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化浊
从文化浊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10 小时前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化浊

【漫谈】扯一扯“付出”与“得到”(上)

化浊  · 简书  ·  · 2018-01-11 08:13

正文

不久前一篇小文中浊某说到 “付出” “得到” 的事,文章里我说 同样一篇包含道理的文章,读者愿意为之付出多少代价,他所能理解的道理便有多深刻。

虽然可能不太直观,可事实确实是如此。就像浊某常挂在口中的那句话一样, “付出与得到始终成比”。

也罢,就让我借着上篇的话题再来扯一扯 “付出” “得到” 的事,聊以度过这个无字可写的午后。

犹记得前一阵子,霍金博士的一篇论文引起了不小的热议。可是这热议的并不是什么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恰恰相反,那篇引起热议的论文是霍金博士还是研究生时所作的,成文时间是1966年,距今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

之所以四十年前的论文在今天引起大众们的热议,是因为剑桥大学在征得霍金博士同意后,选择将四十年前他的论文免费公布到网上。

因为“免费”的关系,因为霍金博士“知名度”的原因,消息宣布后24小时内,该论文就被下载阅读了6万多次,以至于剑桥大学的网站服务器都瘫痪了。

事是这么个事,和本文的主旨 “付出” “得到” 有什么关系呢?

别急,还是霍金博士的那篇论文,在未“免费”之前也不是绝对保密的,只不过人们无法“免费”得到它罢了。在这之前,人们需要支付85美元给剑桥大学图书馆才能获得该论文的一份扫描版。

你看,在需要付费的时候,并没有24小时被人阅览6万多次,没火爆到那个程度。一宣布免费后,网站的服务器就瘫痪了。

这就是愿意付出多少的区别的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愿意为霍金博士论文付出85美元的人是少数,而不愿意为论文付出那么多的人占多数(我也不愿意,也负担不起啊)。

可“付出”与“得到”是这样的,愿意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 。同样一篇论文,免费前后内容一模一样,丝毫不差。可我相信愿意在免费之前付费阅读他的人们,更有可能在相关领域作出建树。

而对于明明知道可以付费阅读却一定要等到免费之后再去阅读的人(比如我)而言,则可能他们的志向不在于此吧。(自然也不容易产生什么样的建树)

霍金博士的初衷是好的,鼓励人们去仰望星空,可人们真的就愿意去仰望星空吗?如果真的愿意,又如何会不愿意去付出呢?很多事情靠鼓励是鼓励不来的。

还有一个小事,是今年夏天天气尚且暖和的事。那时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名野生艺术家,不时贩卖点字画。

我见他衣着款式颇有几分儒雅,言谈又木讷没有商人的口舌,心知他卖的字画应是本人的作品。按理我该赞赏一二的,可我就是犯贱,就是看不上他的作品,认为他写的肯定不好。

实际上呢,在书法领域我是个彻底的白痴,根本就辨不出个好坏所以然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