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理性即端庄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3-10 13: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女权的辩护》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经典之作。出版于1792年,是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在20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女权的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英语中直到1890年代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女权主义”(feminism)及“女权主义者”(feminist)这两个名词。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这两个名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和使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们所产生和传播的年代,都是男性主导社会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主宰女性命运的时代。“女权”主张的出现,挑战了男性的权威,也因而像其他那些被压迫群体的权利主张一样,引起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为这个主张贴上各种名不副实的标签,通过歪曲其原本的含义,来阻止人们对它的接受和认同;例如将女权主义等同于“仇男主义”、说女权主义者都是“想要爬到男人头上的丑女”。


玛丽写作此书是在“女权”相关的名词出现之前,我们可以也应当剥除掉当今人们对于“女权”的理解以及附着于其上的各种标签,就只是在玛丽所使用的“女权”含义(the rights of woman,意为“女性的权利”)之下来阅读和思考这本书。

为女权辩护

论谦逊端庄


1791年版《真实生活的原创故事》的卷首插画

(由威廉·布莱克雕制)


谦逊端庄,那情感与理性的神圣产物,那真正的心灵之美!可否容我不揣冒昧一探你的本质,追溯你那潜藏着的、温和的魅力?你使得人类性格中的每个棱角都变得圆润,也让那些原本只会令人敬而远之的事物变得可爱!你让智慧变得宜人,让格调崇高的美德变得平易可亲,让它们得以与人性融为一体!你在爱情周围散布飘渺的云雾,为它增添欲语还羞的美丽,那羞涩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着迷——你为我调谐出具有理性的说服力的语言,直到我将女性从那华丽的卧床上唤醒,不然她们会在那儿懒散地睡掉自己的生命![1]


在之前谈到我们的观念联想[2]的时候,我曾指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在为“端庄谦逊”下定义的时候,我同样认为应当看到它具有纯净的心性与朴实的性格两个方面,并对它们分别加以认识。前者是源于忠贞,后者则使我们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它们虽然与高度的自尊意识相一致,但却绝不是虚荣和傲慢。这个词组中的“谦逊”是指一种清醒的心智状态,它使一个人不会自视过高;而且它与妄自菲薄的自卑也不一样。一个谦逊的人通常有伟大的计划,并且坚持执行,他了解自己的能力,他用成功来证明他的计划是伟大的。弥尔顿曾为了他后来被证明是颇有先见之明的理论而饱受争议,可他并未因为自己发现了这些理论而骄矜[3];华盛顿将军受命统帅美军时,也不曾为此而自大[4]。后者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谦逊的人;可他从不自卑,否则他就会犹豫退缩,不敢亲自承担起指挥军队的重任。



谦逊的人坚定,自卑的人怯懦,浮夸的人专横;这就是我观察了许多人之后得到的判断。耶稣谦逊,摩西自卑,彼得浮夸[5]。


我们一方面要将谦逊和自卑区别开来,一方面也要将端庄和羞怯区别开来。羞怯,实际上与端庄截然不同:最腼腆的小姑娘和最不开化的乡下人,常常会变成最厚颜无耻的人;他们的腼腆仅仅是出于无知而表现出来的、本能的胆怯,因此很快就会变得厚颜自大[6]。


……


我的结论是,那些最大程度地发展了自己的理性的女性,一定也是最端庄的——虽然她们变得仪态安娴,举止上不再呈现出年少时那有趣而迷人的羞涩。[7]


译注:

[1] 参见《失乐园》第四、五卷。关于约翰·弥尔顿及《失乐园》,可参见第二章注释1。


[2] 参见第六章注释1。


[3] 此处可能是指弥尔顿的作品《致父亲(Ad Patrem)》,他在信中感谢父亲对自己的支持,并回答了父亲对他职业选择的忧虑,表明了想要做一个诗人的决心。也可能指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这本书在1644年刚刚获准出版时流传不广,但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后,此书却影响很大。关于约翰·弥尔顿,可参见第二章注释1。


[4]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在1783年带领殖民地战胜英国获得独立之后,他拒绝了同僚提出的由他继续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回归平民生活。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他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在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华盛顿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用实际行动拒绝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被尊称为美国国父。


[5] 耶稣、摩西和彼得都是《圣经》中的重要角色。耶稣是《圣经·新约》的中心人物,基督教的创始者,基督教认为他是《圣经·旧约》中所预言的救主,是三位一体的上帝耶和华的第二位格:圣子,即“道成肉身”的上帝。《圣经·新约》中记载了许多他的事迹,他不拘泥于当时犹太教的传统礼节,而主张慈爱救恩,对待异族人、女性及罪人都不加歧视。摩西则是《圣经·旧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的犹太民族领袖,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者,他受上帝耶和华之命,率领当时被古埃及奴役的希伯来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逃亡,在上帝旨意下制定了“十诫”作为犹太人的律法。彼得则是《圣经·新约》中所记载的、耶稣最重要的弟子“十二使徒”之一,被称为“磐石”,一度热心于借耶稣的能力进行如驱鬼等显示神迹的活动,并因此而被耶稣批评。在耶稣被处死之时,他因为害怕而连续三次不肯承认与耶稣的关系,事后一直为此后悔。彼得对早期教会作出了很多贡献,最后在罗马殉教。


[6] “第一次看见红衣士兵的时候,

这乡下女孩儿是多么地惊慌啊,

赶紧把脸儿往门后藏;

第二次再见到他,她就不再那样害怕,

远远地,她望着那军服的花边;

如今她已完全不再恐惧,

任由他握紧自己的手儿,

在他的怀抱中从容地调笑,

而且,她觉得每位士兵都富有魅力;

从一个营帐到另一个营帐,遍布着她燃烧的爱火;

因为习惯已战胜了她的羞怯。”

——盖伊

(引自约翰·盖伊《寓言集(Fables)》中的《驯服的牡鹿(The Tame Stag)》,1727年本。约翰·盖伊(John Gay,1685–1732),英国诗人、剧作家。)


[7] 端庄,是成年人优雅娴静的美德;羞涩,是年轻人活泼欢快的魅力。


~END~


👇 堡仔图书《为女权辩护》已经上架豆瓣阅读,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