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MoE之年的总结和MoE 推理优化的一些认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5个看似聪明,实则很掉价的行为,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有书  · 公众号  ·  · 2025-01-29 06:30

正文

文 | 有书先光 · 主播 | 晏娇


很喜欢知乎网友@肥肥猫的一句话:

“最常见的情商低的表现,就是小看或低估其他人的情商。”


人的一言一行,都在释放自身信息,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评判。


有的人,自以为机关算尽,备受欢迎,实则让人退避三舍,常常得罪人而不自知。


以下这5个看似聪明,实则很掉价的习惯,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嘴上争高低


情商低的人,总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殊不知,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行为,反而是最吃亏的。


圈子里有对夫妻,经常吵架,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每次看似是妻子在闹,但大家都心照不宣:问题其实出在丈夫身上。


有次在饭局上,妻子刚提到最近买的基金亏了些钱,丈夫就抓住话头开始数落她。


当着一屋人的面,嫌弃地说:

“当时就跟你说了,早早卖掉,可你就是没有头脑,思维禁锢。”

随着丈夫的数落,妻子的脸色越来越差,没等他说完就走了。


而他却愤愤不平,觉得自己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没错,还不让人说了?


可想而知,这位丈夫平时人缘也不太好,工作中还被同事使过绊子,吃了暗亏。


不禁想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心肠不坏,但说话却极其难听的人,该怎么对待?”

有网友回答说:

“说话刻薄的人既是刀子嘴,也是刀子心。


人心无法参透,而刻薄的言语却是实打实、一字一句砸向别人的武器。”


其实,嘴上不饶人、让对方下不来台的行为,往往还隐藏一个内核:通过打压别人来抬高自己。


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非要分出个输赢高下,以显示自己的聪明。


但这世间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没有对错的。


若总在言语上为难对方,再亲近的人,也会生出芥蒂;


遇到不熟的人,更是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


如此不但输掉了情分和风度,最后还难免落得人群疏离,亲朋冷落的下场。


所以在口舌上留有余地,彰显容人的雅量,看似“吃亏”,实际上却赢了比嘴上更高一级的体面。




小事不饶人


俗话说:

“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在意得失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经常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纠缠不休,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斤斤计较,是幸福的天敌。


去年,安徽太和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十分滑稽的案件:


同村的金某和章某原本关系很好,经常一起打牌。


有次结账,二人对分账金额产生了分歧。


金某认为自己少分了20多元,章某说什么也不愿掏这钱。


两人谁也不肯让步,越争越来气,最后大打出手。


章某被送进医院,诊断为脑震荡、胸腔积液、脑梗死及多处损伤,共住院治疗13天,花了8000多元医疗费。


金某也被法院追究相应责任,赔偿章某的经济损失。


本是20多元的小事,却导致双方付出巨大的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


人们总说:

“亲兄弟,明算账。”

却忘了还有句话叫:

“菩萨半睁眼,小鬼常怒目。”

心怀宽广的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


反观心胸狭窄的人,犹如井底之蛙,不仅眼界受限,更会给人留下心眼小、不好相处的印象,使未来的路越走越窄。


生活质量的高低,往往并不取决于处境的好坏,而在于内心容量的大小。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心大了,事就小了;


心小了,事就大了。


打开胸襟,把眼光放远,不让鸡毛蒜皮的小事挂碍心头,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之事上。




帮人挂嘴边


见过不少爱居功的人,只要帮了别人的忙,就优越感满满,恨不得满世界宣扬。


使对方原本怀有的感激之情,慢慢变为反感。


孔子在《礼记》中说: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为人处世,最忌讳的就是自表其功,锋芒毕露。


老家的舅舅,就因为帮了亲戚的忙后总挂在嘴边,令关系逐渐疏远。


表姐大学毕业时,舅舅帮介绍了一个本地单位的工作。


起初两家人关系很融洽,经常走动。


几年过去后,表姐已升为单位的中层领导,但舅舅动不动就说:

“想当年还是我给你找的工作。”

舅舅的话,给人传递的信息是:

“我曾经帮助过你,你应该记得这份恩情,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你,所以你要感谢我,回报我。”

这句话在表姐心中埋了一根刺,导致他们的来往越来越少。


其实,我很理解表姐,换做任何人,都接受不了对方没完没了的宣扬。


但凡帮忙,无论大小,双方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帮人的容易生出嗔心,被帮的下意识总想偿还。


生活中,因为帮了别人的忙,就生出优越感,言行高调的,多是内心浅薄、浮躁之人。


只想着宣扬自己的厉害,丝毫不顾忌对方的颜面。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恪守礼数,掌握分寸,绝不会大肆宣扬。

因为他们深知:嘴中居高临下的施舍,只会把关系推向破裂。

每宣扬一次,情谊便会减少一分。

做个高情商的人,做事行为谦卑,与人真心相待。




对别人指手画脚


听过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的话: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他人做他人。”

可是生活中,总有人把手伸得过长,喜欢用自己的钥匙去开别人的锁,不断插手他人的生活。


打着“为他好”的旗号自我感动,越过界限,有的人还会有一种荒谬的想法:

“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肯定比你还清楚,所以一定要听我的。”

殊不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行事准则,无法被任何人感同身受。


那些被你奉为准则的“正确”经验,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毫无用处,甚至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


听了,不适用于自己;不听,会得罪人。


况且你提出的建议,对方如果采纳并成功了,大概率不会归功于你;


若失败了,你的插手则很可能成为“罪魁祸首”,受到谴责。


因此,对朋友的关怀和牵挂,并不一定要通过“指点”的方式。


有时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陪伴在身边的倾听者。


梁实秋也说: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亲昵。”


人际交往中,不妨等对方主动寻求建议时再开口,至于对方是否采纳,就是他的事了。




习惯性拒绝好意


综艺《花儿与少年4》里,刘敏涛就是一个习惯性拒绝别人好意的人。


听说她三天没睡好觉,队友们纷纷出主意,想了好几个方案,结果都被她一口拒绝;


为了不给队友添麻烦,她甚至撒谎说自己睡得挺好;


野营时的床垫湿了,大家纷纷张罗给她换个床,她却说:

“我自己吹干就好了,不用麻烦了。”

后,还是队友坚持给她铺上防潮垫,才解决了住宿的问题。


毫无疑问,刘敏涛选择拒绝的出发点,是不想给队友添麻烦,可这反而让队友们花了更多的心思。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


因为害怕麻烦别人,就经常拒绝对方的好意。


遇见再难的事,也想靠自己拼一把,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接受帮助。


在他们看来,依赖别人是软弱的表现,认为人与人相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