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石观察
经济运行与资产价格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石观察

记录思考:预期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三石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6-20 19: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某地方政府用新增专项债偿还了城投平台的债务,一是地方政府可能真的没有好的项目可投,二是这样做能够以低利率的专项债置换高利率的城投债,地方政府承担的利息支出就下降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没有项目可投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先说出我的结论,是因为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因为预期谨慎,一不敢动用存款,二不敢新增借贷。看吧,没有项目可投的问题,本身是因为地方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家庭部门自己对自己的未来也细心不足。
下面,论述其内部的逻辑。
首先,假定不知道什么原因,家庭部门都对未来收入增长非常乐观了,然后开始(1)动用存款;(2)新增汽车消费贷,来购买或者更换一辆高级智能驾驶新能源车。有了这个预期的变化,中国汽车年消费量或许能够达到3000万辆到4000万辆。
其次,每个汽车公司的订单都排到几个月之后了,车厂为了满足订单就得两班倒,或者三班倒,汽车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汽车公司的员工收入增加,政府税收大幅增加。
再次,整个汽车产业链的营业收入都大幅增加,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大幅增加。钱多了,会乐观,就会买买买。买房、换手机、旅游、喝酒,然后更多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增加了。
接着,逐渐传递到了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地方政府,每个经济主体的收入都增加了。
再接着,当所有的经济主体收入都增加了,整个社会就会充满了乐观的氛围,然后新一轮动用存款和增加消费贷又开始了,消费——就业——生产的循环不断扩张。
最后, 消费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产能逐渐不够用了,当然,最早是汽车产能不足,一旦多数行业产能不足,好项目就来了,毕竟新增任何投资,都能生产,然后卖出去,换回现金流
由此可见, 一个经济体没有项目可以投资,最核心的原因之一是总需求不足。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技术与环境的强制约束,比如中芯国际当然想上3nm产能,但是没有EUV光刻机。 ‍‍‍‍‍‍‍‍‍‍‍‍‍‍‍
由此可见,经济扩张的起点,是很多家庭忽然预期变乐观了,敢于动用存款了,敢于借贷了,支出一旦增加,经济就开始走向不断扩张的循环。
现在中国经济循环的力量不是这样的,家庭拿到了工资,很多用来提前还房贷,房贷余额连续几个季度下滑,地方政府新发了专项债,置换高利息城投债,中央政府尽管有发债的计划, 也想等到利率尽量低。
每个人都想节约一些开支,但是每个人节约的开支就是别人的收入,最后的结局是大家的收入--开支循环不断缩小。 这套推理过程在宏观经济理论逻辑中叫合成谬误、节俭悖论、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
就说现在的中国经济形势,不用政府出啥政策,只要每个家庭把自己的存款的10%拿出来,大约是14万亿,这就能带来14万亿的总需求增量,5%GDP目标轻松实现,如果每个人再愿意多增加1万元的贷款,花掉,那么就又多了14万亿的总需求,这样,没有任何政府的刺激,就多出来了28万亿的总需求。
存款总量不变: 一个家庭花1万块理发了,就是理发师的1万块收入,存款只是转移,并没有消失。每个家庭都多花钱,最后整个家庭部门的存款总量还是140万亿。
最后,中国有9000多万党员,每个党员新增消费贷2万元,两个月之内必须花出去,这就能创造1.8万亿的货币,带来1.8万亿的消费增量。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同志乐观,多花钱,群众自然就乐观了,敢多花钱了。钱越花越多。
2024年6月20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