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看理想公众号
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
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
ID: ikanlixiang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社交恐惧患者的运动能力。
▼
更不要小看他们的“独立精神”。
▼
最近,社恐患者又多了一个新称号——
「精芬」
。
▼
所谓“精芬”,就是精神上的芬兰人,毕竟要论社恐的程度,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赢过芬兰。
只要在搜索框里输入“芬兰”或者“芬兰人”,“害羞”、“社恐”、“内敛”等等词汇简直就是固定搭配。
▼
一个芬兰人的日常,就是一个社恐患者每日的自我拉扯:
请和我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我的极限忍耐是1米;请不要无事找我闲聊;请不要给我打电话;请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和我说话,如果可能的话,请不要和我说话;如果非要在爬楼累死和与陌生人共乘一架电梯中选择,我可能选择自杀。
总之,对不起,我大概“对人过敏“。
▼
在芬兰人眼里
“沉默”是一种健康和神圣的习惯
这比无聊的寒暄要正常的多
常年被社交恐惧支配的芬兰人,也激发了芬兰画家 Karoliina Korhonen 的灵感,她由此创作出系列漫画
《芬兰人的噩梦(Finnish Nightmares)》。
漫画里生动描绘了芬兰人的“社交癌”,也说出了一个芬兰人向往的“白日梦”世界——安静,一辆空无一人的公共巴士,一部只有自己的电梯,一种不需要打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打扰的生活。
这系列漫画的中文版已由我的老伙计
理想国
出版上架。
看完这本薄薄的漫画册,我只想说:
确认过眼神,我大概率是个可爱的芬兰人
。
今天的主人公——马蒂,一个典型的芬兰人,低调内敛,喜欢安静,重视私人空间。
马蒂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的空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用无聊的闲扯烦扰别人。
可是,你或许也猜到了,有时候事与愿违。
▼
芬兰人的噩梦之
公共场合
陌生人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我只想尴尬又不失礼貌
“谢谢,我只是随便看看”
做客
这尴尬的寒暄
上班
……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马蒂的身上看到自己?
善良又坚持,害羞又内省,日常生活中的纷纷扰扰,也许不仅仅只是马蒂的噩梦。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害怕孤独,但我们更渴望自我空间和个人隐私得到最大的尊重。
许子东曾经在一期锵锵三人行里说:我们人跟人的关系,就是我们道德的基础。尊重隐私、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一种道德。
我们对于社交的恐惧并不是不愿意与朋友相处,而是很多时候,社交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人我界限,我们常常忘记了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迫的性质也让社交“美德”变成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