯”来给他增加一点丰富度而已。


《正义联盟》里的大反派 达克赛德,亦是单纯为邪恶而邪恶


再说《星球大战》,在我看来,它里面的大反派不是达斯·维达,也不是皇帝,而是所谓的“原力的黑暗面”。是“原力的黑暗面”把达斯·维达从一个大好青年变成了一个邪恶的反派。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好莱坞这些顶流的故事,大反派都如出一炉般的工具化,符号化了呢?为什么这些邪恶的反派都缺乏革命纲领,都缺乏政治主张,都只是为了杀戮而杀戮,为了毁灭而毁灭呢?


反派的人物弧光呢?深度呢?维度呢?



03



东西方对比一下,会看得更清楚。


人们常说《指环王》是西方的《西游记》,那不妨来看看《西游记》。


我们的《西游记》就没有西方世界那种毁天灭地的反派。 唐僧西行取经,一路上的确遇到不少妖精,可是,那些妖精基本上都不想多杀人,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吃上一口唐僧肉,然后好长生不老。


想要的并不多。


《西游记》中的妖怪都非常务实,只想吃上有长生不老功效的唐僧肉


而唐僧这个“降魔人”,也并非像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里那样, 一路上并没有抱着铲除邪恶的愿景在前进 ,他的愿景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取到真经之前,可千万不要被妖精吃掉。


其实,唐僧取经这件事本身,本来是可以走西方的叙事规范的。


东土大唐某种邪恶流行,生灵涂炭,为了拯救生命,唐僧必须去西方取得某件宝物(经文),他像《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收集宝石一样去收集很多册经文,当他终于集齐了这些经文,他可能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一股神秘的力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乾坤扭转,玉宇澄清。


遗憾的是,《西游记》并不是这样的。到了这本小说里,“取经”反而成了希区柯克所说的“麦格芬”,“取经”一点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事,说了不止三遍,那就是唐僧不能被吃掉。


《封神榜》中的纣王,也仅是一介凡人与暴君,而非试图毁灭一切的邪恶力量


《封神榜》,也是顶流故事。


《封神榜》里的反派是纣王和支持他的仙人们,可是,纣王又能坏到哪里去呢?无非是酒池肉林,剖比干之心,食周王之子,无非是个大暴君而已。


纣王可绝对不会心心念念要毁灭所有的生命,道理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生命都毁灭了,对他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干嘛和韭菜过不去呢?


纣王的支持者申公豹和截教众人同样也不是索伦和达克赛德这样 毫无理性的破坏者 。他们的诉求都非常的现实主义,申公豹的诉求是打败姜子牙,证明自己才是师父的好徒弟,而截教众人,单纯就是和阐教争地盘而已。


其实,华语顶流的故事,它最核心的冲突,往往不是要和一个毁天灭地的黑暗反派斗争,往往不是要争取自由和光明,而是,争地盘。


国内知名的传说故事中,敌对力量如申公豹姜子牙、不同教派,所争的都是极为现实的事物


《封神榜》是阐教和截教争地盘。《西游记》是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争地盘。《三国》和《水浒》更不用说了。


华语的另一支顶流金庸武侠,同样如此。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无论是《笑傲江湖》,还是《射雕英雄传》,或是《天龙八部》, 这里面的反派,往往都是有具体的政治理想的 。《笑傲江湖》里的残疾人岳不群,他的理想是统一五岳剑派,进而当上武林盟主,一统江湖。


欧阳锋算得上《射雕英雄传》里的头号反派,他的理想也无非是打败东邪南帝北丐中神通,成为高手中的高手。至于《天龙八部》,丁春秋和鸠摩智,更是坏不到哪里去。


金庸小说里反派的诉求,往往是夺得武林秘籍,成为武林盟主。 虽然小说里往往会出现“邪教”,但这里面的“邪教”绝不会索伦和达克赛德这样的邪教,绝不会是为了灭世而灭世 ,往往到了小说后面,你会发现,“邪教”比所谓的“名门正派”还要正派。


《射雕英雄传》 中的欧阳锋,理想无非是成为武功第一


从上面几个例子能看出,华语的顶流故事和西方的顶流故事,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人们常说“文化差异”,这就是“文化差异”。



04



为什么会有这种文化差异呢?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在我看来,无疑,这和宗教有深厚的关系。


西方文化受犹太-基督教的影响非常之深。 基督教有非常明确的二元对立,天使与魔鬼,善与恶,光明与黑暗。 在这样的二元对立中,是无需也无法去探寻恶的心灵,恶的动机,恶的理性的。恶是恶本身,恶本身就是符号化,工具化了。


更何况,《圣经》中还有世界末日的说法,七个天使吹响号角,然后世界就GG了。在这样一种文化中,不需要质疑纯然的恶的存在。


正因此,在我们看来,索伦、达克赛德之辈,有工具化符号化的嫌疑,然而,对西方的受众来说,这样没有什么不妥,是恰如其分的,是完全能理解能共情的。


巴洛克画家雷尼所作《米迦勒》,描绘天使长战胜撒旦的画面


东方文化里,是没有给这样的恶留下一个位置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儒家文化中,没有这样纯粹的恶存在 ,一方面,儒家“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是不吃“天使”与“魔鬼”这一套的,另一方面,儒家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有了这么好的起点,自然不可能有纯粹的恶了。


佛教的教义,本来是不会把魔鬼太当回事。佛教里的魔鬼甚至有字头的,佛经里,一个名叫波旬的魔王和释伽牟尼有过很多次交锋,多次败于释伽牟尼手下。然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依赖神通也反对耍弄神通的。在“乱力怪神”的事情上,佛教的态度有点更接近儒家。(当然也不一样,但是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


道教就更有意思了。按道教典籍《女青鬼律》的说法,这个世界本来是出现过“日有千鬼飞行”的乱世,幸亏天师张道陵降妖除魔,与鬼界(或魔界)签订协议,让世界恢复了和平。同时,天师也在这个世界传法救世。经过一代又一代降魔人的努力,这个世界已经很安定和平了。别说索伦、达克赛德了,就算他们的弟子辈,如果做事太过分,就会被道士以《女青鬼律》告到天庭去。


佛教中的魔鬼,一早定格在了已被降服的、并不造成威胁的位置


看,在中国,儒家、佛教和道教,都没有给纯粹的恶留下什么机会了。这里面的缘由各不相同,有的是避而不谈,有的是不太想谈,有的是觉得没必要谈。而结果就是,在中国的文化里,人们基本上不太能感觉到一个绝对的恶的存在。人们也不觉得如果不努力一把,黑暗就要战胜光明了,世界就要进入永暗了。


因此,在中国的顶流故事里,核心冲突一般不会是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没这个必要。


核心冲突是之前提到的:争地盘。也就是,讲政治,权力斗争,鹿死谁手 ,是这些玩意儿。



05



犹太-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当然不止“光明战胜黑暗”这一点。拿突出的来说,西方顶流故事中,频繁出现一个独特的元素:救世主。 “救世主”这个元素,在东方文化,和东方顶流故事中,都是空缺的。


弗罗多就是《指环王》中的救世主。《正义联盟》和《复仇者联盟》里那纷纷扰扰的超级英雄,就是救世主的群像。


其貌不扬却品性坚毅的霍比特人Frodo,《指环王》中背负销毁魔戒使命的救世主


《黑客帝国》中的Neo,就是“one”救世主的倒写。《星球大战》中,投奔原力的黑暗面,就成为大反派,而投奔了原力的光明面,自然就成了救世主。


其实,“救世主”这个元素在好莱坞一个类型里,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以《007》为代表的谍战电影。在这种类型里,往往是这个世界就要被毁灭了,而007能在最后一秒拯救全人类。


在东方人看来,救世的故事多少有点傻,也有点装。而在有“救世主”情怀的西方人看来,这么讲故事是能迎合到他内心深处的那种对救世主的渴望,以及对这个世界将要跌落在黑暗中的恐惧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