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半月前,库克前往白宫的路透图。
照片里,库克一身正装,潇洒闲适,会后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自己和特朗普进行了一次很棒的会面,可谓是春风得意。
当时他万万想不到,2025年的第一大背刺,同样来自特朗普。
前脚,苹果宣布未来四年要在美国本土投资5000亿美元,增加2万个就业岗位,后脚,特朗普向全世界征收对等关税,硬是把苹果从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上撸了下来。
四天的时间里,苹果股价暴跌23%,市值缩水2.59万亿美元。
库克都懵了,衷心也表了,白宫也去了,怎么还是被捅了一刀?
其实答案非常好想。
特朗普就像奶牛猫,很多行为不能进行复杂的思考和解构,只能用最简单、最朴实的逻辑去理解。
他上台前,就向美国人承诺,自己会让美国的制造业回归,让工厂的轰鸣声再次响彻这片土地。
怎么搞?
向全世界征收高额关税,倒逼美国公司把工厂建在本土,工人有工作,公司有产品,美国再次伟大不是梦啊!
可事情的走向真的会像特朗普希望的那样吗?
现实情况是绝无可能。
早在2011年,奥巴马就问过乔布斯,能不能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
乔帮主眼皮都不抬,“那些工作岗位不会再回来了”。
首先,美国工业级供应链,特别是电子元件,严重不足。
以iPhone为例,屏幕、外壳、电子元件都要依赖亚洲工厂,美国本土想要造一部手机,需要从印度、越南、中国等地把零件运到当地组装,但放在中国,80%的零部件工厂都可以在珠三角找到,即便加征关税,从亚洲采购也会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有性价比。
其次,美国想造也造不出来,苹果能设计iPhone,却不见得能生产所有组件。
人们总以为苹果把生产线放在中国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足够低,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不是最便宜的,但专业素质过硬,在生产效率、纪律性以及工匠精神上,美国工人都要比中国工人差出一大截,光靠关税根本补不齐这个差距。
况且,苹果很早就就吃过美国工厂的亏,德州的mac工厂当年是特朗普亲自站台的"美国企业典范",结果三天两头停电不说,最离谱的是有次工人交接班提前开溜,逼停了装配线。
第三,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即便手续顺利,在美国新建一座工厂也至少需要两年——这还只是起步,投产后,工厂起码要运转半年到一年才能走上正轨,至于配套基建更是遥遥无期。
等美国制造真正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可能又要开始选新总统了。
那苹果可不可以继续坚持现在的布局,咬牙挺四年呢?
说实话,也挺难的,咱们算笔账。
眼下,中国大陆加征104%关税,印度26%,越南46%,连中国台湾都挨了32%的刀,尽管在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中,苹果已经预料到中美摩擦问题,把部分产能移出中国做多元化避险。
奈何新总统无差别攻击,苹果98%的供应商全都在特朗普的关税名单里,即便是美国对中国公司之前的制裁,都很难做到如此的严丝合缝。
现在最便宜的iPhone16在美国标价799美元,按证券时报的预测未来可能会飙到1142美元,相当于让美国人买个手机得多掏43%的钱。
这个价格还算好的,根据美国分析师预测,如果iPhone由美国本土生产,一台手机的价格可能要卖30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足足两万五。
以前买iPhone卖肾,以后估计得卖房。
眼下,美国人疯抢苹果产品,店门口赶上春运现场,生怕以后涨价自己买不起手机,苹果也愁,三月底包机从印度往美国运库存。
摆在苹果面前就四条路:涨价丢市场、压榨供应链、自己扛亏损、加速产业转移。
可供应链那边早就被榨得一滴不剩,富士康净利率常年卡在2%死活上不去。转嫁成本?印度塔塔集团当场掀桌:再压价干脆改行卖咖喱算了!
咬碎牙自己抗了也不是不行,毕竟苹果占有果链上45%的利益,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况且在这之前,苹果就已经在处在需求停滞导致利润下滑的困境中。
目前来看,苹果很有可能选择四管齐下。
要说这场闹剧教会我们什么,那就是全球产业链早就像榕树根系般盘根错节。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得越狠,中国制造的韧性反而越凸显。
当美国中产开始分期付款买iPhone、黄牛囤货囤到资金链断裂、苹果市值从3.88万亿美元峰值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时,郑州保税区的海关人员可能正在淡定地给新到港的iPhone16贴入网许可。
这场21世纪最昂贵的政治真人秀,终将证明用关税对抗市场规律,就像用勺子舀干太平洋——姿势很猛,效果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