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美国大选,提前投票开始! ·  16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英美所谓声明,中方:坚决反对!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乌方辟谣:目前无意在前线停火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最新!俄乌换俘,206人获释 ·  1 周前  
参考消息  ·  武契奇:不可思议,我们顶住了压力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中国创造,放眼全球市场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3-23 17:05

正文

点击关注“经济学人”,欢迎订阅并置顶


请输入标题     bcdef

如今更多的中国创业企业刚起步便想走出去。一方面因为,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特别发达,其中孕育出的真正有创造性的新型商业模式,正被创业者带向全球。另一方面,许多创业者都曾在国外工作或学习过,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仍相比国内成熟。这些“微型跨国公司”的崛起,绽放出中国创造嫁接全球市场的另一种潜能。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微型跨国公司的兴起

中国与海外

一种新型创业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在中国南方城市广州郊区一个废弃的公园里,到处是东倒西歪的世界奇观微缩复制品。右边褪了色的金黄尖塔原本代表的是柬埔寨寺庙吴哥窟。左边屹立着一排落满尘土的埃及雕像,旁边是一个破败的希腊露天剧场。树梢被砍掉了,夜空中充斥着一种嗡嗡的噪音,更增添了超现实主义的氛围。


这个奇怪的地方是制造无人机的中国创业公司亿航的试飞场地(一名员工解释说,砍掉树梢是因为无人机总是撞上去)。亿航的创始人胡华智面露喜色。他的公司刚刚在广州创下了无人机灯光秀的世界纪录:一千架小型无人机上演了完美的编队表演。接下来,亿航计划推出可搭载一名乘客的大型无人机(如图),提供自动飞行的无人机的士服务。迪拜刚刚与亿航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今年夏天推出无人机的士。


它们向你飞来啦


亿航代表了一类新型的中国公司,一些人称之为“微型跨国公司”。过去,中国消费品公司专注于国内市场,创业公司尤其注重国内发展。联想、海尔和华为这些为数不多的特例都是财力雄厚的大型科技公司。这种选择不无道理:那时中国大陆的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崛起的中产阶级渴望获得新产品,在中国大陆营销和分销要比在国外更易获得成功。


然而时移世易:如今更多的中国创业企业刚起步便想走出去。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通常都是曾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大陆人士。深圳的硬件创业“加速器”Hax公司的本杰明·约菲(Benjamin Joffe)说,有时创业公司可能别无选择,只能扩大视野。对中国节俭的消费者来说,它们的产品可能太过超前也太过昂贵了。


深圳销售DIY机器人套装的创业公司Makeblock就属于这种情况,创始人王建军说他从第一天起就“走出去”了。他的公司已迅速进入发达市场,海外销售(包括对美国的Radio Shack等大型零售商的销售)占了公司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三。


多次创业的企业家石一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特别发达,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可以推出真正有创造性的新型商业模式。石一的公司DotC United在大陆寻找商业模式,调整之后应用于海外市场。 “我们就像‘火箭网络(Rocket Internet)’,但做法刚好和它相反。”石一提到的这家德国电子商务集团从先进市场汲取商业模式,加以调整后用于发展中国家市场。Wifi万能钥匙是一个中国的共享经济应用,列出了世界各地私人和公共WiFi网络的详细信息。石一推出了这款应用的“致敬作品”:Swift WiFi,现在在50个国家拥有超过1.5亿个用户。


Musical.ly是另一家微型跨国公司,估值约5亿美元,是西方青少年中最流行的应用之一,有超过1亿的青少年用它来分享自己跟着流行歌曲对口型的视频短片。这些青少年和家长们可能不会想到,这么潮的应用竟是由中国工程师运营的,他们就在上海一家开放式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工作着,陪伴他们的是公司的吉祥物——一只名叫Mu Mu的小白狗。


Musical.ly的联合创始人朱骏认为他的公司可以成为“音乐视频界的Instagram”。与其他微型跨国公司不同,Musical.ly也在本地市场做过尝试,但却在主场失利了。朱骏指出,中国学生通常在放学后要花几个小时做作业和上辅导课,不会去玩他公司的应用。相比之下,他注意到,“美国孩子下午3点后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玩乐,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在过去,由于担心因知识产权问题被起诉,许多中国公司只在本土经营。新的微型跨国公司正在正面迎击这个问题。北京公司纳恩博在美国赛格威(Segway)公司发明的笨重平衡车的基础上推出了改进的产品。面对来自赛格威的知识产权诉讼,纳恩博干脆收购了赛格威。约菲认为纳恩博如今是“站在赛格威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在此之前赛格威已经停滞不前,合并后公司的战略将面向全球。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的沈南鹏认为这一切都促成了一种趋势。中国增长放缓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不如以往。不惧怕走出国门的年轻一代创始人成为企业掌舵人。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岑名彦(David Cogman )与许多中国企业家都有合作关系。他回忆道,十年前,面向消费者的小型公司寻求海外市场的案例几乎闻所未闻。如今在他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时,走出去已成为“常见的话题”。


您已免费阅读三月刊文章《中国与海外》,欢迎登录商论App浏览更多编辑精选文章(一键切换,双语阅读)


互动有礼

“微型跨国公司”能否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模式?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经济学人集团将为每周留言收到点赞最多的三位读者

送出商论订制笔记本


Get ahead and stay ahead,从阅读《经济学人·商论》开始


即日起至3月31日,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即可获赠3个月阅读邀约码

并免费加入经济学人学习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中国与海外》原文“Chinese and overs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