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
亲子派,
关注后每天阅读
亲子刊物
!
来源|妈妈手册(ID:jqfans)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很熟悉,这是大部分孩子在接受父母批评时的内心独白——
崩溃、难捱......期盼着家长能尽快结束这场“口头讨伐”。
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位思考,体会一下孩子的心境?
之前在商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个小男孩因为爸妈没买自己想要的蛋糕,就撒泼摔手里的东西。
家长呵斥了几句
,“刚吃过还要,你是猪么?”“你把东西捡起来,不捡起来我就走了”......
后来可能是围观人多了起来,孩子羞怯了,亦或是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开始小声地道歉:
然而这时候母亲还不依不饶,数落了孩子几句,才转身大步走开了。
最后,这个小男孩就一边哭着,一边慢慢追着大人的脚步,着急踉跄的模样,让我颇有点不忍心。
其实,在有了娃之后,遇到孩子犯浑时刻,确实会生气上火,但我们家都会格外注意尺度的把握,唯恐伤害到孩子。
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守住这四个底线!
生活中,很多宝妈遇到孩子一些龟毛的事,就必须要当众指正,并加以引导,而且是不分场合。
可这样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有时却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一些创伤。
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高的,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反而会适得其反。
朋友阿文曾说过,小时候她的性格一直很活泼,还特别钟爱唱歌,模仿喜剧演员做些浮夸的表情。
直到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家长们让孩子表演才艺,阿文也高兴地想要展示自己的表演曲目。
然而这一切都被父亲的一句
“别唱了,唱的什么”
给打断了,只因父亲觉得她的表演有失体面。
当时突然沉静下来的空气,伙伴们异样的眼神......让阿文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内心惶恐。
虽说父母的行为大多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不分场合的指责,真的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吗?
《少年说》之前有一期的主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还是大人的面子重要?
“别人家的家长,就算脾气再大,也会关起门来教育孩子。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气说上来就上来,完全不顾及旁边有没有其他人。”
“你不分场合地犯错,妈妈能不纠正你吗?即使在外面,难道孩子的面子比妈妈的还重要?”
这种将自己面子凌驾于孩子之上的行为,真的是为了孩子好?
孩子犯错时可以批评,但要注意下场合,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顾及自己面子的同时,也请给孩子留一点余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很难区别批评与语言暴力的界限。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无意中将批评上升为一场语言暴力。
本来是“这个不能这么做”,升级为“你是猪么,说了八百遍还能做错”;
或者“见长辈先打招呼,要有礼貌”,转变为“养你有什么用,净给我丢人”......
殊不知这些以教育、批评为名的语言暴力,都会在孩子身上刻上一层很深的烙印。
就像电影《雷霆沙赞》中的反派希瓦纳博士,他之所以从一个天真小男孩变成一个大反派,很大程度上都与父亲的语言暴力有关。
他原本的活泼与善良,都消逝在父亲与哥哥对他的语言暴力中,这才导致了他后面的心灵扭曲,做出一些泯灭人性的事。
都说人是语言化的生物,这也意味着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轻则有伤孩子的自尊,重则影响一生。
毕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对于孩子,更为尤甚!
蛋蛋妈有一个朋友,批评孩子时特别喜欢搞失踪把戏,将孩子晾在一边,美其名曰让孩子冷静一下。
视频中一个小女孩在超市撞到了人,没有道歉,爸爸就走开让女孩一个人反省,后面小女孩在原地哭了十多分钟,也没有迎来自己的家人。
虽说这位爸爸的出发点是想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方法着实有点偏激,他明明可以先代孩子道歉,回家再好好教育一下。
他不会知道,在扔下孩子的那一刻,女孩经历了怎样的崩溃,
她的整个世界都会坍塌,会觉得爸爸不要自己了......
这种流放式的暴力教育,会在孩子的心灵上埋下一个伤害的种子,影响她未来的成长发育。
其实,我们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个行为认知,以后能够避免和改正。
但如果都像上文这个爸爸一样,采用这种偏激的方式,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除了冷处理会让孩子崩溃外,孩子犯错时,家长喜欢翻旧账的行为,也一度成为孩子童年的噩梦。
你第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妈妈会教育你“小心点,下次不要再犯了“。
然后你下次又不注意打坏了一个碗,你的妈妈在教育你的同时,可能还会说:
“就不能小心点么,上次花瓶是你打碎了,学习桌也是你搞坏的,你是破坏大王么?”
这种动不动就跟孩子翻旧账的行径,无异于一次次揭开孩子的伤疤,让它一直成为卡在孩子喉咙上的一根刺,每次犯错时都心有戚戚。
小时候贪玩拿了妈妈5元钱,想去买玩具,但不幸的是,出门时被妈妈给发现了。
妈妈对他教训了一番后,他也承诺不再犯,本想着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可后面一旦家里有少东西的时候,妈妈总会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他,而且有时他犯了别的错后,妈妈也会提起这件事。
他搞不懂,是不是犯过错的人,就不值得被信任,也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一直让他在家人面前极度不自信,觉得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孩子犯错后,身为家长,我们不是要急于给孩子定性、打标签,像抓住把柄一样,一再旧事重提。
因为你对孩子的每一次翻旧账,都是一次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继而一再犯错,与家长最初的期待背道而驰。
都说“小树不修不成材”,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和指导,无疑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但批评归批评,该注意的底线千万不能忽视,不然就会因小失大,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在小树苗成长的阶段,给到好的浇灌、恰当的修剪,让他们将来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为妈妈手册(ID:jqfans)原创,文:蛋蛋妈,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ID。关注妈妈手册,在这里与百万妈妈交流育儿经验,还有大量原创精品亲子漫画,教你快乐育儿!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给派妈点个“在看”吧~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