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木鱼水心
三分钟不剧透影评;微剧场有剧透解说;轻松脱口秀木鱼说;从导演角度的动画教室/解析。商务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省教育厅  ·  《哪吒2》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启示? ·  昨天  
黑龙江省教育厅  ·  《哪吒2》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启示? ·  昨天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免票!半价!哪吒粉丝福利来啦 ·  昨天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免票!半价!哪吒粉丝福利来啦 ·  昨天  
Sir电影  ·  刘诗诗演高智商犯罪?我不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木鱼水心

今年华语最高分来了!

木鱼水心  · 公众号  · 电影  · 2020-12-10 22:37

正文


关注院线的同学都知道,12月是今年最强月,大片云集。



很多人期待着偏视听享受的《紧急救援》、《神奇女侠1984》等,计划好大饱眼福。

但还有一部特别的电影,相信你看过后,不会失望。

它就是这个月,更是截止到目前为止, 2020年最高分的华语电影


《棒!少年》



《棒! 少年》早在今年7月参加FIRST青年影展时,就已经有很高的人气。


在首日放映后,不但收获了影展最好的口碑,还 众望所归地 拿下了 「最佳纪录片奖」 「观众选择荣誉奖」



木鱼 作为影展的 首席视频自媒体 ,也在FIRST现场,看完这部片子后非常激动 ,第一时间发了微博推荐。



如今,经历了长长的等待,它终于要在院线公映了。


在豆瓣,《棒! 少年》获得了 2020华语电影最高分, 8.8



那它究竟如何呢?


01


从题材来看,《棒!少年》就非常特殊。


它不光是一部「纪录片」 还涉及到了在国内较为冷门的体育项目—— 「棒球」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



不过,他们被聚成一支队伍,并不是因为棒球天赋。


而是缘于一个共同的特点, 「贫穷」。


是那种家中无力负担, 没有生活出路的贫穷


在北京市郊的爱心棒球基地里,他们被专业的教练聚在一起,进行专业的训练。


影片中重点刻画的两个小男孩,一位叫 「小双」,内向孤僻



他的家在河北农村,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也离家出走。


小双还在襁褓的时候,就被家里送人,而又因为个头太小,被退了回来。


代替他被送人的,是他的双胞胎哥哥。

退回的小双则差点被活埋在土里死掉,最终,是大伯家收养了他。


另一位少年叫 「马虎」 ,调皮捣蛋 ,非常不听话。



他的母亲在他刚出生不久就选择了离开。


父亲也一直在外打工,不肯回家照顾他。


从小野着长大的马虎,天不怕地不怕,嗓门大拳头硬,总是跟其他小伙伴起冲突。


棒球队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是普通的热血少年,而是有特殊家庭环境的孩子。



为这些孩子提供帮助的 「强棒」爱心棒球基地 ,也并不是简单的慈善机构。


基地的创始人叫 孙岭峰 ,他是一个专业的棒球教练。 来自国家棒球队,2010年退役,然后去江苏省队当总教练,还参与过国内棒球职业联赛。



孙岭峰创办爱心基地的初衷,是给这群特殊的少年们提供 一个「 」,又或者说,一条「出路」


经过棒球队严格而专业的训练,孩子们长大后,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即使不成,也还可以选择成为教练,或者一名大学生。


但不管是哪种,这都是那些身处残破家庭的孩子们,难以企及的 未来


我们所能想象的故事走向,或许是这样的:

这群孩子在全新的环境中学习、 成长,最后破茧成蝶,成为一群优秀的棒球少年。


不过,影片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即使在影片后面,少年们飞往美国,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这种幻想也没有发生。


影片里有的,只是最真实的,孩子们训练和比赛的琐碎剪影。

以及最细微的,孩子们从一个个受伤的心灵成长为日渐成熟的少年的片段。



换句话说, 影片的重点并不是在球场内的比分,而是在球场外的生活。它对应着 每一个少年不可知的未来上。


相较于其他体育纪录片,《棒!少年》并没有想象中的「 燃」,但是它带给观众的情绪感染力却一点都不弱。


这种能力则要归功于导演对镜头、剪辑的精巧把控。


02


我们都知道《棒!少年》是一部 纪录片


但它确实是我今年在院线看过的 最有故事性 的纪录片。



记录生活,且充满故事性,这正是影片的精彩所在。


影片的两个主角, 小双内向孤僻 马虎 调皮捣蛋。


马虎刚到棒球基地时,总是惹是生非,经常和别的孩子斗嘴打架。


但后来,他认真训练,开始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小双刚好相反。


他一直努力训练,想要打出好成绩为队伍争光,却在经历失败后,选择了放弃,回到家中。



两人 在性格上差异明显, 心理变化也对比鲜明


在常见的剧情片里, 一般只有精心设计的剧本才能有这种效果


但是导演通过编排与剪辑, 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人物塑造」 ,为我们呈现了自然且真实的角色成长。



另外一个能体现故事性的方面,是影片对于 情绪的 完美 把控


简单一点说,电影有着 「场景氛围」 「人物情感」 两条线。


1、场景:破败落后的河北乡村 房舍错落的北京市郊 高楼林立的纽约;



这些就是 随着影片发展,场景和环境的变化。


「氛围」虽然有波动,但总体是上扬的,是偏向热血和成长的。


情感线呢?


2. 人物情感: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 在新场地里训练提高 去美国代表中国比赛;



不管是马虎从开始的调皮,到认真融入团队;还是小双从起初还算活泼合群,到后来受伤后仍努力为团队担心和付出。


都代表着影片的 「人物情感」逐渐沉淀 ,观众随之一步步深入。 马虎和小双都似乎迎来了具有希望的高光时刻。


当「场景氛围」 「人物情感」这 两条线在最后的 「美国比赛」交织在一起时,本应是情绪的最高点。



却迎来了影片 最让人心痛的时刻 ——


「强棒」在美国输掉了比赛。


小双痛哭流涕,马虎拿着汉堡薯条安慰他说:还有机会。


小双则决绝地,仿佛整个人生就此失败一样喊道:

「后面没有比赛了。你知道这么一次比赛多难得?咱们对得起关心咱们的人吗?机会只有一次……」


这两条线相互共鸣,震撼心灵,让观众对于电影中的少年产生了深刻的 「共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塑造了如此动人的故事性, 影片也没有丧失自身作为纪录片的纪实性。


孩子们原生家庭的真实生活图景,少年之间的谩骂甚至打斗等画面,都通过镜头,不加修饰地传递到观众面前。


我们能够预见, 在这些孩子每一张稚嫩的面庞后面,都隐藏了一整个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这正是纪录片带给我们的「真实」。



03


在影片最后,年仅十几岁的小双抑郁了,他离开了棒球队,选择了逃避。


在家乡一处高高的山坡上,小双对着大伯的背影喊道:


「大伯,不要丢下我不管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