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取经的兵
五百年前是一家!联络万姓亲人,弘扬姓氏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07 ·  20 小时前  
信传媒  ·  预防流感重症发生 听听医生怎么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取经的兵

别拦我!我要去鄂州过二十七,炒豆子太香了

取经的兵  · 公众号  ·  · 2025-02-08 12:08

正文

腊月二十七,炒豆香里的鄂州年味儿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七,炒(炒)麻子(豆),二十八,把面发……”在鄂州,这首童谣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春节的记忆大门,每一句都藏着浓浓的年味儿,尤其是那句“二十七,炒麻子(豆)”,承载着无数鄂州人对春节的独特情怀。


腊月二十七这天,天刚蒙蒙亮,鄂州的大街小巷就渐渐热闹起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错落有致的房屋上,给这座小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厨房里,早已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


奶奶总是家里起得最早的那个人,她熟练地从橱柜里捧出满满一盆饱满的黄豆,那些黄豆颗颗圆润,在阳光下闪烁着淡黄色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被赋予的新春使命。


此时,爷爷也没闲着,他将大铁锅稳稳架在炉灶上,那炉灶是用青砖砌成的,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每次过年,它总是能熊熊燃烧,为一家人带来温暖和美味。爷爷往锅底倒入适量的菜籽油,随着油温逐渐升高,油锅里发出“滋滋”的轻响,仿佛在奏响一场迎接新年的序曲。


奶奶把准备好的黄豆小心翼翼地倒入锅中,瞬间,锅里响起了热闹的“噼里啪啦”声,像是黄豆们在欢快地蹦迪。奶奶手持一把大铁铲,不紧不慢地翻炒着,动作娴熟又流畅,每一粒黄豆都在她的掌控下均匀受热。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一股诱人的豆香,那香味醇厚浓郁,带着些许焦香,丝丝缕缕钻进每个人的鼻腔,勾得人直咽口水。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围在灶台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不断翻滚的豆子,小手还时不时地想去抓一把,却总是被奶奶笑着拍开:“小馋猫,再等等,还没炒熟呢!”


在鄂州,炒豆子可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它还有着特殊的寓意。炒熟的豆子,色泽金黄,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也能像这豆子一样,过得红红火火、富足美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炒豆子,聊聊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浓浓的亲情也在这小小的豆子间传递。


说起这腊月二十七炒豆子的习俗,在历史长河中也能寻到它的踪迹。据史料记载,在古代,豆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因其易于储存、营养丰富,被视为珍贵的物资。而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炒豆子更是被赋予了驱邪祈福的含义。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便会出来祸害人间,人们为了驱赶它,便想出了各种办法。其中,炒熟的豆子在锅里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就像鞭炮一样,能把“年”吓跑,从此,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