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在东京、大阪,看中国电影! ·  5 天前  
电影工厂  ·  5种颜色打底衫,搭配起来真的太好看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好故事“加量不加时”,《传家本事》让拍纪录片成为挣钱的好差事!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16 00:52

正文

五十五年前,鲍勃·迪伦用干瘪沙哑的嗓音唱起“一个男人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从此以后,距离似乎成为了衡量事物成熟与成功的标准。而对于将镜头深入到蒙晋、京津、巴蜀、钱塘、湘西和闽南六个地理区域,行程几千公里,纵贯中国南北的纪录片《传家本事》第二季的幕后制作者来说,他们走过的不仅仅是尘与土,云和月,更是从现代回归传统的心灵之旅。



从信念笃定的出品人到雷厉风行的美女制片人,从蜚声国际的文化传承者到屡获嘉奖的资深总导演,再到想象力与创造力爆棚的E时代新锐纪录片工作者,《传家本事》第二季的核心制作团队,几乎囊括了中国纪录片业界的三代精英力量。


他们用充满睿智与敏感的视角,捕捉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易为人所见的点点滴滴,将不同的区域文化交织,让淳厚的文化底蕴与非凡的美感相辅相成,合力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与精神的饕餮盛宴。


“我立志做出品人而不是一个导演”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角色有着清晰准确的定位,使得视袭影视董事长杨乐对于每一次决策都充满信心,无论是离开央视独立创业,还是开始制作《传家本事》系列纪录片。在他看来,纪录片和商业并不冲突,“要发现好东西好在哪儿,还要把好东西卖个好价钱。


商业化的诉求,意味着产品化的逻辑。杨乐认为纪录片的产品化分成三步:一是要使产品符合当下的消费习惯,“50分钟的纪录片原来讲3个故事,现在就要讲8个故事”;二是要非常明确卖给谁;三是寻找合适的、具备运营能力的渠道。


“《传家本事》已不仅仅是一档纪录片。”主打“真实娱乐·互动生活”的视袭影视正在依托这一自有IP,提供以真实内容为引导的综合型消费。杨乐希望发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果说第一季和第二季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需求,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好,那么接下来就要实质性地探索更多产品化的可能性。”


视袭影视董事长 杨乐


在杨乐的策划之下,除了《传家本事》第二季的纪录长片,视袭影视还与《三联生活周刊》旗下新媒体品牌“松果生活”合作,打造生活美学引领行动“未来生活家”,以及妙趣生活养成计划“四季风流”。“未来生活家”瞄准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包括10集*12分钟的短视频、10场线下活动和一场“新年未来生活节”及专注线下体验的未来生活馆,面向有实际生活水准的人。


而“四季风流”则将会成为面向更年轻人的文创产品,一切皆以实用为目标,每年推出几个品类;读物加视频的形式,也在探讨进入市场的可能。未来,《传家本事》系列纪录片在实现丰富中国纪录片内容创作的同时,还将探索出一条国产纪录片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


 “光有才华还不够,你得有能力管理你的才华”


“很幸运,我和出品人、总导演三方的价值观和审美都非常的统一。”说话时朱笑艳自信乐观,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位《传家本事》的制片人经历了团队的三次更迭,最困难的时候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这个看似柔弱瘦削的江南女子,就这样开始了从创作者向管理者转型的涅槃。


选题,论证,组建团队,拍摄统筹,后期制作,营销宣传……半夜两点被供应商吵醒是家常便饭,朱笑艳随时准备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足以令人崩溃的问题。这既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我常常被气得要命!”说到一个合作了两季的导演,朱笑艳简直又爱又恨。 “她真的有才华,是一个懂得独立思考并输出有趣观点的人,但常常纠结于细节无法自拔而拖延了项目的整体进度。”朱笑艳组建拍摄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这些狂放不羁的新锐导演套上缰绳和鞍辔。


监督拍摄进度,协调各方利益,进行心理疏导,就像一个四处冲锋陷阵的救火队员。“光有才华还不够,你得有能力管理你的才华。”把个性十足的导演组合成一个专业高效的团队,让工业化的制作机制与作坊式创作模式相得益彰,朱笑艳不但做到了,而且获得了成功。

《传家本事》制片人 朱笑艳


“我和张导原以为,这会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在朱笑艳把自己从无数条录音小样选出的声音发给每一集的导演时,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朱笑艳偶然在一部迪士尼的纪录片中听到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解说配音,让她颇受启发。“冷静、优雅、笃定,那就是我想要的声音,而不是市场上纪录片千篇一律的配音范儿。”于是乎,无数声音向她涌来,声优、演员、明星御用配音……“耳朵真得都听出茧子来了,直到听到现在的声音,一下就听醒了。”


然而感到兴奋的只有她和总导演两个人,个别导演对于选定的配音并不感冒。“我和总导演常常扮演慈父严母或者慈母严父的角色,而我扮严母的时候更多。”朱笑艳坦言在配音解说上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并和总导演从市场、创作等专业角度进行了解析。


一个导演的性格和人格往往决定了作品的内容风格走向。而对于制片人来说,除了在创作上尊重导演,还要具有更加宏观的文化、商业视野。朱笑艳在配音选择这件事上的坚持,除了辅助导演完善作品已有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制片人对于项目整体的把控能力。这既是制片人和导演之间工作的默契,也是二者在艺术和人生上达成的心灵共识。


“既保持情感浓度,又要拉出漩涡”


“我觉得他们的区别就是一个限制少,一个限制多。”当问起“独立纪录片与商业纪录片的区别”这个问题时,具有海归背景的85后导演李静思给出了直截了当的回答。对于《传家本事》第二季的六位年青导演来说,重要的不是才华而是如何调控才华。而为这些青年导演制定标准的人,就是《传家本事》第二季的总导演张钊维。


“我做的工作就是这样,既要让导演们保持情感的浓度,又要把他们从漩涡里拉出来,片子才有可能完成。”对于情感漩涡,张钊维笑称,“每一集都有类似的状况发生”。身兼评论作家与纪录片工作者双重身份的张钊维,主创及监制的纪录影片多部入围威尼斯影展、法国真实影展、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大型影展,作品在两岸三地具有重要影响。


这位中国纪录片业界的大咖,对于纪录片与商业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纪录片的文化、精神和气质如何与企业的属性对接起来,远比一个广告商的套路更具挑战性。文化工作者要逐渐达到一个高度,不只是希望企业来赞助和买单,而是能够恰如其分地诠释企业。


《传家本事》第二季总导演 张钊维


“在第二季里,基于商业本身的角度,我想打破那种中国电视台纪录片惯有的纪录片模板。但不是完全都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在框架下寻找一种探索和可能性,做一种融合。”随着拍摄的推进,习惯于独立创作的年青纪录片导演们逐渐学会了“戴着镣铐跳舞”。


“拍成都那一集的导演在四川上学,但不是四川人;闽南一集的导演是闽南人,却长期在广州工作;拍北京的导演是香港人……”据总导演张钊维介绍,分集导演们最初对所要拍摄的区域都有一定的认识或了解,却都不深入。他们是在拍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自己摄影机中的每一个镜头。


讲述蒙晋《天地的信任》一集中,生态音乐人德尔黑执着于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寻找创作的动力,直至拍摄结束导演李焱天仍对德尔黑在天地间放声歌唱的神态倍感神奇,唏嘘不已。


“文学也好,艺术也好,最终还是要跟人衔接,跟生命衔接。”


安身立命的智慧、心灵丰美的本源,是《传家本事》第二季的基本原则,蕴藏于每个用心经营的风土区域及其文化传承当中。正是这些幕后的纪录片工作者,用智慧与人性中的至善至美,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大地所富藏的各种生活样貌和生命丰姿,进而体会到:无论选择在哪里安家落户、繁衍子孙,都是值得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归属,每个人也会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由物及心,由心及物。万事万物最终都会渗入人的内在,化为代言自我的媒介。千百年来,物依然是物,风景依然是风景。当感恩的泪水超越了咸涩的汗水,当心灵的疆域征服了遥远的距离,我们就会离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近,一切美好就会应运而生。《传家本事》第二季文化顾问,台湾《汉声》杂志的创始人黄永松说过:“文学也好,艺术也好,最终还是要跟人衔接,跟生命衔接。”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