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运20起飞赴韩,接英雄回家! ·  3 天前  
新华社  ·  女厕排队之困,何解?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十年特别策划 | 嗨,我在乎的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拾荒网红意外身亡,他的遗产比他的浙大身份还令人震惊!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9 18:35

正文



两年前,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让一位拾荒老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看到老人认真读报的样子,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



然而,在去年年底,这位在曾在网络红极一时的老人在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杭州图书馆里,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不少人还记得,年迈的他因为近视,总要凑得很近才看得清字。在他看书的桌腿旁,有时会放些废品袋子,但袋子很干净,摆得也很整齐。


如今,拾荒老人背后的故事一一被揭开:老人真名叫韦思浩,上世纪60年代曾就读于老杭大(现浙大)中文系,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每月拿着5000多元的退休金,之所以落寞到拾荒度日,是因为他把省下的钱都捐给了寒门学子。



“父亲是中学全科教师,因为一些原因他没读完大学,但他爱学习的习惯一直没变。他喜欢去图书馆。”老人的二女儿韦汀翻着父亲精心保存的证书,言语哽咽。


这些证书都是老人考取的——58岁时,他取得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教育的毕业证书。60岁时,他还参加了会计培训以及医疗培训。


走进韦思浩的卧室,那一米宽的小床让人看着有些难过。床板是由几块板子拼凑的,木板厚度不均,睡着肯定会有些硌,房子里也几乎见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父亲每月退休金有5000元,起初我们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省钱,还到外面去捡废旧报刊。”韦汀说,“有几次我回杭州都没看见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就说去外面走走。没想到是去拾荒了……”


老人的遗物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原来,韦思浩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捐赠是从1994年开始的,从最初的300元到如今的3000元,韦思浩一直用“魏丁兆”这个笔名默默地捐资助学。许多学生给他的信件都已经泛黄了,从近处的浙江景宁县,远到黑龙江孙吴县,到处都有他捐助的学生。



仔细读一读学生们的信,发现老人还常给他们回信,鼓励他们读书,告诉他们学习方法,还寄书籍杂志给他们。


“他提供的方法自然是很好的,因为他是一名优秀的教师。”韦汀打开老人的包裹,“浙江省任教三十年教师荣誉证书”的红皮证书显眼发亮。


韦思浩老人的善举还不止于此,他在十几年前就决定要在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



老人坚持阅读、求知若渴的样子,曾打动万千网友。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老人身后才被发现的故事,更给大家带来感动的余波。“有的人走了,但他还活着。”这是最好的评价。


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这就是韦老师生前的形象。他看起来落魄,游走在生活边缘,可是他的灵魂深处繁华而又纯净,他比任何人都懂得爱的真谛。无愧为人师表,教人知识,教人做人,如今,教我们如何去爱。


感谢有这样一位老人,温暖了人间……


奔跑的肉丸子哟:他不是网红,他是正能量


Reminiscenced-:生活的强者 人生的智者 世间的爱者 永远的敬者


二号炳--与艺术相关:我个人觉得,这位老爷爷配得上“伟大”二字!致敬!走好!


shaw抽抽:一周年了,不能忘记这样的老人!永远的正能量!一直活在我们心里!


二道爷:升华的灵魂,用自己可得到的物质生活给予后辈他人~敬佩老人家!


来源|综合人民网、新浪微博、@Mr李家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