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三世因果经》中说:“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长年患病,生活困苦,不知是前世造了什么孽才有这样的果报?”吕祖说:“一般患了不太严重的疾病,容易痊愈,实属正常。如果患病却长期不能治愈,忍受种种痛苦,多半是因为前世亵渎、怠慢神明所致。这些都是因果之报。”
这里就涉及到神明的问题。自古至今,鬼神之事虽然未能得到官方的认可,亦未能得到科学的证实,但鬼神之说一直广为流传,而且在民间为人笃信不疑。从宇宙时空的角度去解释,鬼神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但却无法量化,所以很难以一种科学的方法考证其存在及存在的形式。从宗教的角度去理解鬼魂也许就容易得多。不过令人费解的是,鬼神总会以一种奇妙方式警告人类,甚至左右人的吉凶祸福。
当然,鬼神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我们要讨论的是敬重神明的问题。正如《吕祖经》中所讲的,亵渎神明可能会招致不同程度的果报。亵渎,是指对神灵、宗教、宗教性的圣人或圣物作出诽谤的言论或冒犯的行为。有时候,某些语言上的不屑、不敬总是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也许有人会将其解释为巧合,因为这样便不至于走入迷信的误区,但当无数的“巧合”在身边发生之时,可能就不是“巧合”二字可以解释的了。
现在说回疾病。平常人生个病,比如感冒发烧之类的症状实属正常,是身体免疫系统的应急反应。我们不能什么疾病都往鬼神上扯,否则就真是迷信了。我听到过有些所谓的“大仙”把别人感冒、发烧说成被鬼魂入侵而致病之类,这当然不足采信,但若感冒时间远远超过正常康复时间仍然未康复,则可能与神明有关。类似的案例我也见过不少。而此种情况仅通过“泼水饭”、“竖筷子”、“化纸钱”之类的道教方法即可解决,有时候甚至一碗“阴阳水”即能化解。有时候,很多事情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无论如何,《吕祖经》中的说法还是可信的。吕祖说:“今生疾病为何因?只因前世不敬神。”一般情况下,平常人是见不到鬼神的,若真见到鬼神之时,也许已经离大限不远了,因此,没有人愿意见到鬼神。不过,就因为见不到,所以,我们不得不心存敬畏,因为神明随时可见到我们,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在其眼中。所以,即便不相信鬼神之事,也不可对神明不敬,否则,当我们开始变得坎坷、不顺遂,或得了某中疾病久治不愈等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要么我们福德积累不够,要么就是冒犯了神明。不可不慎。
当然,根据吕祖的说法,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大约由以下情况导致的:
这里的“天地位”,是中国民间的习俗,一般在家中堂屋或高处设“天地国亲师位”,意为对天、地、国(君)、亲、师的尊重、敬畏。这是儒家的传统,自古有之。逢年过节,必定先在“天地位”前以素斋祭祀,后祭祀灶君老爷及祖先。
这多半是针对有信仰者而言。道教之中有诸多神灵,每位神灵均有诞辰之日,一般都需要祭祀。不过,因为神灵太多,大多只对大家耳熟能详、功德极大的神明以斋醮庆祝,且以素食待客。民间多以每月初一、十五日食素以示对神明的恭敬。然而,无宗教信仰者多不忌讳。
朔日和望日即每月初一和十五日。这两天是不可以杀生的,否则罪过较大;若这两日能素食斋戒,并焚香祈福、放生等,则多得神灵护持。另外,清晨为阳气上升,万物兴兴向荣之时,在这一时段最忌讳生气发火,否则整天心情都很差。
有的人早晨贪睡,赖在床上不起来,实际上不利于健康与养生。水多了,淫念四起,不仅扰乱心神,且浪费了时光,极为不妥。若每天如此,则罪过更大。所以,前世喜欢睡懒觉的人,似乎会得一种可以常年躺在床上的病,以惩戒其贪睡之恶习。
北方居坎位,为道教紫微北极大帝所居之所,是至尊之位。若面对北方小便则罪过较大。紫微北极大帝为道教“四御”之首,亦称“北极星君”,为众星之主。
有些人图方便,以灶火或神龛下的灰火点香敬神,这是不可取的,是对神明的亵渎。敬香时,多以烛火点香。若无烛火,则可以打火机或火柴点燃,切记不可以神灯点香,通常摇动香将火焰扇灭。
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的时候,指天骂地,抱怨连连,且口出恶言之类皆属不敬之举。另外,与人盟誓,以某某神灵为证、以天地作证等,皆属大不敬。
为了方便,半夜起床上厕所袒胸露乳、赤身裸体,多会冒犯神明,如夜游神等。或者,抽烟时以神灯点火等,都是不敬之举。
若喝醉了酒疯疯癫癫进入神庙殿堂,或看着神像心存邪念之类,皆属大不敬。如商纣王祭祀女娲娘娘之时,见女娲娘娘美貌动人便在墙上提淫诗而最后遭亡国自焚之报一般。当然,一般情况下,除非猖狂不已、大限将至之人是不会如此无礼的。
还有很多对神灵不敬的言行,来世必定受苦连连。要么手脚残损瘫痪,怪病缠身,要么身生疮毒、恶臭难忍。很多查不出原因的疾病,多半与前世亵渎神明有关。
因此,若今生有类似情况,则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忏悔改过,并皈依道佛,虔诚诵经拜忏、多行功德,或许有解决的可能。我亦曾见过很多已患病多年但遁入玄门之后虔诚供奉神明而最后疾病痊愈、重返健康的案例,不可不叹服。
当然,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跟神明的报应有关,小的疾病该看病服药否则贻误时机,但若为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等,则不妨从神明的角度去看待,因此,即使不信神明,但亦不可亵渎神明,否则,很多事情的发生会颠覆我们的世界观。
从来天之生物也,每因材而笃。栽者培,倾者覆。天非有私意于其间,亦任人之自为荣枯耳。故修德则日进于高明;作慝则日流于污下,甚至偃蹇终身。呼天号泣而莫知其由者,曷可胜道哉?
昔只园氏悯念众生沉迷,作《因果经》以教世,盖欲人人回头,咸登彼岸,种此善因,皆成正果。即吾儒所谓“贤达者流”也。奈世人不察,自甘堕落,深投苦海,迨至仰首望救,呼吁无门,不亦晚乎?
又或目为老生常谈,谓:“世间岂有因果之事?”吁!彼亦曾将世间人如某某者因何富贵、某某者因何贫贱、某某者因何受福、某某者因何受苦,一一推论而比诘欤?
昔人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孩儿都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此因果之说,所为急宜讲也。
予适降游锦里,闻诸生互相砥砺,常以“功过格”自考,此真修身之要,进德之基,亦造福立命之原也。一日,诸生咸以《纯阳因果说》一册来坛请序于予,披览之余,觉言可为经,语皆足法,说世间事,悉透彻无遗。既浅显堪听,复精确不磨。每说一因,觉老妪可解,稚子皆知。真不啻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也已。
此书一出,将见人人种此善因,人人获此善果;人人戒此恶因,人人远此恶果也。予能不厚望之哉?为论诸生,急宜付梓,以醒斯世,其为功也溥矣。
九天开化七曲文昌梓潼帝君桂香阁左班掌案书仙红那居士序。
时嘉庆己卯岁四月八日鸾书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